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进逻辑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进逻辑

论文摘要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我国的流动人口则是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下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将人以不同的空间固化下来,而改革开放要求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二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安、公共服务问题。一方面,在长期城乡分割的体制下,政府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观念、方式方法以及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上,还未能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希望更快的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市民待遇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本文试图将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作为线索,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产生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对不同时期的管理模式进行总结,期望对我国未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新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形势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重要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概述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到1956年这一阶段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我国的人口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采取放任型管理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弱国家弱社会的背景下,国家还不足以对社会进行管制,于是对人口的流动也并未采取过多的干预。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自1957年到1977年这一阶段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我国的人口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采取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管理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扼杀了市民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国家全面管控社会,而社会则完全服从国家目标。第四部分是对我国自改革开放到1988年这一阶段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我国的人口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改变严格控制管理模式转而采取相对放任型管理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开始退出许多社会领域,国家高度控制社会的局面被打破。第五部分是对我国自1989年到1999年这一阶段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我国的人口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采取对流动人口进行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育不足,国家与社会关系仍然存在不适;社会内部失控,客观上促使国家实行防范控制型管理模式。第六部分是对我国自2000年到现在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我国的人口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采取社会融合型管理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市民社会的构建创造了前提条件;从上而下的角度看,是因为国家有意识的重构与社会的关系;从下而上的角度看,流动人口自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在管理模式上进行相应的改变。第七部分为结论。主要是对分析过程中的发现进行的一个总结,包括我国的流动人口管理逐步走向社会融合;社会在国家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日益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回顾
  • 2. 国内研究回顾
  • (三) 概念界定
  • 1. 流动人口
  • 2. 流动人口管理
  • (四) 相关理论概述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二、自由放任型管理模式(1949—1956)
  • (一) 自由放任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概述
  • (二) 自由放任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原因分析
  • 1. 国家承认社会的独立性并从法律制度上对其进行保障
  • 2. 国情要求国家对社会成员的流动采取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
  • 三、严格控制型管理模式(1957—1977)
  • (一) 严格控制型管理模式概述
  • (二) 严格控制型管理模式原因分析
  • 1. 计划经济的实行扼杀了市民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 2. 国家管控社会,社会服从国家目标
  • 四、相对放任型管理模式(1978-1988年)
  • (一) 相对放任型管理模式概述
  • (二) 相对放任型管理模式的原因分析
  • 1.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开始退出许多社会领域
  • 2. 国情要求改变严格政策控制管理模式,进行人口制度变革
  • 五、防范管制型管理模式(1989—1999年)
  • (一) 防范管制型管理模式概述
  • (二) 防范管制型管理模式的原因分析
  • 1. 社会发育不足,国家与社会关系仍存在不适
  • 2. 社会内部失控,客观上促使国家实行防范管制型管理模式
  • 六、社会融合型管理模式(2000年至今)
  • (一) 社会融合型管理模式概述
  • (二) 社会融合型管理模式原因分析
  • 1.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市民社会的构建创造了前提条件
  • 2. 国家有意识地重构与社会的关系
  • 3. 诸多客观原因要求国家改变相应的管理模式
  • 七、结论
  • (一)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逐步走向社会融合
  • (二) 社会在国家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日益明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学术实践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初探[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02)
    • [2].小谈直线制管理模式在林业工作中的表现[J]. 农家参谋 2019(24)
    • [3].T+管理模式在境外区域档案中心构建中的应用[J]. 黑龙江档案 2019(06)
    • [4].层级培训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01)
    • [5].对港口经营管理模式的相关分析[J]. 纳税 2019(12)
    • [6].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 建材世界 2019(02)
    • [7].群组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09)
    • [8].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5)
    • [9].关于垃圾源头减量管理模式的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 [10].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7)
    • [11].大学生危机管理模式分析及研究[J]. 国际公关 2019(09)
    • [12].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J]. 营销界 2019(33)
    • [13].大数据视域下优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19(28)
    • [14].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探讨[J]. 四川水泥 2018(05)
    • [15].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0)
    • [16].高校智慧图书馆采编管理模式的构建[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28)
    • [17].企业管理模式的浅谈分析[J]. 现代商业 2018(16)
    • [18].浅议EPC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03)
    • [19].石油企业中现代科技管理模式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8(29)
    • [20].浅谈“6S”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 2017(21)
    • [21].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8)
    • [2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32)
    • [23].高校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究[J]. 今日财富 2019(06)
    • [24].关于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7)
    • [25].让教师“享受”管理[J]. 教书育人 2009(35)
    • [26].江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园区管理模式比较与优化治理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8)
    • [27].基于以人为本视野下幼儿园管理模式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6)
    • [28].转变管理模式对校外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S2)
    • [29].中外版权金融管理模式探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8(14)
    • [30].我省创新中医药科研的管理模式[J]. 明日风尚 2016(22)

    标签:;  ;  ;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进逻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