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按照不同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政治经济学派,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社会保障的互济性和收入再分配,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新古典学派,从经济效率出发,研究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根据新古典学派的基本理论,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因此,经济学家们从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出发,通过研究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对储蓄率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考察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基本结论是: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降低了国民储蓄率,妨碍了经济增长;基金制可以提高国民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讲,储蓄率推动经济增长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储蓄—资本转化率,二是投资的产出弹性。在中国,这两个指标的值都较小,从而限制了物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局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促进机理的研究发掘了新的视角。论文从社会保障的待遇给付环节着手,将社会保障划分为均一费率制和收入关联制。均一费率制按照统一标准计发社会保障待遇,而收入关联制则将未来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工作期间的收入直接挂钩。从新的视角看,不同计发办法的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论证,发现相对于均一费率而言,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更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首先,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对中国人力资本数量积累具有正向作用。一方面,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激励家庭减少生育子女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生育率。这虽然对劳动力供给产生负面影响,但符合中国的人口政策,并且有利于人口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另一方面,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激励劳动者延迟退休并促进女性就业,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其次,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促进人力资本质量积累。一方面,收入关联的待遇给付方式将未来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当前的工资水平(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联系起来,促使家庭内部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正规教育投资增加。另一方面,收入关联的企业(职业)年金计划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在职培训,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由此带来的更多的养老金“后置”权益。此外,收入关联社会保障的养老金权益“后置性”激励员工延长工作年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流动率,但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投资。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迁移决策,认为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可以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从总体上来看,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并通过人力资本的“外溢性”和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一个具有市场激励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激励包括三个部分,即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首先,根据论文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人力资本积累。其次,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实现的。论文论证了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家庭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实现人口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次,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理受到现存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社会保障的“歧视性”,制度的“碎片化”和不完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低效率与偏离社会政策目标等。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进:第一,取消社会保障缴费基数的上限,提高下限,并将土地资本收入、金融资产收入等非劳动收入纳入缴费基数中来,消除社会保障的“歧视性”;第二,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具有市场激励机制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均一费率的基础保障、收入关联的差别保障和政策诱导的自愿保障;第三,引导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向由金融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促进生产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保障论文; 收入关联制论文; 均一费率制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投资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促进机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