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

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

论文摘要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科学理论致思的重大主题。对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也是行政学的基本范畴。本文以制度文明为切入视角,以历史反思为研究导向,对农业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了理论考察。制度是社会关系的客观化存在,制度文明是社会治理活动的基本框架,也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价值原则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基于不同的社会关系类型,所产生的制度文明及社会治理模式是不同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在农业社会中,支配型社会关系是社会治理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权制文明;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基本类型是契约型社会关系,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法制文明;当社会开始转向后工业时代,合作型社会关系的形态初现端倪,而在制度文明的理论探求和实践导向中也开始出现德制的倾向。基于对制度文明历史形态的考察,本文提出了“权制与法制”的解释框架。在权制体系中,社会治理具有“权力本位”的特征,权力是社会关系中的支配性要素,法律受权力所主导。在价值层面,“权力的统治”是最高的原则;在工具层面,“权治”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在法制体系中,社会治理具有“法律本位”的特征,法律是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最高权威,权力服从于法律。在价值层面,“法律的统治”是最高的原则;在工具层面,“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权制与法制”的解释框架拓展了行政学的理论视阈。在这一视阈中,本文首先对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理论误会进行疏理,并基于“权制与法制”的解释框架对其进行理论重释。在对古典政治的认识上,既往的理论通常将其解释为是伦理政治或美德政治,而古典社会的所谓伦理是等级化的伦理,美德也同样是基于等级化社会关系的美德,因此古典政治从属于权制文明,其所谓的德治不过是道德外衣下的权治。在“人治”与“法治”的认识上,既往理论同样存在诸多理论误区。通过清理“人治”与“法治”的概念内涵,揭示了“人治”概念在理论上的解释困境,进而在权制的语境中对“人治”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所谓“人治”应该以“权治”的概念相替换。在清除了既往的理论误会之后,本文运用“权制与法制”的解释框架,集中对农业社会的治理模式进行全面考察,分别从权制文明的社会基础、历史渊源、理论支持及实现过程等方面展开论述。从农业社会的一般特征来看,在经济特征上,农业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在社会结构方面,农业社会呈现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一体性,社会以“家元共同体”为基本特征;在人际交往方面,血缘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血缘与地缘的结合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本纽带。在总体上,农业社会是以身份与等级为标识的社会,不平等是作为等级社会的基本正义而存在。与身份和等级相联系,权力成为社会关系中的支配性力量,整个农业社会就是以支配型社会关系为主要特征。因此,作为主导性的权力关系被制度化了,权制由此被确立为农业社会一切社会治理活动的基本框架。作为农业社会治理活动的基本框架,权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农业社会的权制发端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共同生活中,一方面,原始的共同生活存在着各种禁忌以及与宗教和巫术相关的仪式,而禁忌和仪式的背后其实就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制度文明的初始形态。另一方面,早期人类社会的治理活动中,具有明显的父权制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权以家族为核心逐渐扩展到更大的共同体之中,由此形成了权制的雏形。在农业社会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权制既是普遍存在的制度文明形态,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观念认识。在西方,早期的“权力神授”理论为权制提供了超验性的思想支持,而后来理论家提出的“绝对主权”学说,从世俗层面为权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合法性论证,及至马基雅维利时代,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权制进一步获得了充分的论证。在中国,权制的合法性根源是与传统的天道观念密切相关的,而王权与天道之间往往有着内在的自洽联系,因此王权的绝对统治有了终极依托。而在现实中,忠孝观念和礼法兼用的思想为权制的具体实施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权制是通过“统治行政”这一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的。统治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等级化的社会秩序是统治行政的目标追求。而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统治行政是以传统的官僚体系为载体。同时,由于农业社会的封闭性等特征,统治行政并非总是王权对社会的全面渗透,统治行政往往是以延伸的形式,如宗族治理和乡绅治理实现对地方社会的治理。总地来说,权制是农业社会制度文明的基本特性。“权制与法制”的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扩展了行政学的研究视阈。对于我们通过制度文明的研究来反思社会治理模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0.1 主题陈述
  • 0.1.1 研究主题
  • 0.1.2 概念描述
  • 0.2 意义省察
  • 0.3 方法重申
  • 0.3.1 方法论立场
  • 0.3.2 具体研究方法
  • 0.4 文献综述
  • 0.4.1 思想史视野
  • 0.4.2 社会史视野
  • 0.4.3 探索性研究
  • 0.5 研究思路
  • 第1章 权制与法制
  • 1.1 制度文明:社会治理模式的切入视角
  • 1.1.1 社会治理中的制度发生学
  • 1.1.2 制度文明的典型形态:逻辑分析
  • 1.1.3 制度文明的典型形态:历史考察
  • 1.2 权制与法制:一对解释框架
  • 1.2.1 语义学解释
  • 1.2.2 政治学解释
  • 1.2.3 法律史解释
  • 1.3 权制与法制:比较分析
  • 1.3.1 社会治理中的权力与法律
  • 1.3.2 权治与法治:两种社会治理方式
  • 1.3.3 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社会治理模式的两种类型
  • 第2章 理论解释中的误会与更正
  • 2.1 理论重释之可能:行政学的视阈
  • 2.1.1 理论误会的缘起
  • 2.1.2 理论重释的前提:行政学视阈的扩展
  • 2.2 伦理政治或美德政治:理论误读
  • 2.2.1 伦理政治:何种伦理?
  • 2.2.2 美德政治:谁之美德?
  • 2.2.3 古典政治:德治还是权治?
  • 2.3 人治与法治:语境缺失
  • 2.3.1 “人治”概念的起源
  • 2.3.2 “人治”与“法治”的理论误区
  • 2.3.3 “权治”而非“人治”:权制语境下的解读
  • 第3章 权制文明的社会基础
  • 3.1 农业社会的总体描述
  • 3.1.1 经济特征:以小农经济为主业
  • 3.1.2 社会结构: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一体性
  • 3.1.3 人际关系:血缘与地缘的结合
  • 3.2 身份与等级
  • 3.2.1 作为个人存在依据的身份
  • 3.2.2 等级与特权
  • 3.2.3 等级制度:作为社会正义的不平等
  • 3.3 支配型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化逻辑
  • 3.3.1 权力与支配
  • 3.3.2 支配型社会关系
  • 3.3.3 权力关系的制度化逻辑
  • 第4章 权制文明的历史观念
  • 4.1 权制的历史渊源
  • 4.1.1 人类社会早期的禁忌与仪式
  • 4.1.2 父权制及其扩大
  • 4.2 权制的思想基础:西方学说
  • 4.2.1 神授权力:权制的超验之维
  • 4.2.2 绝对主权:权制的世俗来源
  • 4.2.3 马基雅维利主义:权制的现实主义思考
  • 4.3 权制的思想基础:中国观念
  • 4.3.1 天道观念:权制的终极依托
  • 4.3.2 忠孝观念:权制的现实归宿
  • 4.3.3 礼法观念:权制的实践方式
  • 第5章 统治行政:权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实现
  • 5.1 行政权的诞生
  • 5.1.1 行政权:统治权的自然延伸抑或分化
  • 5.1.2 等级与集权:行政权的两大特性
  • 5.2 统治行政的载体:传统官僚体系
  • 5.2.1 传统官僚体系的产生背景
  • 5.2.2 传统官僚体系的形成过程
  • 5.2.3 传统官僚体系的主要表征
  • 5.3 统治行政的延伸形式:地方性权力统治
  • 5.3.1 乡村社会的宗族治理
  • 5.3.2 乡绅权力与地方治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农业电视的艺术性[J]. 电视指南 2017(11)
    • [2].论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新的发展趋势[J]. 新农业 2020(13)
    • [3].如何创新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八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 吉林农业 2019(04)
    • [4].如何创新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八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 乡村科技 2019(02)
    • [5].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7)
    • [6].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性[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3)
    • [7].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性[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3)
    • [8].论农业企业中的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 经贸实践 2017(15)
    • [9].论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J]. 湖北农机化 2019(24)
    • [10].农业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研究——评《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J]. 中国果树 2019(06)
    • [11].论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J]. 商 2013(19)
    • [12].论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J]. 南方农机 2017(06)
    • [13].论农业科技创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孵化作用[J]. 现代化农业 2016(11)
    • [14].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 [15].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J]. 现代商业 2012(33)
    • [16].论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17(14)
    • [17].优先发展要把握好哪些关键原则——七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 吉林农业 2019(04)
    • [18].论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J]. 种子科技 2019(17)
    • [19].怎样推进“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六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 吉林农业 2019(04)
    • [20].如何让优先发展可考核、能检验——九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 吉林农业 2019(04)
    • [21].浅论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 消费导刊 2008(09)
    • [22].论农业信息化与农民增收[J]. 青海统计 2008(01)
    • [23].论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社科纵横 2009(04)
    • [24].论农业文明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的影响[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25].浅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J]. 广东蚕业 2019(07)
    • [26].论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8)
    • [27].浅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17)
    • [28].论农业企业网络促销现状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36)
    • [29].论农业题材数字博物馆的建设[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30].论农业经济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3)

    标签:;  ;  ;  ;  ;  

    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