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及文章信息的组合方式。从实质上说,文章结构是文章所呈现的一种组织特征, 一种处理文章“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艺术。它总揽文章众理,统摄文章首尾,确定材料的取舍,连缀一个个语段,从而把文章组织为一个严密的整体,使各部分的组合井然有序。在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有关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写作结构的发展性研究并不多见。为了了解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文章结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处在三个不同年级水平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进行了描述和探讨。具体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1) 学生写作中写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写作结构的运用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有变化,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3) 写作结构的各个分析变量和作文成绩是否相关?相关性如何? 研究对象为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一年级、二年级及三年级的129 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其中一年级43 人,二年级46 人,三年级40 人),研究工具为所有研究对象所写的限时议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结构方面,学生趋向于使用“一般――特殊型”模型构建文章,“主题”的提出一般都在开头,大部分学生的文章中都包含有“结尾”。而在微观结构变量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学生使用最多的变量为“例证”、“因果”及“对比/比较”。“定义”、“描述”、“分类”及“事件顺序”(Sequence of Events)等变量的使用并不多。此外,通过一维方差分析及/或非参数检验发现,各年级学生在“主题提出”、“定义”、“描述”以及“分类”四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章宏观结构变量发展趋势方面,所有的参与者随着年级水平的提高,在语篇模式(discourse pattern)变量上,经历一个“多样化”至“单一性”再至“多样性”的过程; “主题提出”的位置由最初的主要“在开头”向英语文本倾向的类型转变,即,由单一的“在开头”向“多样化”――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中提出; 随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