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PCS(particle composite system)以炭黑包覆PP(聚丙烯)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再通过热压成型,制备出互穿网络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尤其是物料的配比、包覆时间、PCS转速以及偶联剂的使用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Agari Y模型对互穿网络体系下的导热机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PCS能够实现炭黑对PP颗粒的连续有序包覆,成型后得到互穿网络导热复合材料。互穿网络的形成,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实现了低填充量、高性能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PCS以ADC(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微颗粒离散有序包覆木粉颗粒,以再生PE为基体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最后经过发泡得到微孔发泡型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尤其是物料的混合方式以及发泡剂的添加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CS,ADC发泡剂微颗粒能够较好的分散于材料中以实现微孔发泡,发泡后材料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通过颗粒对颗粒的包覆,使得材料在微观结构下有序分布,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材料的性能,并且赋予材料新的功能。通过包覆法制备复合材料,为研究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1章 文献综述1.1 颗粒表面包覆机理及常用包覆方法1.1.1 化学键作用机理1.1.2 静电作用机理1.1.3 吸附层媒介作用机理1.1.4 机械力作用机理1.2 机械力作用基本原理及常用表面处理方法1.2.1 机械力作用基本原理1.2.2 常用表面处理方法1.3 气流冲击复合及PCS 简介1.3.1 PCS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2 PCS 的操作条件1.3.3 PCS 的处理形式1.3.4 PCS 的技术优势1.3.5 PCS 的应用1.4 本论文的科学依据、内容及意义第2章 炭黑包覆PP 颗粒制备导热复合材料2.1 实验研究应用背景与意义2.1.1 导热型聚合物的需求与应用2.1.2 实验研究价值2.2 国内外研究现状2.2.1 导热材料体系的研究2.2.2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2.3 导热网络与理论模型2.3.1 复合颗粒中范氏力作用及静电作用能2.3.2 子、母颗粒的大小及配比2.3.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模型2.4 实验研究方法2.4.1 实验原料2.4.2 主要实验设备2.4.3 实验加工步骤2.4.4 实验检测2.5 实验结果与分析2.5.1 PP 颗粒在PCS 中的包覆及其效果初步评价2.5.2 炭黑导通相与空间互穿网络结构2.5.3 不同的包覆方法及其包覆效果的比较2.5.4 不同炭黑包覆比例下的导热系数变化分析2.5.5 包覆时间与转速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5.6 偶联剂的加入对导热系数影响2.6 导热模型及其对实验的模拟2.6.1 普通模型讨论及实验结果的对比2.6.2 Agari Y 模型及实验拟合2.7 小结第3章 发泡剂微颗粒包覆木粉颗粒制备均匀微泡木塑复合材料3.1 实验研究应用背景与意义3.1.1 木塑复合材料的需求与应用3.1.2 木塑复合材料的不足及发泡技术的应用3.1.3 发泡剂离散包覆木粉技术的研究意义3.2 国内外研究现状3.2.1 发泡剂分类3.2.2 物理发泡工艺研究3.2.3 化学发泡工艺研究3.3 实验研究方法3.3.1 主要实验原料3.3.2 主要实验设备3.3.3 实验加工步骤3.3.4 主要实验检测3.4 实验结果与分析3.4.1 ADC 发包剂的粉碎3.4.2 木粉包覆初步评价3.4.3 气体微发泡及材料断口分析3.4.4 橡胶粉的助加工性能及熔融指数变化3.4.5 不同包覆方式对材料强度的影响3.4.6 发泡剂添加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3.4.7 冲击强度与材料中的海绵结构3.5 小结第4章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录A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附录B 散热盘降温速率数据致谢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颗粒包覆论文; 互穿网络论文; 微孔发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