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分析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采血室;四川成都610035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方法:按照就诊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静脉采血者116例,分为X组(n=58)和Y组(n=58)。Y组进行常规护理,X组在Y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晕血晕针发生率、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Y组的晕血晕针发生率(13.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8.9%)相比,X组的(1.7%、3.4%)较低;与Y组的护理效果相比,X组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静脉采血者的晕血晕针发生率,提高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采血;晕血晕针

静脉采血是体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部分受检者在采血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晕血晕针现象,具体表现为血压降低、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悸、恶心、头晕以及意识丧失等,明显的进而降低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的避免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晕血的发生率[1]。为了研究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按照就诊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静脉采血者116例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总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按照就诊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静脉采血者116例,分为X组(n=58)和Y组(n=58)。X组男女比例36:22,年龄范围是:20-66岁,平均年龄范围是:(43±22.6)岁;采血部位:21例是轴中静脉、37例是桡静脉。Y组男女比例35:3,年龄范围是:22-63岁,平均年龄范围是:(42.5±20.1)岁;采血部位:25例是轴中静脉、33例是桡静脉。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Y组进行常规护理,X组在Y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时,要边操作边与受检者取得沟通,沟通时目光要温柔,语言要轻柔,尽量转移受检者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2)疼痛护理:护士必备熟悉的掌握静脉采血技巧,静脉血管尽量选择的又粗又直,避免反复穿刺。此外护士平时应该多进行静脉采血的锻炼,切实提升自己的静脉采血技巧和能力。(3)环境护理:采血室内可装置空调,根据实时的温度进行调节,确保采血室内的空气流通、光线良好。此外可在采血室的墙壁上粘贴一些健康宣传栏,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传。(4)采血姿势:护士告知受检者尽量采取坐位或者平卧位,头伏在一侧的采血台上进行采血。(5)晕针晕血护理:采血过程中,受检者如果出现晕针晕血状况,要立即停止采血,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必要时可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等对症治疗。可让患者饮用温开水或者含糖,同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1.3评价指标

1.3.1晕血晕针发生率。

1.3.2护理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表评定护理质量,内容共五项: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技术水平、礼仪服务、采血环境,总分50分,分值越高,表明评价越好。

1.3.3不良反应(疼痛、淤血、出血)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护理效果)和计数资料(晕血晕针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与t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晕血晕针发生率比较

X组中出现晕血晕针的1例,发生率为1.7%(1/58);Y组中出现晕血晕针的8例,发生率为13.8%(8/5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经计算,=5.9024P=0.0151。

2.2护理效果比较

X组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技术水平、礼仪服务、采血环境方面的评分远比Y组的高,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护理效果比较

3.讨论

晕针晕血是指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迷走神经晕厥,导致晕针晕血出现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例如护士采血技术较低、护理服务态度欠佳、针刺产生的刺痛感、体位因素、体质以及过度紧张等[2]。多见于采血中和采血前,患者在晕针时会有轻微的眼花、头昏以及心慌症状,持续1-3分钟即可自行缓解。中度晕针患者会出现血压偏低、意识恍惚、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3-4]。重度晕针患者会出现不省人事、脉搏细弱以及心率减慢等症状。

护理干预要求护士必须熟练的掌握静脉采血技术,做到无痛穿刺或者微痛穿刺,同时在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变化,及时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分散受检者的注意力[5]。为受检者提供一个良好、温馨、干净的采血环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晕针晕血的发生率。

本组研究数据表明:在晕针晕血发生率方面:X组的为1.7%、Y组的为13.8%;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X组的为3.4%、Y组的为18.9%。并且X组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技术水平、礼仪服务、采血环境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Y组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晕血晕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质量,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洁.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预防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919-2921.

[2]陈新伟.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5(3):564-565.

[3]董超.心理护理对于减轻门诊静脉采血患者疼痛反应的作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0132-00132.

[4]武清芳.体检晕针的防治与护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1):85-86.

[5]周晓丹,施洪.259例有晕针晕血史健康体检者成功静脉采血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42-43.

标签:;  ;  ;  

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