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胫骨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由于骨不连产生的疼痛、肢体功能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创伤后胫骨骨不连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创伤后损伤定级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2005版),骨折类型,24h内外周血血糖、碱性磷酸酶、钙、磷、镁含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骨不连的发生与内科合并症、骨折部位、骨折治疗方法的关系,指导临床正确治疗胫骨骨不连高危人群,减少骨不连的发生。方法: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010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部位,骨折治疗方法,AIS-ISS评分,24h内外周血血糖,碱性磷酸酶、钙、磷、镁含量。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判断骨折是否愈合:①局部标准局部无反常活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影像学标准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③功能标准外固定架解除后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30步),且连续观察2周骨折不变形。依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制定的骨不连的诊断标准,即骨折9个月后仍未愈合,并且已连续3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迹象,将胫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①观察组:骨不连,②对照组:骨折愈合。比较年龄、AIS评分、ISS评分24h外周血血糖、碱性磷酸酶、钙、磷、镁含量的均数±标准差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开放骨折比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合临床分析胫骨骨不连的原因。结果:1本研究共52例胫骨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骨不连组9例骨折愈合组43例。年龄骨不连组( 37.78±15.99Y )大于骨折愈合组(31.63±17.35Y),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IS评分骨不连组(2.67±0.50)大于骨折愈合组(2.58±0.50),无统计学差异(P>0.05),ISS评分骨不连组(10.9±3.6)大于骨折愈合组(7.7±4.0),有统计学差异(P<0.05)。2 24h外周血碱性磷酸酶含量骨不连组(73.0±27.4U/L)大于骨折愈合组(63.2±31.9),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4h外周血钙含量骨不连组(2.06±0.29mmol/L)大于骨折愈合组(2.01±0.18mmol/L),磷含量骨不连组(1.11±0.17mmol/L)小于骨折愈合组(1.17±0.23mmol/L)、镁含量骨不连组(0.81±0.05mmol/L)大于骨折愈合组(0.79±0.10mmol/L),两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24h外周血血糖骨不连组(7.45±3.18mmol/L)大于骨折愈合组(6.11±0.97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3骨折类型,骨不连组9例:闭合骨折2例,按AO分型A型1例,B型1例,开放骨折7例,按照Gustilo-Anderson分型Ⅰ、Ⅱ、ⅢA各1例,ⅢB、ⅢC各2例;骨折愈合组43例:闭合骨折32例,按照AO分型A型18例,B型11例,C型2例,开放骨折11例,按照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4例、Ⅱ型2例、ⅢA型3例、ⅢC型2例。经统计软件分析,骨不连组开放骨折比率(13.5%)大于骨折愈合组(3.8%),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折愈合过程相对漫长,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全身因素,骨折损伤的局部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都可移影响骨折愈合,发生骨不连。本研究发现创伤后胫骨骨不连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的AIS评分、24h外周血碱性磷酸酶、钙、磷、镁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胫骨骨不连的发生与开放骨折、ISS评分、24h外周血糖呈正相关性,可以提示临床骨科医生,积极预防骨不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