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食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其重要组成成分是醋酸、乳酸为主的多种有机酸,不挥发酸含量高的食醋刺激性小,味较柔和,其中乳酸是主要的不挥发酸。为了解决液态发酵食醋口感较差,不挥发酸含量少等问题,本研究从独流老醋的酒醅中分离得到有利于食醋发酵的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能鉴定,在液态纯种发酵中与酵母菌协同发酵,探讨乳酸菌对食醋改善口感和增强风味的作用。通过倾注平板法,从发酵的酒醅中分离纯化筛选到一株优良的乳酸菌,经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微小魏斯氏菌(Weissella minor)。在液体培养基中接入1%的乳酸菌,分别在不同时间测定培养基的OD值和pH,确定了乳酸菌最佳活化时间为15 h;在不同的pH条件下测定乳酸菌菌液24 h后的OD值,得到最适宜pH条件为6.0。在28、30、33、37℃下培养乳酸菌,测定乳酸菌菌液24 h后的OD值,在30℃(食醋发酵的最适宜温度)培养时乳酸菌菌液的OD值与37℃(乳酸菌最适宜培养温度)相近。将乳酸菌与酵母菌进行协同培养,还原糖含量下降速率与单独添加酵母菌的速率相近,乙醇产量相近。在酵母液体培养基中接入0,0.5、1、1.5.2、2.5 g/100 mL的乳酸,培养24h后计数酵母菌个数,乳酸含量低于0.5g/100 mL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在乳酸菌液体培养基中接入0、2、4、6、8mL/100mL的乙醇,当乙醇含量低于4 mL/100mL时乳酸菌受抑制程度较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有机酸含量,测得该乳酸菌在液体发酵试验中的最佳接种量为5×105个/mL,在此接种量下有机酸产量最高。菌种协同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的醋醅同未添加乳酸菌进行对照,乳酸含量提高了2.10倍,柠檬酸含量提高了4.5倍。发酵结束后,总酸含量前者为6.72g/100 g,后者6.43g/100 g;氨基态氮含量前者为0.13g/100 g,后者为0.12g/100 g;乳酸含量前者为后者的2.1倍。利用SPME-PA法检测发酵过程醋醅样品香气成分,酯类风味物质由40.15%上升到51.83%。上述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有益于液态酿造法食醋风味的改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食醋的起源和发展1.1.1 食醋的起源1.1.2 食醋的发展1.2 食醋的主要原料及功能1.2.1 食醋的原料1.2.2 良造食醋的功能1.3 食醋酿造微生物1.3.1 霉菌1.3.2 酵母1.3.3 醋酸菌1.3.4 乳酸菌1.4 食醋发酵工艺种类及特点1.4.1 固态发酵工艺1.4.2 液态发酵工艺1.5 食醋中主要的风味物质1.5.1 食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1.5.2 非挥发性成分1.5.3 乳酸菌与食醋风味的关系1.6 食醋国内外研究进展1.6.1 国内关于食醋研究的进展1.6.2 国外关于食醋研究的进展1.6.3 乳酸茵在食醋中的应用研究1.7 我国食醋的生产现状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1.8.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8.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主要试剂2.1.2 仪器与设备2.1.3 培养基及溶液的制备2.2 实验方法2.2.1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2.2 乳酸菌生长状况测定2.2.3 食醋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分析3 结果与讨论3.1 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3.1.1 乳酸菌的分离3.1.2 个体形态3.1.3 菌种鉴定3.2 乳酸菌生长特性测定3.2.1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3.2.2 不同pH条件下乳酸菌生长状况比较3.2.3 不同培养温度对乳酸菌生长状况的影响3.2.4 不同酒精浓度对乳酸菌生长状况影响3.3 乳酸菌和酵母协同酒精发酵的应用研究3.3.1 不同乳酸浓度下酵母菌的生长状况的影响3.3.2 菌种协同发酵的还原糖含量的变化3.3.3 菌种协同发酵的总酸含量的变化3.3.4 菌种协同发酵的酒精含量变化2湿重变化'>3.3.5 菌种协同发酵的CO2湿重变化3.3.6 酒精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变化研究3.4 添加乳酸菌食醋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分析3.4.1 食醋发酵过程乙醇变化3.4.2 食醋发酵过程总酸变化3.4.3 食醋发酵过程氨基酸态氮变化3.4.4 食醋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变化研究3.4.5 食醋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4 结论5 展望6 参考文献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 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食醋酿造论文; 乳酸菌论文; 酵母菌论文; 协同发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