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微波技术热解农林生物质(玉米秸、稻壳、木屑)产生还原性气氛,将Cr (VI)还原为低毒性的Cr (III),从而达到解毒铬渣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探讨解毒铬渣的行为。(1)以重铬酸钾模拟Cr (VI)的来源,通过微波辐照生物质解毒实验,初步探索解毒Cr (VI)的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800W、作用时间为4min、生物质(稻壳)用量为7.0g、重铬酸钾为1.0g时,Cr (VI)的还原率可达到98%;利用XRD分析解毒后灰渣中铬的存在形式,发现解毒后灰渣中铬主要以Cr2O3的形式存在;对比微波热解的生物质与电炉热解的生物质的微观形貌,发现在微波辐照下裂解的生物质表面较为蓬松,而电炉热裂解的生物质表面较为致密,这说明微波裂解生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更快,且气体是从生物质内部向表面扩散。(2)从不同影响因素对铬渣中Cr (VI)的浸出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铬渣中Cr (VI)的浸出浓度为33.58mg·L-1。通过扫描电镜比较浸出Cr (VI)前后铬渣微观形貌,表明原铬渣颗粒圆滑,表面比较平整致密,而浸出后颗粒表面疏松。铬渣浸出过程,实际上是铬渣颗粒与水充分接触后,由于扩散作用,渣中各种可溶成分溶解到水中的过程。(3)选用农林生物质分别从微波功率、辐照时间、生物质与铬渣的用量比等方面探讨了微波/生物质法解毒铬渣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800W、辐照时间为6min、生物质和铬渣的质量比为3时,铬渣中Cr (VI)的还原率可达到95%以上。通过实验探讨解毒后铬渣的稳定性,发现浸出的Cr (VI)浓度均小于1.5 mg·L-1,说明利用微波和生物质处理后的铬渣有较好的稳定性。(4)根据铬渣解毒过程的特点初步建立了微波/生物质法解毒铬渣的三阶段气-固相反应理论模型,分析了铬渣中Cr(VI)解毒的机制。通过以上实验探讨可以得出:微波/生物质法解毒铬渣是可行的,并且通过对解毒后铬渣的稳定性分析,说明解毒后的铬渣稳定,达到了国家危险废物的排放标准,对重金属危险废物治理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引言1.1 铬渣来源1.2 铬渣的性质及 Cr(VI)的毒性1.2.1 铬渣的性质1.2.2 Cr(VI)的毒性1.3 铬渣的解毒技术和综合利用状况1.3.1 铬渣的无害化治理1.3.2 铬渣的综合利用1.4 生物质能资源1.4.1 生物质能的特点1.4.2 生物质的主要组成1.4.3 生物质的热解特点1.5 环境微波化学技术1.5.1 微波加速化学反应的原理1.5.2 微波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1.6.1 论文的研究内容1.6.2 论文工作的创新性2 微波/生物质解毒Cr(VI)的研究2.1 生物质选取2.2 生物质的预处理2.3 实验方法2.3.1 主要材料及仪器2.3.2 实验方法2.4 Cr(VI)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2.4.1 Cr(VI)的测定2.4.2 Cr(VI)浓度标准曲线2.5 解毒效果的表征2.6 实验结果与讨论2.6.1 微波功率对解毒 Cr(VI)的影响2.6.2 微波作用时间对解毒 Cr(VI)的影响2.6.3 稻壳用量对解毒 Cr(VI)的影响2.6.4 解毒后含铬灰渣的X 衍射分析2.6.5 微波辐照生物质气相分析2.6.6 微波热解生物质扫描电镜分析2.6.7 电炉热解生物质扫描电镜分析2.6.8 微波/稻壳解毒Cr(VI)后的扫描电镜分析2.7 小结3 铬渣中 Cr(VI)的浸出实验3.1 铬渣的组成及物相分析3.1.1 铬渣的组成3.1.2 铬渣的物相分析3.2 铬渣中Cr(VI)的浸出实验3.2.1 主要材料及仪器3.2.2 实验方法3.3 结果与讨论3.3.1 铬渣粒径对 Cr(VI)浸出的影响3.3.2 液固比对 Cr(VI)提取的影响3.3.3 温度对 Cr(VI)浸出的影响3.3.4 提取剂pH 值对 Cr(VI)浸出的影响3.3.5 铬渣浸出前后扫描电镜分析3.4 小结4 铬渣解毒实验4.1 主要材料及仪器4.2 实验方法4.2.1 生物质解毒铬渣实验方法4.2.2 生物质的预处理4.2.3 Cr(VI)的分析方法4.2.4 铬渣的预处理4.2.5 生物质解毒铬渣效果的表征4.3 结果与讨论4.3.1 生物质用量对解毒 Cr(VI)的影响4.3.2 微波功率对解毒 Cr(VI)的影响4.3.3 微波作用时间对不同生物质解毒铬渣的影响4.3.4 铬渣含水量对解毒效果的影响4.3.5 铬渣解毒前后 X 射线衍射分析4.4 解毒后铬渣的长期稳定性分析4.5 解毒机理探讨4.5.1 铬渣还原热力学条件4.5.2 铬渣中 Cr(VI)解毒的动力学行为4.6 小结5 结论及展望5.1 结论5.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铬渣论文; 解毒论文; 微波论文; 生物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