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同时连接着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和热带环流,它的变化无论对全球还是区域的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时空上的高度变异性,加上观测资料匮乏,对该流系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利用ARGO剖面浮标的观测资料、卫星高度计资料及该区域模式同化结果,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棉兰老流区环流特征和涡旋结构;台湾岛以东涡旋的运动特征及东海黑潮在不同区域的速度变化;日本四国海盆内不同尺度反气旋涡的特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证实了棉兰老反气旋涡(Mindanao Anticyclonic Eddy;MAE)的存在,对其空间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并初步探讨了MAE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棉兰老潜流的关系。浮标观测资料表明,位于棉兰老东侧的棉兰老潜流并非一支独立的北向流,而更像是MAE的一个西侧分支。棉兰老潜流在到达棉兰老岛东侧以前,由于那里多支海流交汇存在着较强的流剪切,棉兰老潜流分裂为MAE。根据水团分析表明,MAE中含有来自南太平洋的水团。由浮标轨迹及其在水下的漂移速度分析表明,南太平洋水可能由新几内亚沿岸潜流(NGCUC)和棉兰老潜流(MUC)携带进入MAE中。对台湾岛东南海域各种中尺度涡动力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些涡旋是Rossby波西向传播的结果。根据ARGO剖面浮标捕获的一个气旋涡动力参数计算结果,该气旋涡的传播速度大约4.2cm/s。这些涡旋对黑潮流量影响是巨大的。吕宋海峡东侧,黑潮可以深达2000m且流速达10cm/s以上。东海黑潮在其流径上流速变化较大,可以分成三个不同部分。分析表明,在日本南部四国海盆中反气旋涡活动异常频繁。在深达2000m的水层上,仍然存在海盆尺度的反气旋环流和尺度较小的反气旋涡。而且四国海盆内的反气旋涡与熊野滩-远洲滩外的冷涡强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在2004年8月到2005年4月期间,熊野滩-远洲滩外的冷涡异常强劲,而且位置比较稳定,此期间黑潮可能出现了大弯曲路径。
论文目录
独创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 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目的、意义1.2 近二十年来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2.1 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系1.2.1.1 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系平均结构1.2.1.2 棉兰老流区的涡旋及棉兰老潜流的结构1.2.1.3 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系平均输运1.2.1.4 NEC 的分叉位置及其动力机制1.2.1.5 热带西太平洋流系的演变及其与ENSO 的关系1.2.1.6 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系中的水团特征1.2.1.7 热带西太平洋流系在热带和亚热带水交换中的作用1.2.2 台湾岛以东海域的涡旋和黑潮1.2.3 日本以南四国海盆内的环流1.3 科学问题的提出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第二章 资料及处理方法2.1 资料2.1.1 ARGO 剖面浮标资料特点2.1.2 ARGO 剖面浮标工作原理2.1.3 SODA 同化结果2.1.4 卫星高度计资料2.2 资料处理方法2.2.1 ARGO 资料质量控制2.2.2 表层定位资料预处理2.2.3 利用ARGO 浮标资料推算海流第三章 棉兰老岛东侧环流及涡旋结构3.1 棉兰老流区环流特征概述3.2 MAE 观测结果及分析3.2.1 5900224 号浮标的MAE 观测结果3.2.1.1 浮标的漂移轨迹3.2.1.2 浮标漂移速度3.2.2 5900131 号浮标的MAE 观测结果3.2.3 两个浮标观测结果比较3.2.4 MAE 观测结果小结3.3 棉兰老流和棉兰老潜流观测结果及分析3.3.1 棉兰老流观测结果及分析3.3.2 棉兰老潜流(MUC)观测结果及分析3.4 哈目黑拉涡的观测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棉兰老反气旋涡的温盐特征和产生机制探讨4.1 棉兰老反气旋涡的温、盐、密特征4.1.1 T-S 特性曲线4.1.2 温、盐、密度断面分布4.1.2.1 温度断面4.1.2.2 盐度断面4.1.2.3 密度断面4.2 MAE 与哈目黑拉涡的关系4.2.1 MAE 不同层次平均流速场4.2.2 MAE 的季节变化4.2.2.1 MAE 冬季(1 月份)结构特征4.2.2.2 MAE 春季(4 月份)结构特征4.2.2.3 MAE 夏季(7 月份)结构特征4.2.2.4 MAE 秋季(10 月份)结构特征4.2.2.5 MAE 季节变化小结4.3 MAE 形成机制探讨4.3.1 MAE 水体来源分析4.3.1.1 温盐垂向结构分析4.3.1.2 ROFAS 浮标漂移轨迹分析4.3.2 MAE 产生机制初步结论4.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五章 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特征5.1 风场对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的影响5.1.1 ECMWF 风场与QuickScat 风场比较5.2 气候平均态的风场及表层流场结构5.2.1 气候平均态的风场结构5.2.2 气候平均态下表层环流结构5.2.3 小结5.3 各主要海流的流量变化规律初探5.3.1 MC 流量季节变化5.3.2 NECC 流量季节变化5.3.3 MC 流入Celebes 海的流量季节变化5.3.4 流入Molucca 海的流量季节变化5.3.5 流入哈目黑拉海的流量季节变化5.4 小结与讨论第六章 台湾岛以东黑潮和涡旋特征6.1 ARGO 浮标漂移轨迹6.1.1 所用浮标参数介绍6.1.2 浮标在黑潮主流轴和台湾岛以东涡旋区的轨迹6.2 浮标在黑潮主流轴和台湾以东涡旋区的漂移速度分布6.3 浮标漂流水域温度和盐度结构6.4 涡旋特征分析6.5 浮标捕获的一个冷涡个例分析6.6 涡旋对 NPTW 和 NPIW 的影响6.7 涡旋内的温、盐度垂向结构6.8 讨论6.9 小结第七章 日本以南四国海盆内的反气旋式环流7.1 引言7.2 浮标运动轨迹及速度分析7.2.1 运动轨迹7.2.2 表层运动速度7.2.3 深层运动速度7.3 浮标观测期间海面高度异常分布7.3.1 较大尺度流环情况7.3.2 较小尺度流环情况7.3.3 两种情况比较7.4 四国海盆内温盐垂向分布7.4.1 温度垂向分布7.4.2 盐度垂向分布7.5 结论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1 结论8.2 今后工作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教化场[J]. 今古传奇(故事版月末版) 2008(12)
- [2].从2010年1月的1个反气旋涡探讨南海中尺度涡的输运能力[J]. 海洋学研究 2014(04)
- [3].台湾以东中尺度涡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7(02)
- [4].利用理想模型实验研究涡旋碰撞海岛的过程[J]. 热带海洋学报 2017(04)
- [5].2015年6月南海北部陆坡气旋-反气旋涡对陆坡水文和环流影响的观测[J]. 海洋学研究 2016(04)
- [6].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涡的Argos浮标观测结果分析[J]. 海洋学研究 2010(04)
- [7].南印度洋中尺度涡统计特征及三维合成结构研究[J]. 海洋学报 2017(09)
- [8].基于1993—2014年高度计数据的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识别和特征分析[J]. 海洋学报 2017(02)
- [9].北太平洋中尺度涡温度垂直结构区域差别分析[J]. 海洋预报 2017(03)
- [10].南海涡动能比季节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 海洋通报 2016(04)
- [11].绿牡丹(下)[J]. 连环画报 2015(01)
- [12].反气泡内液球有无电解质对反气泡稳定时间的研究[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6(08)
- [13].湾流区涡旋对海洋垂向混合的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4)
- [14].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及机制研究[J]. 海洋学报 2017(09)
- [15].湾流及其邻近海域中尺度涡统计特征分析[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6].华南夏季多年平均降水低频特征及其与低频水汽输送关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3)
- [17].北太平洋中尺度涡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特征分析[J]. 遥感学报 2020(01)
- [18].李白漫游对其诗风的影响[J]. 长江学术 2013(01)
标签:北太平洋论文; 西边界流论文; 黑潮论文; 棉兰老反气旋涡论文; 中尺度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