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城市逐渐从“点”走向“区域”的时代背景下,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使北京在2010年明确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随后便在北京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世界城市研究”的热潮。虽然很多研究都是在进行北京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比较研究后,提出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未来应如何建设世界城市的,但是部分研究却忽略了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世界城市的空间尺度来增强它们与北京的可比性。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研究所提出的北京未来的发展战略思路可能会出现偏差。鉴于目前国内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试图在区域的视角下,通过引入“都市区”的概念,在区分伦敦、纽约和东京不同空间尺度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与北京具有较高可比性的空间范围和统计口径来进行北京与世界城市内部、中心城和周边地区(或郊区)空间结构的比较研究。从而预见出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都市区空间结构将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中心城人口、功能会继续向外疏散,但不会衰落;郊区则将涌现出功能更加完备的新城。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密度过高,世界影响力不足;郊区新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承担起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职责;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都市区整体发展等问题都已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阻碍。通过比较分析北京与世界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针对目前北京空间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和与世界城市的差异,本文认为未来北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建设世界城市: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疏散中心城职能、加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二是以建设世界城市的郊区为目标,加快新城建设、完善新城功能;三是从制度层面入手,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提升整个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研究法。国外世界城市案例研究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外文资料及相关政府网站。资料良好的时效性保证了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以都市区的视角,从与北京具有可比性的空间尺度来将世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北京进行比较研究,既避免了目前部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也丰富了国内对于世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现实背景1.1.2 研究现状1.1.3 研究意义1.2 关键概念1.2.1 世界城市1.2.2 都市区1.2.3 中心城和郊区1.3 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1.3.1 研究对象的范围1.3.2 研究方法1.3.3 研究思路2 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2.1 城市空间集聚的相关研究2.1.1 区域经济集聚理论2.1.2 当代城市的空间集聚形式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2.2.1 都市区的概念2.2.2 都市区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2.2.3 当代世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2.3 我国大城市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2.3.1 我国大城市地区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2.3.2 有关我国大城市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研究3 世界城市空间结构比较3.1 伦敦都市区空间结构3.1.1 概况3.1.2 发展规划及空间结构演变3.1.3 人口空间布局3.1.4 经济空间布局3.2 纽约都市区空间结构3.2.1 都市区概况3.2.2 郊区化及空间结构演变3.2.3 纽约人口空间布局3.2.4 经济产业的空间布局3.3 东京都市区空间结构3.3.1 概况3.3.2 首都圈规划及空间结构演变3.3.3 人口空间布局3.3.4 经济空间布局4 北京与世界城市空间结构比较4.1 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过程比较4.1.1 中心城集聚4.1.2 中心城扩散4.2 北京与世界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态比较4.2.1 行政区划、城市规划及空间结构演变4.2.2 人口布局4.2.3 经济产业布局4.3 中心城、郊区功能比较4.3.1 中心城功能4.3.2 郊区功能5 北京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问题5.1 未来北京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5.1.1 都市区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5.1.2 中心城人口、功能继续向外疏散,但不会出现衰落5.1.3 郊区将涌现功能更加完备的新城5.2 北京在优化空间结构、建设世界城市中存在的问题5.2.1 中心城过于密集,部分职能的世界影响力不足5.2.2 郊区新城发展未能承担起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职责5.2.3 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都市区的整体发展6 结论与建议7 后记8 参考文献9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空间结构论文; 世界城市论文; 北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