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

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

论文摘要

在中国美与丑的辩证关系主要有三种重要的观念和倾向,即以美为主,化丑为美,以丑为美,其中“以丑为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审丑意识的极致。丑不仅是美的陪衬,还往往比美更能揭示本真,激发美感。“丑”肇始于明清之际,有不少文艺家将其纳入表现领域。小说《金瓶梅》中对人性罪恶、肮脏的刻意表现,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对丑、怪、狂、野、粗拙等异类艺术风格的肯定,都体现了传统雅正文艺观的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对丑的表现与张扬,“丑”堂而皇之的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傅山生逢美丑异质的时代,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时代因素的影响。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傅山生逢乱世,秉性刚直忠贞、仗义任侠,忠君孝母,严子善人。他博古通今、时称“学海”;放浪不羁、漠视礼法、敢为天下先;积极用事、身体力行、作用于时事。他在文学、书法、绘画及医学诸领域皆有成就。一生浮沉变幻,频遭坎坷变乱,却意志坚定。为文为人,言行一致;思想凌杂,矛盾难驭。傅山一生涉足领域甚广,举凡经史子集、诗文书画、钟鼎文字、佛道典籍、医药武术等无不博涉旁通,造诣甚高。全祖望评价说:“先生家学,大江以北,莫能窥其藩者。”(《鲒埼亭集·阳曲傅先生事略》)顾炎武则叹服:“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傅山得到了同代及后世文人的高度肯定,其文艺思想中的丑学观在诗文书画领域影响了大批后来者。本文通过梳理傅山“以丑为美”的思想研究,总结归纳其“以丑为美”的思想表现,即“拙”、“奇”、“老”,并结合其身世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概括提炼其思想中“以丑为美”思想的形态特点,即古朴自然、纯任天机,倔强险峭、觚楞难近,粗朴萧散、支离率意。阐发傅山“以丑为美”的思想在中国文艺思想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以及对后代文论、书论、画论的影响及表现,最后深入挖掘傅山审丑的真实意图和审丑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傅山文艺思想的研究概况
  • 二、本论文研究之重点
  • 第一章 傅山“以丑为美”思想的源流
  • 第一节 从先秦到晚明的线索
  • 一、先秦—中唐:美丑互审
  • 二、晚明文艺—以丑为美
  • 第二节 傅山“以丑为美”理论的滥觞
  • 一、衣钵老庄
  • 二、师承杜韩
  • 第二章 傅山“以丑为美”思想的表现
  •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丑的形态概述
  • 一、“丑”字释义
  • 二、丑的形态流变述评
  • 第二节 傅山“以丑为美”思想的形态表现
  • 一、拙:大巧若拙
  • 二、奇:奇行高洁
  • 三、老:老瘦刚劲
  • 第三章 傅山“以丑为美”思想的特点
  • 第一节 古朴自然、纯任天机
  • 一、尚古守拙
  • 二、“四宁四毋”
  • 第二节 倔强险峭、觚棱难近
  • 一、餐采成奇
  • 二、正极奇生
  • 三、奇崛幽深
  • 第三节 粗朴萧散、支离率意
  • 一、以老作态
  • 二、清越萧散
  • 三、支离神胜
  • 第四章 傅山“以丑为美”思想的价值
  • 第一节 审丑的目的
  • 第二节 对后世的影响
  • 一、诗文
  • 二、书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书法能以丑为美吗?[J]. 时代人物 2012(10)
    • [2].书法不能以丑为美[J]. 民主 2016(03)
    • [3].书法艺术中“以丑为美”论再认识——兼论“中和美”的现实意义[J]. 艺术评论 2013(02)
    • [4].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 [5].浅析刘熙载“以丑为美”的审美思想[J]. 明日风尚 2020(19)
    • [6].论韩愈诗“以丑为美”的特征[J]. 神州 2013(01)
    • [7].浅析密教美术审美观之“以丑为美、以恶为美”[J]. 郑州师范教育 2014(02)
    • [8].“以丑为美”——论王威廉中篇小说《第二人》[J]. 参花(下) 2016(11)
    • [9].以丑为美——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分析[J]. 山西青年 2016(14)
    • [10].浅谈艺术作品中“以丑为美”的视觉审美[J]. 明日风尚 2020(07)
    • [11].丑人之都—皮奥比科[J]. 英语沙龙(初级版) 2008(04)
    • [12].管理也需要审美[J]. 企业管理 2019(06)
    • [13].书名的“臭美”[J]. 语文学习 2009(05)
    • [14].90后 以丑为美?[J]. 中国青年 2012(05)
    • [15].迷失的年轻人[J]. 齐鲁周刊 2014(31)
    • [16].论第六代导演“以丑为美”的审美实践[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 [17].“以丑为美”——论现代艺术审美理想的嬗变[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18].定襄高跷秧歌田野调查[J]. 黄河之声 2014(20)
    • [19].美丑当辨[J]. 领导文萃 2016(05)
    • [20].韩愈“以丑为美”诗的奇险与平易对宋诗的影响——兼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J]. 咸宁学院学报 2008(02)
    • [21].审美世界的半壁江山——审丑[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6)
    • [22].动态[J]. 中国服饰 2018(08)
    • [23].探究影视剧创作中人物塑造审丑化魅力——以《民兵葛二蛋》为例[J]. 大众文艺 2014(17)
    • [24].中西审丑领域的两朵奇葩——论韩愈“以丑为美”和雨果“美丑对照”在审美史上的地位[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3)
    • [25].猪八戒形象:以丑为美[J]. 语文建设 2019(21)
    • [26].“丑书”中的“真”与“善”[J]. 人民论坛 2016(36)
    • [27].从“怪石以丑为美”引发中国美学中审美物象美丑问题的思考[J]. 明日风尚 2016(10)
    • [28].《金瓶梅》:丑的表象,美的追求[J]. 青年文学家 2012(23)
    • [29].浅谈“美”的现实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5)
    • [30].装饰艺术中的“以丑为美”[J]. 大众文艺 2011(09)

    标签:;  ;  ;  

    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