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思考 融合的启示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

冲突的思考 融合的启示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

论文摘要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黑人文学进入空前繁荣阶段,其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世人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在见证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次精神复兴。 作为美国最严肃、最重要、最有才华并且还在继续写作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既是一位小说家,“也是美国本土产生的最配得上称之为民族作家的黑人女性。”她的作品涉及到种族、性别、阶级等政治性主题,已成为美国文学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国文学也因为她那“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般的”、“把美国现实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的小说而呈现出纷呈的异彩。莫里森为美国黑人和黑人女性的呼喊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黑人之音,全人类的“共同之声”。她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崛起不仅是由于她那无与伦比的作品,更是由于她对下列问题的再思考:西方与非西方的关系、美国白人文化与美国黑人文化之间的关系、种族与地域文化和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与政治的关系。莫里森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兴衰的重要的发言人。七十多种词典和百科全书在解释美国、世界和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学时都收录了有关莫里森的词条,解释范围从生平简介到对她生活和作品的概括与总结。 莫里森把她的作品描述为是创造了“一幅文学批评地理的地图……旨在开辟发现、智力冒险、探索的空间,不含有征服的欲望。”她的写作目的是“把批评的视线从种族客体转移到种族主体:从被描述者和被想象者转移到描述者和想象者;从服务转移到被服务。”她关心的是颠覆那种拒绝看到美国文学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政治文学批评,激活另一种敢于用非洲文化研究来“瓦解黑暗”的文学现象。莫里森并非是第一位来着力推进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美国作家的语言和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的黑人作家,很多黑人作家,包括拉尔夫·埃里森和詹姆斯·鲍德温都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莫里森却是第一位在这个问题上赢得大多数批评家支持的黑人作家。 虽然莫里森明确指出她的作品是为美国黑人读者创作的,但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被广泛阅读,形成了有关当代社会本质的全球性的对话。她的作品具有多重声音、融合了多种文化、既通俗又高雅,因此是后殖民主义时期多元文化之间的创造性的和精神性的对话。在她的作品里有三种文化传统的印记:其一是她本人家庭和社区世代流传的讲故事的非洲口语传统;其二是在美国城乡流传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反映黑人痛苦、不满和幸福的布鲁斯传统;最后,是其作品中欧洲文学传统留下的痕迹。像大多数黑人作家一样,莫里森在作品里着力探索下列的主题:家庭关系和社区关系、妇女在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frican Traditions: Cultural Influence of African Religion,Cosmology, Folklore and Epic on Toni Morrison'sWorks
  • 1.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Locations of African Traditions inMorrison's Works
  • 2. An Ohio Griote's Song of African Epic Tradition
  • 3. Morrison's Complex in African Cosmological Beliefs
  • 4. Riding the Wings of African Ancestral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 5. Placement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African Community Value
  • Chapter Two African American Traditions: African American Folk Influenceof Myth, Naming, Folk, and Orality on Toni Morrison'sWorks
  • 1. Myth, Truth, and Flying Myth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
  • 2. African American Cultural Traditions in the Meaning of Names
  • 3. Morrison's Creative Inheritance of African American Folk Tradition
  • 4. Within and Beyond the African American Folk Tradition
  • 5. The Charm of African American Supernatural
  • Chapter Three European Traditions: Presentation of Aesthetic Differenceand Black Aesthetics in Toni Morrison's Works
  • 1. Black Aesthetics and the African American Novel
  • 2. Toni Morrison's Ideas about Beauty
  • 3. The Black English Oral Tradition in Toni Morrison's Works
  • 4. Ode to Language
  • 5. Apotropaic Imagination and Black Persephon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母爱与成长:莫里森《恩惠》主题解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莫里森《慈悲》中的乐园叙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6)
    • [3].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历史重构——疏离、记忆与叙述[J]. 名作欣赏 2016(36)
    • [4].回归的出逃——评莫里森的新作《家》[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 [5].白人话语权的丧失与黑人话语权的重建——从《宠儿》看莫里森对传统话语权主体的颠覆[J]. 文教资料 2016(31)
    • [6].简析莫里森的《爱》的恶作剧小说图式特征[J]. 赤子(下旬) 2016(04)
    • [7].莫里森《家》中的“鬼魂”形象[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1)
    • [8].伦理错位和心灵的孤独:探索秀拉的悲剧命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9].创伤理论视角下的莫里森作品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9)
    • [10].“天堂”里没有独来独往[J]. 北方文学 2017(24)
    • [11].莫里森的政治意图——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宠儿》[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2)
    • [12].困境与抵抗——莫里森《家》中的生命政治表征[J]. 国外文学 2020(03)
    • [13].身体、空间、重构——解读莫里森新作《孩子的愤怒》[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4)
    • [14].国外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2010-2016)[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15].莫里森小说中“家园”意象的嬗变[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6)
    • [16].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的演变窥探[J]. 青年文学家 2019(29)
    • [17].解读莫里森小说语言的种族属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 [18].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解读莫里森的《宠儿》[J]. 芒种 2014(06)
    • [19].莫里森作品中现代性文化身份构建[J]. 长城 2014(10)
    • [20].莫里森黑人女性文学特质及其主体建构[J]. 求索 2013(09)
    • [21].走近约翰·莫里森[J]. 科学健身(健美先生) 2010(10)
    • [22].近十年中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2(23)
    • [23].门旁凋谢的恶之花——关于莫里森的笔记[J]. 音乐生活 2010(04)
    • [24].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综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6)
    • [25].澳大利亚正式进入“莫里森时代”[J]. 世界知识 2019(12)
    • [26].论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异质空间[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1)
    • [27].莫里森小说中颜色的作用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8].论宣叙调在莫里森小说《宣叙》中的作用[J]. 学术交流 2017(06)
    • [29].澳大利亚“逼宫剧”:莫里森爆冷上位[J]. 时代邮刊 2018(22)
    • [30].对莫里森小说《爱》的再思考[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

    标签:;  ;  ;  ;  ;  ;  

    冲突的思考 融合的启示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