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

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

论文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语音学领域新出现的一个理论,优选论因其强大的阐释力而倍受关注。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该理论强大的阐释力,但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汉语句法研究还为数不多。在优选论中,评估体系通过限制条件等级排列体系,对所有的侯选输出项同时进行评估,从中一次性选择出一个最优的优选输出项。最优是指最低限度违反或最大限度满足限制条件。OT认为,语言实际上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源于经济原则,这是由人类惰性所致,即人类力求以最低的付出获取最大限度的回报:另一种则源于辨义原则,这是信息总量要求所致,即要求人类尽可能清楚地把要传达的信息传递出去。这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在OT中体现为两类相互冲突的限制条件:触发变化以使语言形式易于表达的标记性限制条件和阻止变化以使语言形式具有更多的区别性的真实性限制条件。文章讨论的语言现象是:在汉语中不仅受事成分可以作为宾语,方式、工具和地点成分也可以担当宾语,即动宾结构在汉语中作为优势结构出现。本文利用优选论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汉语中的动宾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对该结构成为汉语优势结构的成因研究却很少。本文利用优选论对不同的动宾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受事宾语、工具宾语、地点宾语和方式宾语。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动宾结构下的普遍原则,包括句法原则、论元匹配原则、焦点原则和经济原则;并且将这些原则进行了层级性排列。研究证实了张云秋的研究结果,即汉语动宾结构限制条件的排列有两个,即“忠实性限制条件>标记性限制条件”和“标记性限制条件>忠实性限制条件”,这也正是动宾结构在汉语中作为优势结构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来自文学作品的例子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本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章讨论了研究的起源、必要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结构。第二章主要是对汉语动宾结构研究的回顾,包括其定义、发展及分类。第三章阐述了优选论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它的组成、限制条件和相关研究。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肯定优选论的前提下,找出制约汉语动宾结构语法输出形式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动宾搭配作为优势结构的使用问题。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重申了本文的论点,指出此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Contents
  •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Origin of the Study
  • 1.1.1 Syntax in the 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Theory and in OT
  • 1.1.2 Research Orientation
  • 1.2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V+ON" Construct
  • 2.1 Relevant Studies
  • 2.2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s
  • 2.2.1 Instrument Object
  • 2.2.2 Location Object
  • 2.2.3 Manner Object
  • 2.3 Summary
  • Chapter 3 Optimality Theory
  • 3.1 Background
  • 3.2 Comparison of OT and the Classical Rule-Based Approach
  • 3.3 Introduction of OT
  • 3.3.1 Components of OT
  • 3.3.2 Constraints in OT
  • 3.3.3 Optimality: Domination and Conflict
  • 3.4 Relevant Studies
  • 3.4 Summary
  • Chapter 4 An OT Account of"V+ON" Construct
  • 4.1 Constraints Active in"V+ON" Construct
  • 4.1.1 Syntax Rule
  • 4.1.2 Collocation Rule
  • 4.1.3 Focus Principle
  • 4.1.4 Economy Principle
  • 4.2 An OT Account of Typical"V+ON" Construct
  • 4.3 An OT Account of Atypical"V+ON" Construct
  • 4.3.1 An Account of"Verb+Instrument Object" Construct
  • 4.3.2 An Account of"Verb+Location Object" Construct
  • 4.3.3 An Account of"Verb+Manner Object" Construct
  • 4.4 Summary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俄罗斯汉语传播动因及模式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2].美国华裔子女汉语继承语教育现状与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12)
    • [3].“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J]. 西部学刊 2019(21)
    • [4].人民本位:瞿秋白汉语规划的基本特征[J]. 名作欣赏 2020(11)
    • [5].留学生高级汉语综合课课程研究现状与展望[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01)
    • [6].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汉语+”和“+汉语”[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01)
    • [7].国际生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习得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汉语复句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05)
    • [9].中亚地区汉语传播现状浅析[J]. 文化产业 2020(06)
    • [10].“满式汉语”及其他——答戴昭铭先生之五[J]. 满语研究 2020(01)
    • [11].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认同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09)
    • [12].浅谈如何进行汉语国际教学中“敏感问题”的跨文化沟通[J]. 国际公关 2019(11)
    • [13].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研究述评[J]. 北极光 2019(10)
    • [14].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1)
    • [15].汉语的百年沉浮[J]. 华夏文化 2018(02)
    • [16].汉语请求行为潜层内容类别初探[J]. 文化学刊 2018(07)
    • [17].新媒体环境下汉语生态的优化与保护[J]. 新媒体研究 2016(23)
    • [18].俄、汉语数词语用意义的对比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印尼学生汉语习得的偏误类型和成因[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1)
    • [20].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02)
    • [21].“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传播探索与思考[J]. 传播力研究 2017(03)
    • [22].日据时期朝鲜汉语官话会话书《增补改正汉语独学》音系标记[J]. 东疆学刊 2017(03)
    • [23].东南亚汉语传播与政治生态适应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学好汉语才回家[J]. 孔子学院 2017(04)
    • [25].汉语重数[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9)
    • [26].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4)
    • [27].浅析大众传媒在汉语国际化历程中的推动作用[J]. 新闻世界 2015(08)
    • [28].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J]. 山西青年 2020(02)
    • [29].汉语 “水”[J]. 福建文学 2020(04)
    • [30].藏区小学汉语实践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 科幻画报 2020(05)

    标签:;  ;  ;  ;  

    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