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是近年来在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的新型病原微生物,该病原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颤抖病(Tremor disease),还可以导致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大规模死亡,给我国虾蟹等重要的经济水生甲壳动物的养殖造成了极大威胁。螺原体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一类,可滤过220nm孔径滤膜,它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其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这与螺原体的侵染和致病有关。该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存在侵染方式有:1、单个分散形式;2、众多螺原体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后聚集形成包涵体,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由于螺原体体积很小,在光镜下不宜辨认,所以普通的H.E染色很难确定螺原体感染的病理学特征。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螺原体对河蟹和克氏原螯虾不同器官和组织的感染病理学研究。在河蟹和克氏原螯虾的各个组织包括心肌、肝胰腺、肠、鳃,以及感染发病严重个体的肌肉组织均呈现阳性反应,大量的螺原体寄生于结缔组织中,聚集形成包涵体,呈棕黄色颗粒状,单个散在形式存在的螺原体呈淡黄色。通过螺原体不同菌株对罗氏沼虾进行感染实验,经过二十多天的观察统计,发现1~3组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接种后的前几天基本都出现个别虾死亡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接种时机械损伤和应激反应导致个体死亡。用分离自中华绒螯蟹的螺原体菌株BY08-1接种罗氏沼虾其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不是很高(33%)。而用分离自罗氏沼虾的螺原体菌株MR10感染健康罗氏沼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明显上升,至最后,死亡率达到95%。虽然两种菌株均分离自水生甲壳动物,属于水生螺原体,但由于最初分离的寄主不同,其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别。随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多抗和罗氏沼虾螺原体多抗与患螺原体病的罗氏沼虾组织进行反应,结果显示罗氏沼虾螺原体多抗反应强烈,而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多抗阳性反应较弱,也进一步证实了从不同水生动物上分离到的螺原体对不同寄主存在感染差异。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即从不同水生动物上分离到的螺原体存在感染差异,本文对不同来源的螺原体感染宿主的超微病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螺原体在患颤抖病河蟹的各个组织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寄生在细胞质内;在患螺原体病罗氏沼虾的各个组织中更多的是以散状的方式寄生。不同寄主来源的水生螺原体菌株对于不同的宿主具有不同侵染能力和毒力,推测可能是水生螺原体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变异和寄主选择压力造成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虾蟹螺原体病研究进展
  • 1.2 螺原体类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进展
  • 1.2.1 螺原体类微生物生物学特性
  • 1.2.2 螺原体类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进展
  • 1.3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理学研究现状
  • 1.4 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1.4.1 免疫组化技术的分类
  • 1.4.2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1.4.3 免疫组化技术在水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章 河蟹与克氏原螯虾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初步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回感实验
  • 2.2.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3 组织病理切片
  • 2.2.4 HE染色
  • 2.2.5 免疫组化(IHC)反应
  • 2.3 实验结果
  • 2.3.1 回感实验
  • 2.3.2 HE染色
  • 2.3.3 免疫组化
  • 2.3.4 电镜(TEM)观察
  • 2.4 讨论
  • 第3章 罗氏沼虾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及不同来源的螺原体对该虾感染致病性比较研究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1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菌株的分离和培养
  • 3.1.2 罗氏沼虾的饲养
  • 3.1.3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对罗氏沼虾的感染实验
  • 3.1.4 罗氏沼虾螺原体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同第一章2.2.2)
  • 3.1.5 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IHC)反应比较实验(同第一章2.2.3,2.2.5)
  • 3.2 结果
  • 3.2.1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对罗氏沼虾的感染实验
  • 3.2.2 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河蟹与罗氏沼虾螺原体病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采集和组织处理
  • 4.2.2 电镜(TEM)技术
  • 4.3 结果
  • 4.3.1 患"颤抖病"河蟹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结果
  • 4.3.2 患"螺原体病"罗氏沼虾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螺原体的分类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09(05)
    • [2].螺原体检测方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3)
    • [3].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引起的多系统损伤290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 2008(03)
    • [4].牛虻螺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5)
    • [5].分离自我国蜜蜂的一株新的致病螺原体及其基本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2)
    • [6].南京及周边地区螺原体菌株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02)
    • [7].司帕沙星治疗解脲尿枝原体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04)
    • [8].基于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探讨陆生和水生螺原体菌株的系统发生关系[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9].3种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特性[J]. 微生物学报 2008(09)
    • [10].虾蟹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发现和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1].江苏省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疫病的检测和普查[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 [12].黄道蚜蝇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J]. 微生物学报 2009(06)
    • [13].螺原体超微形态的电镜研究[J]. 电子显微学报 2011(06)
    • [14].综合康复治疗幼儿还原体肌病病例报告[J]. 康复学报 2016(06)
    • [15].蜜蜂螺原体病的防治[J]. 蜜蜂杂志 2013(02)
    • [16].克氏原螯虾螺原体病原的发现及诊断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7)
    • [17].种公牛感染温氏枝原体后的生殖健康检测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12)
    • [18].18252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非细菌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5)
    • [19].猎枪瞄准 目标锁定“十三五”助力“病毒猎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发生与播散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J]. 病毒学报 2017(02)
    • [20].人工感染温氏枝原体的公牛血液和精液品质变化(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02)
    • [21].山东某电厂干振碎石桩施工及其原体试验[J]. 电力勘测设计 2012(03)
    • [22].分离自蜜蜂(Apis mellifera)的三株螺原体的基本特性[J]. 微生物学报 2010(10)
    • [23].细菌性病原体内病毒蛋白的预测和研究[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4].某热电厂工程CFG桩原体试验分析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01)
    • [25].基于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毛细管电泳的腹泻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建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09)
    • [26].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认为真菌病原体基因组序列对小麦和白杨树带来威胁[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2(06)
    • [27].PHC桩原体试验中施工质量分析[J]. 电力勘测设计 2015(S1)
    • [28].还原体肌病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02)
    • [29].大唐国际东营一期49.5MW风电场工程桩基施工及其原体试验[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09)
    • [30].粘性土地基CFG桩原体试验分析[J]. 工程勘察 2010(S1)

    标签:;  ;  ;  ;  ;  ;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