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外交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语言,政治外交,功能探讨
政治外交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刘宸源[1](2019)在《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种政治外交活动也越加的频繁,模糊语言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心准备的言辞和语言的使用技巧是处理政治外交问题的必要选择。由此可见,对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03期)
王璞[2](2015)在《对政治外交话语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当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科目,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语言学家视野的,而模糊语言的研究发展至今,受到众多国内外语言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语言通常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描述,而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母语的人对同样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多版本,中文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更加凸显出语言的模糊性。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含蓄、婉转、克制,“话说半句”或运用多种“托词”是外交语言的特色。这是因为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常应留有回旋余地并且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辞。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官们需要通过巧妙机智的遣词造句,将使人不甚愉快的内容婉转含蓄地表达出来。在外事活动中,一方面外交官利用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的灵活性,为谈话留下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口译员通过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专注于关键内容,进而提高口译质量。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外交官们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交际策略。成功的政治外交话语应当是发言人和口译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本文尝试从外交官和口译员两个主体出发,以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外交场合的一些具体实例来分析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口译工作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5-05-27)
刘帅[3](2012)在《政治外交活动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口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功的政治外交是发言人和口译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两者默契的配合。在外事交际中,一方面,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能提高外事发言者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与有效性,从而产生特别的交际效果:另一方面,巧妙地翻译模糊语言能够提高口译质量,进而减轻口译员的工作负荷。本文从外事发言者和口译员两个角度对外事活动中的模糊语言之应用进行讨论。文章以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分别说明在遵守合作原则和违反合作原则的状况下,模糊语言是如何得以被运用的,并且结合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进一步分析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事交际中的作用。在原则讨论的基础上,本篇文章对运用外事交际中的相关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对外事发言者和口译员在外事活动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互相配合进行对比说明,探索如何应用和处理模糊语言以及如何翻译模糊语言。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期望能够帮助发言人和口译员提高交际能力和口译水平。文章所用语料均来自新闻发布会以及各国政要的发言词,作者以专业型翻译硕士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期望为日后的实践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2-05-20)
朱国祥[4](2012)在《“模糊语言”理论及政治外交人员的模糊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就模糊语言的历史渊源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就政治外交人员使用模糊语言交际的常用策略、模糊语言的合作原则与心理机制作了探讨。最后,揭示在恰当语境中运用模糊语言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李颖[5](2008)在《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有其相应的语用功能。文章以政治外交用语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外交事务中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常用模糊策略来实现诸如礼貌、自我保护或留有余地等各种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高睿[6](2008)在《论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策略的语言与语用实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政治外交场合中,政治家与外交家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模糊策略以表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及意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策略在达到政治家和外交家政治目的的同时也向听众掩盖了其真实意图,导致听众对时事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于政治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策略的实现方式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言。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的模糊语言中的主要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政治外交语言进行了定义:只有代表着主权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家发表的言论或声明才可称其为政治外交语言。第叁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第叁部分中,文章对政治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进行分析,从词汇、短语、句法及语法的实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在以国内外(主要涉及到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外交家的声明以及言论的语料基础上,归纳了在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策略的主要语言实现方式。第四部分中文章在Grice的合作原则以及四项准则的基础上,对政治外交语言中违反四项准则的模糊策略的语用实现形式及相关例子进行分析归纳。政治外交家试图遵循合作原则却因政治目的而违反四项准则的例子同样处处出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作用进行了简单归纳。第五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李颖[7](2007)在《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在收集的大量外交语言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篇章叁个层面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语言中的应用,并由此得出外交语言的真正意图。(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07年18期)
鲁钒[8](2006)在《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元功能及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是人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每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政治外交场合,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不仅没减弱政治外交语言的准确性,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本文以美国国务卿赖斯自就任以来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所发表的言论为语料,侧重分析赖斯如何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实现其交际意图----既不透露美国的具体外交策略,又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表达了美国的官方态度,从而在深层次上归纳出模糊限制语在政治外交语言中词汇,句子,语篇上的语法实现途径。外交家们就是通过这些语法实现途径来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言外之力,从而导致政治外交语言产生一定的隐喻效果,并使得听话人难以从其表达中推断出话语的真实意图。这种不把话说绝,永远留有余地的模糊性质正反映了外交的特殊目的---维系各国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关系。 同时,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元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顺应理论,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对模糊限制语在政治外交语言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在语义层面上修正命题的真值条件,增强语言的可接受性;在语用层面上实现自我保护,维护外交礼仪;在语篇层面上可视为标记话语宏观结构的信号,有利于外交家以小见大,推断话语含义。全面了解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元功能,有利于听话人更好地理解外交家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对国际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6-04-01)
李颖[9](2003)在《论政治外交场合模糊语言的功能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言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致力于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少有人将模糊语言和政治外交语言相结合,从而分析其功能和应用。本文在收集的大量外交语言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外交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其语言上的语用规律及原因,由此得出外交人说话的真正意图。 论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和模糊理论作了详细介绍。区分了模糊,歧义,概括性,多义性等概念,着重从心理学和认知学角度解释了模糊语言的存在,并且介绍了范畴理论和札德的模糊隶属度理论。 在理论分析后,作者界定了外交语言的概念。本文中所说的外交语言均指政治外交语言。在处理政治外交事务时所出现的协议、公报、发言,甚至领导人之间的公务电话、电报等均属研究范围。外交语言从不把话说绝,永远留有余地的模糊性质正反映了外交的特殊目的—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篇章叁个层面,对模糊性在语言上的实现做了分析,并从中找出了一些语用规律。 语言是交际工具,有其相应的功能。在外交事务中,用模糊策略来表达观点或态度,不管是为了实现礼貌,不伤害对方的面子;为了创造和谐气氛,以达成协议;为了自我保护,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为了灵活,而有变通的余地,还是为了能策略地达到这些目的,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不会直接表达观点,不会明白作出承诺,不会清楚表明立场。 在对外交语言的模糊性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后,作者选择了台湾问题进行了个案分析。美国在面对台湾问题—不管是对台湾地位问题的承诺,还是对台湾安全问题的承诺上,均采取模糊政策。本文从词汇、句子结构、以及篇章叁个层面分析了模糊的语言实现。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自相矛盾的两面性。美国既不会完全站在中国的立场承认台湾的地位,也不会站在台 /皮凶出硕士学位论文 W MAS”iR’S THESIS湾立场真地对其实行保护。所采用的材料来自中美叁个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声明、美国对台关系法,及其修改补充协定,以及就台问题的发言等等。 除此之外,本文作者首次尝试用模糊隶属度[0,l」的变化情况,得出 3个图表,反映了5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美国对台问题从不采取1或0的立场,既不明确支持中国,也不明确支持台湾,总是处于0和1之间。隶属度越高,也就是越接近1,站在中国的立场的可能性就越大,此时,中美关系就会越好;反之关系就越差。从变化着的隶属度可以看出:l.隶属度不管怎么变,都是模糊的。2.中美关系是起伏不定的。3.模糊度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间,不同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国家利益而变化的。也就是说美国运用模糊策略的出发点永远都是把本国的利益放在第一。此结论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国家。(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政治外交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当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科目,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语言学家视野的,而模糊语言的研究发展至今,受到众多国内外语言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语言通常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描述,而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母语的人对同样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多版本,中文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更加凸显出语言的模糊性。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含蓄、婉转、克制,“话说半句”或运用多种“托词”是外交语言的特色。这是因为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常应留有回旋余地并且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辞。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官们需要通过巧妙机智的遣词造句,将使人不甚愉快的内容婉转含蓄地表达出来。在外事活动中,一方面外交官利用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的灵活性,为谈话留下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口译员通过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专注于关键内容,进而提高口译质量。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外交官们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交际策略。成功的政治外交话语应当是发言人和口译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本文尝试从外交官和口译员两个主体出发,以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外交场合的一些具体实例来分析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外交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宸源.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探讨[J].才智.2019
[2].王璞.对政治外交话语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3].刘帅.政治外交活动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口译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朱国祥.“模糊语言”理论及政治外交人员的模糊语言[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5].李颖.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语用功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
[6].高睿.论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策略的语言与语用实现形式[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李颖.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7
[8].鲁钒.政治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元功能及语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
[9].李颖.论政治外交场合模糊语言的功能及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