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长白山北坡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森林结构、红松的空间分布、更新和生长特征。原始林和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更新存在较大差异。原始林水平空间异质性大于次生林,但原始林内几乎没有幼树而次生林下红松幼树密度高达3481 stems·hm-2。红松需要在特定的庇荫条件下才能更新,其中演替早期阔叶树的进入有利于红松更新。阔叶红松林演替过程中,当群落结构处于中等郁闭条件下,红松更新良好,郁闭度超过0.7时会严重影响红松更新。次生林中三种生长条件下的红松幼树生长显示红松种内关系是比较紧张,其中散生>优势>非优势,散生和优势红松的生长明显好于非优势红松。依据次生林下728株散生红松幼树生长特征分析发现,红松天然条件下非常缓慢,其径向和树高生长速率分别为0.082 mm·a-1和4.32 cm·a-1,且达到胸高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在10m×10m样方大小统计下,红松演替过程中的空间格局变化为“随机-聚集-随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阔叶红松林1.1.1 阔叶红松林分布1.1.2 阔叶红松林群落特征1.1.3 阔叶红松林环境特征1.1.4 阔叶红松林演替特征1.1.5 阔叶红松林与气候变化1.2 红松更新与生长1.2.1 红松1.2.2 红松基本生长特征1.2.3 光照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3.1 光照对红松生长的影响1.2.3.2 光照对红松更新的影响1.2.4 林隙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5 透光抚育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6 其他因子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6.1 坡度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6.2 菌根和树栖真菌对红松更新和生长的影响1.2.6.3 动物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2.6.4 凋落物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1.3 主要问题阐述1.3.1 研究问题的提出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1.3.3 研究方法的探讨1.3.4 研究的目的和手段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样地2.2 群落调查2.3 红松植株年龄的确定2.4 可视天空率数据的获取3 结果与分析3.1 基础数据的获取及分析3.1.1 白桦和红松树高曲线3.1.2 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3.1.2.1 主要树种的比叶面积3.1.2.2 叶面积指数换算方法3.1.2.3 不同胸径下各树种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断面积比较3.1.3 主要树种的年轮宽度3.2 森林群落结构3.2.1 红松植株数量比较3.2.2 盖度和断面积比较3.2.3 植株数量和断面积随径阶的变化3.2.4 群落树种组成3.2.5 群落结构差异3.2.6 阔叶乔木树种更新差异3.3 林下光照差异3.3.1 林下各波段光照差异3.3.2 林下更新光环境差异3.4 两林型可视天空特征3.5 红松空间分布3.5.1 红松空间分布3.5.2 红松空间分布格局3.5.3 红松空间距离特征3.6 红松更新3.7 红松生长3.7.1 当年生红松生长3.7.2 幼年红松生长3.7.3 红松种内关系4 结论4.1 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变化4.2 红松空间格局变化4.3 红松更新特征4.4 红松生长特征主要植物学名一览表参考文献导师简介个人简历获得成果目录清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更新论文; 生长论文; 长白山论文; 空间分布论文; 红松论文; 演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