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建民间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畲族,双音,传承和发展,策略
福建民间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萍[1](2019)在《福建畲族民间音乐“双音”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策略研究——以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畲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畲族音乐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及周边畲村,有一种畲族民歌叫"双音",它是中国畲族民歌中唯一幸存的二声部山歌曲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由于民族语言的消逝、师传仪式的断层以及歌曲传承环境的破坏,"双音"出现严重的传承危机。本文通过笔者对福建宁德八都镇畲族村的深入考察,对畲族民间音乐"双音"的音乐特征、传承现状、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详述了"双音"的传承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浅见。(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郑夏冰[2](2014)在《管窥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不含钢琴协奏曲)中福建民间戏曲、曲艺及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的运用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分析其钢琴作品中与这些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丰富其钢琴作品理解与演奏上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4年08期)
张春香[3](2011)在《20世纪60年代音乐研究所的福建民间音乐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61年11月至1962年元月28日,音乐研究所李佺民与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赴福建省福州、漳州、厦门、泉州、莆田、宁德等地,对南曲、锦歌、南词北调、泉州龙吹、莆仙十音、畲族双音等民间音乐进行采访,并重点调查了永定、上杭、长汀、龙岩等地"十班音乐"。回溯这段历史,对系统总结与反思1949年以来民族音乐的田野工作历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1年01期)
何晨[4](2009)在《论福建民间舞蹈与地方音乐的协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叁角洲和珠江叁角洲。福建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09年08期)
周卉[5](2007)在《学校教育对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促进与影响——以福建泉州南音乐社和师院南音系考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传统音乐文化遗失的危机。本文以福建南音的传承为例,尝试探讨专业民间音乐和学校传承的形式,以寻求更好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学术版)》期刊2007年09期)
郑夏冰[6](2006)在《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郭祖荣1928年12月1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着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庞大,目前为止已创作了艺术歌曲、合唱曲、室内乐、器乐作品、交响曲、管弦乐等各种体裁作品两百多篇,在中国现当代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郭祖荣的作品中有的反映了大自然的景象;有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还有的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建设及社会发展的思考等等。由于种利,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在郭祖荣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鲜有发表,也很少被演奏。郭祖荣于1946年开始音乐创作以来,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反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种种历程,无论创作环境如何,都没有影响他对音乐创作的热爱,他从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郭祖荣的音乐作品涉及了交响乐、室内乐、歌曲、钢琴等各种领域。许多作品都兼具现代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格。钢琴音乐是郭祖荣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运用了调查、访问、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民族化风格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节是郭祖荣小传,第二节是对其作品的概述。本章节将郭祖荣作品按体裁划分,大致归纳为声乐作品、室内乐作品、交响曲与管弦乐作品叁类分别介绍,旨在为下文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对郭祖荣钢琴作品本体的研究,第一节是对郭祖荣钢琴作品的创作概况进行综合论述。第二节是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福建民间音乐因素运用的具体分析,分别从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及其它综合性乐种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出郭祖荣钢琴创作中与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6-09-01)
何绵山[7](1998)在《浓郁的乡土文化──福建民间音乐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民歌具有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区域性强、与台湾关系密切等特点。福建说唱音乐有二十多种,区域特点鲜明,其影响最大的是南音。福建民间器乐音乐有十余种,其区域特点也极为鲜明。(本文来源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何绵山[8](1996)在《福建民间音乐漫步》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民间音乐漫步何绵山福建素有歌乡之称,人民群众口头代代相传的民歌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福建依山傍海,江河纵横,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的交织,使山歌和渔歌成为福建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样式。福建省约95%左右是山地丘陵地,山歌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民歌。福建山歌...(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教育》期刊1996年03期)
何昌林[9](1988)在《八闽丰采开卷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307年,晋室东渡。于江左遍设北方同名“侨置郡县”之际,衣冠八族(北方的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大豪族)皆“收拾起万里山河一担挑”,入居闽地,各占一方;加之北宋置(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1988年02期)
王耀华[10](1984)在《脉承华夏 声连四海——福建的民间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地人初到福建,在欣赏那秀丽多姿的八闽风光的同时,往往被种类丰富、风格独特的民间音乐所迷恋。声声弦管,蓄华夏古乐遗风,句句歌腔,蕴中原词曲余绪;纯朴古雅,似古犹今,别具一番神韵。溯其源,乃脉承华夏,声通四海。一、历代中原人民的南迁入闽,带来了各朝代、各地区的中原音乐。(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1984年04期)
福建民间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不含钢琴协奏曲)中福建民间戏曲、曲艺及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的运用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分析其钢琴作品中与这些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丰富其钢琴作品理解与演奏上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建民间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萍.福建畲族民间音乐“双音”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策略研究——以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畲村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郑夏冰.管窥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J].艺海.2014
[3].张春香.20世纪60年代音乐研究所的福建民间音乐考察[J].中国音乐学.2011
[4].何晨.论福建民间舞蹈与地方音乐的协和性[J].艺苑.2009
[5].周卉.学校教育对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促进与影响——以福建泉州南音乐社和师院南音系考察为例[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
[6].郑夏冰.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
[7].何绵山.浓郁的乡土文化──福建民间音乐述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
[8].何绵山.福建民间音乐漫步[J].中国音乐教育.1996
[9].何昌林.八闽丰采开卷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评介[J].人民音乐.1988
[10].王耀华.脉承华夏声连四海——福建的民间音乐[J].中国音乐.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