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行IVF治疗效果分析以及FET前采取长效GnRHa降调节预处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EMS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同期选取82例输卵管不孕患者为对照组(B组)。第一阶段:A,B组行IVF治疗,对比其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与卵裂率,同时均行全胚胎冷冻。第二阶段:A组患者予GnRHa3.75mg降调节治疗1~3周期,激素替代周期行FET,对比其与B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第一阶段A组Gn总量和天数高于B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均低于B组,卵裂率无明显差异。第二阶段A组妊娠率低于B组,两组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EMS患者较差的卵巢反应性和子宫内膜状态影响IVF-ET结局,通过长效GnRHa治疗后可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41-03
在育龄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在14%左右,合并不孕患者占40%左右[1-2]。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及药物治疗成功的减轻了EMS患者的非生殖症状,但是生育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3-4],关于EMS不孕治疗的临床策略及有效性还有许多争议。IVF-ET技术的发展为EMS不孕的妇女带来了新希望。但对比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EMS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妊娠率仅20%左右,仅为因输卵管因素的一半[5]。本文回顾性研究了EMS不孕患者在IVF刺激周期的治疗效果,并对FET前采取长效GnRHa降调节预处理能否提高妊娠率进行评估,旨在探讨EMS对IVF-ET治疗结局影响,同时为提高EMS不孕患者IVF-ET成功率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64例EMS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EMS患者的诊断依据为有典型的病史、体检以及特殊检查,其中36例B超检查及穿刺证实存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8例曾行腹腔镜下内异症病灶清除术。由于IVF术前未行腹腔镜检查,观察组内异症临床分期并不明确。按照年龄、不孕年限、卵巢功能匹配随机选取输卵管不孕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B组)。纳入标准:排除男方严重少弱畸精症;伴有输卵管积水者须行输卵管切除或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双侧卵巢均未切除;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U/L;基础卵泡AFC6~15个;除外合并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基础FSH、AFC值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l。
表1IVF-ET相关指标的比较(x-±s)
1.2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
1.3第一阶段治疗方法
AB组患者均采取黄体期降调节长方案治疗,曲普瑞林0.03~0.05mg/qd,控制性超排卵药物应用重组促卵泡生成素(FSH)果纳芬。通过B超对优势卵泡发育数量进行监测。在主导卵泡直径>16mm或者是18mm,卵泡达2个或者是2个以上,肌注10000IU绒毛膜促性腺素(HCG)。36h以后,通过阴道B超引导,采取穿刺取卵,丈夫当日取精。采取体外受精,第3d,观察胚胎情况,并行全胚胎冷冻。
观察两组患者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与优胚率。详见表2。
结果:A组Gn总量和天数均高于B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均低于B组,卵裂率没有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使用Gn量、Gn天数有差异,获卵数低,是卵巢呈储备功能下降的表现,可能对卵子发育、卵子质量、受精过程产生影响。
1.4第二阶段治疗方法
A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1天注射GnRHa3.75mg,28d重复一次,共1~3周期。直至监测血清CA125降至正常范围(0~35U/L),激素替代周期行内膜准备。具体方法:补佳乐口服,在月经1~3天,1片/bid;4~9天,2片/bid;10~14天,3片/bid,根据内膜厚度调整雌激素剂量。第14天B超监测内膜厚度,当厚度≥8mm,E2>150pg/mL时,黄体酮转化内膜。
B组患者于月经第1天起补佳乐口服,内膜达标后黄体酮转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同A组。
A,B组均于黄体支持第4天,解冻并移植优质胚胎2枚。移植术后患者口服加阴道用黄体酮制剂,维持黄体功能,胚胎移植术后14天,检查血β-HCG。移植4周后,通过阴道B超对孕囊数目、位置以及存活情况进行检查,存在孕囊,说明临床妊娠。
2.结果
经过GnRHa治疗后,两组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A组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A,B组FET治疗结局
综合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120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EMS患者行新鲜周期ET成功率约24%。FET前GnRHa治疗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明显提高EMS患者的妊娠率。本组资料来看,A组的临床妊娠率仍然低于B组,证明子宫内膜容受性仅可以部分影响内异症的妊娠情况。
2.讨论
目前关于E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子宫内膜种植、免疫因素及炎症均可引起EMS[8]。由于EMS病灶可引起盆腔病变,因此患者自然妊娠率较低,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EMS妊娠率[9]。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是较为重要治疗方法,复发率低,妊娠率高,但关于其与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5-6]。
本研究第一阶段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控制性超排卵期间,Gn总量与天数较多,获卵数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会破坏患者卵巢组织,影响卵巢储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较低,芳香化酶是一种关键酶,会对卵子质量产生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颗粒细胞凋亡增加,会影响卵子质量、卵泡生长以及受精能力。同时腹腔液细胞因子水平、NK细胞、巨噬细胞水平明显升高,精子活性降低,影响受精。相关研究发现,在出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后,采取控制性超排卵时,行囊肿穿刺术,囊液抽出以后,囊液对于妊娠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无法确保卵泡生长期间是否影响卵子质量[5]。
本研究第二阶段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GnRHa治疗后,可以抑制输卵管和腹腔内巨噬细胞活性,降低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IL)l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加速了内膜细胞的凋亡,改善子宫内膜整合素的表达,从而改善了子宫腔微环境,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妊娠。但是通过与输卵管不孕患者比较发现,妊娠率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子宫内膜容受性仅能部分影响妊娠率。
总之,内异症对于IVF-ET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内异症本身可能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对受精和胚胎发育产生不利作用,使优质胚胎和囊胚形成率下降;手术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造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如何提高患者的卵子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其怀孕概率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海燕,张清学,李予,王文军,阙文清,陈玉珍,陈向红,杨冬梓.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42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14(25):100-102.
[2]马晓玲,秦天生,张瑞,周燕,李艳梅,薛石龙,张莉莉,张学红.超长方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价值探讨[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07):536-539.
[3]张绪秀.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81.
[4]BenagliaL,SomiglianaE,SantiG,etal.IVFandendometriosisrelatedsymptomprogression:insightsfromaprospectivestudy[J].HumReprod,2011,26(9):2368-2372.
[5]侯振,冒韵东,刘嘉茵.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6-10.
[6]董兰,徐望明,罗增丽,周小燕,王慧明.两种降调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09(03):244-249.
[7]王影,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蒋欢欢.血清泌乳素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05):487-489.
[8]孙泡兰,曹云霞,程玲慧,等.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49.
[9]仝丽丽,谭丽,朱桂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