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二十多年来,飞秒超短脉冲激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凭借其超快时间分辨和超高峰值功率的特征,在微/纳加工、微电子学、无线电通讯、测量系统、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开拓出了广泛的应用范围。飞秒激光金属微细加工技术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以其极小的热影响区、极高的加工分辨率等显著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在微细加工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将飞秒激光金属微加工技术真正应用到MEMS加工领域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加工形状单一以及如何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加工形貌两方面的问题。本论文从理论和实验出发,针对上述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一维双温方程数值模拟了飞秒激光与金属材料的相互作用,计算了能量传递随材料自身特性、激光参数以及深度的变化。模拟计算了由金铬膜构成的掩模母版与飞秒激光的相互作用,比较了前向烧蚀和后向烧蚀的优劣,认为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掩膜版时应选用前向烧蚀,实现高加工效率和高加工精度。建立二维双温方程,计算了能量沿材料径向的传递和径向热影响区,发现径向的热扩散不能忽略。2、在双温方程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飞秒激光加工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基本加工参数(能量密度、脉冲数、扫描速度)对加工尺寸的影响及其局限性,提出一种多特征尺寸微结构图形高效加工的工艺方法,改变加工表面和焦平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即相对焦点位置)和能量密度实现从纳米到微米不同特征尺寸图形的加工。该方法避免了加工过程中频繁更换数值孔径和不同特征图形之间的多次缝合和叠层,提高了飞秒激光加工的效率和整体图形的加工精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和高效加工。最后,在优化参数精确控制尺寸的基础上,加工出了纳米级微光栅。3、提出一种飞秒激光多脉冲烧蚀的理论模型,以双温方程和对数烧蚀为基础,利用激光空间传播特性确定烧蚀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分布和烧蚀方向,实现飞秒激光加工形状的准确预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考虑了烧蚀过程中的束斑变化特性,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简单累加)的缺陷,可准确预测任意加工参数下的烧蚀形状。在孔形仿真的基础上,提出扫描加工模型,针对微槽结构的扫描加工进行仿真,能够通过预测获得更准确的加工深度,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该模型能够为飞秒激光微纳制造过程中的参数选择提供依据。4、全面揭示了飞秒激光金属加工中微结构的形状特征。在讨论了基本加工参数对加工形状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实验和理论上证实了激光光束特性是决定微结构形状的重要参数。研究发现,采用会聚光束、发散光束和平行光束进行烧蚀,能够分别形成V型、U型和抛物线型微结构;提出一种采用双层材料结构和两步倾斜烧蚀实现微结构形状精确控制的加工工艺方法,充分利用飞秒激光烧蚀的材料选择性,采用烧蚀阈值不同的双层材料结构,避免了激光加工中宽度和深度的相互关联,使不同宽度的微结构都具有相同深度和平整底面;再结合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改变微结构侧壁角的两步倾斜烧蚀工艺,突破了改变激光参数调整形状的局限。该研究结果将有效扩展飞秒激光烧蚀技术在微纳制造领域的应用。另外,通过对工件与光束间三维运动轨迹的优化,也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深度以及控制微结构形状。为满足多种复杂三维形状微结构的加工要求,可以将各种形状控制工艺相结合,制定综合加工工艺。5、系统讨论了飞秒激光金属烧蚀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控制方法。首先,研究加工参数和激光非线性传播对加工形貌的影响,发现能量密度是决定加工形貌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的合理选择,也能够显著提高加工质量;光丝效应会导致激光束的锥角辐射,产生波浪形底面。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焦点位置对形貌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焦点位置提升加工形貌的工艺方法。另外,利用线偏振激光产生纳米级周期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飞秒激光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工艺方法,产生周期性“微米结构(槽宽)+纳米结构(波纹宽度)”的复合结构,满足疏水表面的要求。这些结果为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本文还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南大学研发出耐3000℃烧蚀的新材料[J]. 黄金科学技术 2017(04)
- [2].高超声速飞行器烧蚀型防热涂层研究进展[J]. 涂层与防护 2020(03)
- [3].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烧蚀研究综述[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10)
- [4].大型分段装药发动机绝热环烧蚀特性实验研究[J]. 推进技术 2014(01)
- [5].耐烧蚀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橡塑资源利用 2011(01)
- [6].碳/碳材料细观尺度的氧扩散特性与烧蚀分析[J]. 宇航学报 2011(08)
- [7].发散冷却控制烧蚀过程的数值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8)
- [8].切向气流下激光对旋转靶热烧蚀的数值模拟[J]. 激光与红外 2017(03)
- [9].高超声速再入热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烧蚀传热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7(04)
- [10].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电极形状对金属烧蚀特性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7(08)
- [11].能量逐次递减电火花放电诱导烧蚀修整加工研究[J]. 电加工与模具 2015(06)
- [12].绝热层炭化烧蚀物性参数影响分析[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5(03)
- [13].等离子体对发射药烧蚀作用的机理研究(英文)[J]. 火炸药学报 2012(01)
- [14].多脉冲飞秒激光对锗材料的烧蚀效应[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07)
- [15].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烧蚀建模与仿真[J]. 推进技术 2011(06)
- [16].火炮内膛烧蚀磨损研究综述[J]. 四川兵工学报 2010(02)
- [17].高速弹体表面耐烧蚀抗冲刷防热涂层技术专利分析[J]. 飞航导弹 2019(11)
- [18].飞秒激光超短双脉冲序列烧蚀增强现象[J]. 科技与创新 2017(16)
- [19].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行为预报方法[J]. 复合材料学报 2016(05)
- [20].用于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烧蚀过程仿真的新型机电模型[J]. 物理学报 2013(21)
- [21].复合材料有效烧蚀焓计算模型实验研究[J]. 宇航计测技术 2012(02)
- [22].初始溅射烧蚀粒子总数对其传输中的密度和速度分布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10(04)
- [23].烧蚀外形方程差分计算方法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9(04)
- [24].放电诱导烧蚀加工中燃烧与放电蚀除比例研究[J]. 电加工与模具 2019(03)
- [25].炭/炭复合材料耐烧蚀W涂层[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06)
- [26].超快脉冲激光对钛合金的烧蚀特性与作用机理[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4(12)
- [27].隔热耐烧蚀硅橡胶防热套研制[J]. 环境工程 2014(S1)
- [28].固体火箭发动机长尾喷管烧蚀实验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0(01)
- [29].飞秒激光在空气和水中对硅片烧蚀加工的实验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08)
- [30].基于全膛烧蚀磨损特征的火炮内弹道仿真研究[J]. 兵工学报 2019(05)
标签:飞秒激光论文; 尺寸控制论文; 形状仿真模型论文; 形状控制方法论文; 加工形貌论文; 聚焦光束论文; 散焦光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