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对象,在现代世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业在现阶段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功勋卓著。中国旅游业发展三十年来,同样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旅游业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只把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景区的冲击,也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旅游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需要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进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景区周边环境成为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以促进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景区周边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协调度评价和整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新认识与结论:(1)本文初步探讨了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内涵、特征、积极作用等理论问题,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国内国外研究进程进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认为景区周边环境不是一块与旅游无关的副地带,其变化牵动着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和评价,也关系着景区的科学发展,未来景区的竞争还是周边环境质量之间的较量。但目前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应引起旅游学界相关领域的重视。(2)本文对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描述,并就与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过程中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3)基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需要,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界定。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定性界定可以根据与景区景观的相似外貌和由景区发展所带动的服务业的情况来判断边界的大致位置,也就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断,定量界定可以采用以游客和居民两种主体的认知为依据的“影响拐点法”。(4)本文认为在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前,需要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协调度评价,以找出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本文筛选了协调度模型,建立协调度评价体系,构建协调度评价量表。从实证及数据上表明,周边环境与景区不协调时,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及景区的经济效益。用事实说明了,现代旅游背景下,周边环境对于景区的重要作用。(5)周边环境要写入景区的规划中。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需要一个先期规划。(6)在景区的管理机构中,设立负责周边环境管理的专门组织。将周边环境对景区的干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使周边环境与景区在管理机制、管理职能上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管理上来说,周边环境中产生形形色色问题的本质在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权属问题,周边环境属政府管,景区没有管理的权限。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管理时,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设立专门针对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维护与秩序维持,避免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分利时争相参与,出现问题需要解决却无人承担的滞后现象。(7)利益协调是周边环境管理机制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周边环境中的机构、社区、个人以及周边环境管理部门在治理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和代价,政府可以从景区综合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对其扶助、补贴、补助。(8)规范周边居民参与旅游的服务行为及活动。景区管理机构或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要改革社区参与机制和氛围,有计划地引导良好的参与行动,制定规范的参与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专门机制或中介组织,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利益补助,加强对周边居民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对自身利益与景区效益整体性的统一认识等综合途径来实现。(9)城镇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时,要注意与城镇形象结合,村落景区要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与农业景观的结合,自然景区周边环境要维持地格原貌和自然景观原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地制宜 务实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2].论济南景区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9(10)
- [3].光影视阈下的别样景致——国内景区宣传片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 区域治理 2019(35)
- [4].中国A级景区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服务与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6].探究网络营销对景区传统营销的影响及协同发展[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12)
- [7].“五态融合”范式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探索——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8].景区社区一体化模式发展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01)
- [9].关于加强自然类旅游景区资产管理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9(24)
- [10].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19(06)
- [11].文物保护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中的融合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4)
- [12].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计量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4].淮河流域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挖掘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基于网络差评的景区负面形象研究——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16].我国旅游景区建设留言档案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7].云南省4A、5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J]. 区域治理 2019(36)
- [18].山东景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J]. 山东国资 2019(12)
- [19].智慧旅游视域下南昌旅游景区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3)
- [20].江西“僵尸景区”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2)
- [21].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景区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04)
- [23].论智慧景区在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建设的深度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24].22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02)
- [25].基于游客感知角度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20(03)
- [26].基于文旅融合新任务的景区观光车创新升级[J]. 现代商业 2020(04)
- [27].基于游客感知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服务质量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2)
- [28].特色小镇景区收费围合方案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2)
- [29].景区村庄旅游环境承载力关键因子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30].走进内蒙古国家5A级旅游景区[J]. 内蒙古林业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