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外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状周期结构,参激振动,特征值,动力稳定性
面外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虎,杜爱伦,王世宇[1](2018)在《环状周期结构面外参激振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受移动载荷作用的环状周期结构,开展了面外参激弹性振动稳定性研究.首先采用Hamilton原理在载荷随动坐标系下建立了时不变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Galerkin方法对其进行离散,得到常微分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计算特征值预测了模态特性和动力稳定性.为了验证解析结果的正确性,应用坐标变换将模型转换至惯性坐标系下,得到时变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Floquét理论计算了不稳定域.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移动载荷参激振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8年09期)
危银涛,刘哲,周福强,赵崇雷[2](2016)在《考虑面外振动的轮胎叁维环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包含面外扭转和面外弯曲振动的叁维环模型,并应用于卡车子午线轮胎振动模态分析。在综述轮胎环模型发展的基础上,考虑了大变形应变和非线性应变项、面内面外弯曲和面外扭转叁维位移模式,修正文献中的轮胎初始应力和气压功表达式,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首次建立了叁维轮胎环模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利用模态展开技术得到了叁维环模型面内和面外振动固有频率的解析解。该解析解首次建立了轮胎物理参数和轮胎叁维振动固有频率之间的解析表达式,为轮胎的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验证叁维环模型的准确性,对比了环模型分析、有限元模型和实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发现叁者之间吻合良好,这证明文中建立的轮胎叁维环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抓住子午线轮胎振动的本质规律。(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牟微,顾春雷,眭晓哲,解立斌,王欣[3](2015)在《乳胶C-H面外摇摆振动模式ATR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03~393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乳胶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在3500~600cm~(-1)的频率范围内,乳胶主要存在着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C=C双键伸缩振动模式(ν_(C=C))、CH_2弯曲振动模式(δ_(CH2))、CH_3弯曲振动模式(δ_(CH3_)和双键上C-H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H))等五种。本文主要以乳胶ω_(C-H)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相关二维红外光谱的研究,考查温度对于乳胶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乳胶ω_(C-H)在837cm~(-1)和841cm~(-1)频率处有红外吸收峰,而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乳胶ωC-H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837cm~(-1)>841cm~(-1)。此项研究拓展了ATR-FTIR技术在乳胶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陶莎,于利娟,吴德印,田中群[4](2013)在《p-π共轭分子的氨基面外弯曲振动模的拉曼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曼光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损分子检测技术,其能够提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指纹信息.一种面外弯曲振动模被称作wagging振动,它的信号尤为特殊,其频率和强度都非常依赖于检测环境.以乙烯胺和苯胺为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π共轭分子分别与水簇和银簇作用的平衡结构、成键作用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弱相互作用,如分子与金属表面的弱吸附作用以及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均使氨基面外弯曲振动模(ωNH2)的拉曼信号发生显着的变化.考虑溶剂化效应后,氢键作用减弱,计算拉曼光谱趋于一致.通过进一步对电子结构的分析,解释了面外弯曲振动信号显着增强的原因,揭示了面外弯曲振动模与分子p-π共轭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雷力,陆建飞[5](2012)在《周期性高架桥在面外振动下的缺陷态能带与模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传递矩阵方法和超元胞方法对存在缺陷的周期性高架桥结构的面外振动的能带和模态进行了研究。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周期性高架桥结构的每跨由梁、墩通过弹性接头联接而成。根据梁-梁、梁-墩间的弹性联接条件及梁和墩的传递矩阵建立了组成超元胞的各子元胞的传递矩阵。利用所得子元胞的传递矩阵,建立了超元胞的整体传递矩阵。基于布洛赫定理,建立了缺陷态高架桥结构面外振动的特征方程。数值结果表明,梁的长度缺陷对周期性高架桥结构缺陷态能带有明显影响,高架桥结构在缺陷跨处存在内力集中现象。(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2-10-12)
孙士平,赖余东[6](2012)在《蜂窝夹芯板弯曲与振动响应的面外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蜂窝夹芯板的面外尺寸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揭示蜂窝夹芯板面外尺寸影响规律的"叁层板体胞"计算模型;基于均匀化方法,建立了包含蒙皮和等效夹芯的夹芯板"叁层板体胞"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经典层合板理论公式,计算比较了在面外方向体胞数目变化时,不同蜂窝构型夹芯板弯曲响应和振动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夹芯板存在显着的面外尺寸效应,提出的"叁层板体胞"模型能清晰地反映体胞面外尺寸对夹芯板性能的影响规律,当夹芯板在面外方向包含不多于3层体胞时,均匀化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和层合板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均匀化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叶康生,赵雪健[7](2012)在《动力刚度法求解平面曲梁面外自由振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将动力刚度法应用于平面曲梁面外自由振动的分析。通过建立单元动力刚度所满足的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用具有自适应求解功能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COLSYS进行求解,获得单元动力刚度的数值精确解。以COLSYS求解单元动力刚度的网格作为单元上固端频率计数求解的子网格,由单元动力刚度的边值问题解答线性组合出该子网格下各子单元的动力刚度,由Wittrick-Williams算法获得单元固端频率的计数。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Wittrick-Williams频率计数。通过建立单元动力刚度对频率的导数所满足的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调用COLSYS求其数值精确解,并将其引入导护型牛顿法,可迅速求得结构精确的频率和振型。数值算例表明,该文方法准确、可靠、有效。(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03期)
李暾,陈政清,李寿英[8](2012)在《拉索风雨激振的多模态耦合及面内-面外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假设拉索表面与水线之间作用着库仑阻尼力和粘滞线性阻尼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拉索面内-面外振动的带运动水线的连续弹性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通过振型分解,获得了以拉索面内-面外各阶模态表示的拉索运动微分方程。利用该理论模型对洞庭湖大桥S19拉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索风雨激振是多模态的耦合振动,振动过程中伴随着模态的转移;面内振动和面外振动同时发生,通常情况下面内振动占据优势;拉索截面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斜置椭圆,或是几个斜置椭圆交织在一起;风速对拉索振动偏振角有较大影响;拉索最大振幅发生的位置随参振模态的变化而改变。(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04期)
李耀伍,许立忠[9](2010)在《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马达转子面外自由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静电驱动的新型谐波微马达,并描述了该微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进行转子面外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基于传动系统的变形能、动能和电场能,利用Hamilton原理得出了转子面外自由振动平衡方程。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模态进行了求解,给出了系统自由振动频率的表达式,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该马达的动力学性能设计以及工作参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0年03期)
李磊[10](2008)在《拱桥面外振动TLD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拱桥以其简洁美观受到土木界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峡谷等特殊地带,拱桥更是显现出其他桥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修建过程中倘若采用转体或者悬臂施工,由于峡谷风的作用,未合龙前的拱桥容易产生很大的侧向振幅,导致拱座应力过大,发生坍塌事故。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桥梁结构上,造成了结构的低阻尼、低刚度化。在现实生活中,大跨度拱桥在重车尤其是拥挤的人群通过桥上时,或者拱桥在横向来的强风作用下,都会发生强烈的侧向弯扭振动,这样不但影响行人的舒适感,而且其变形过大,也会对桥梁结构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起桥梁坍塌,引发惨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对拱桥进行侧向振动控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最近的研究中,使用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振动控制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人们更多的进行了这种体系的实验研究。TLD系统由于具有许多显着的优点,在振动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显着的控制效果。但是TLD对结构的控制研究多限于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动力反应的控制上,对其控制拱桥面外振动的研究少之又少。鉴于此,笔者采用TLD作为被动控制装置,来研究TLD对拱桥面外振动的控制效果,旨在得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手段控制拱桥面外振动的通用方法,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将有限元模态计算和模态试验相结合,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最初的设计结构动态特性,然后对该结构进行试验模态分析,从而检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信度;2利用经过验证的简化模型和计算方法,结合(M)TLD参数设计理论及现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M)TLD最优参数设置,初步拟定减振方案,并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减振过程的数值仿真,验证减振效果;○3在试验研究中,适当改变数值计算中拟定的(M)TLD参数,另设置几组(M)TLD,分别应用在模型拱桥上,比较控制效果,并对TLD、MTLD的相关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最后确定最优减振方案,总结控制方法。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供工程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8-03-01)
面外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包含面外扭转和面外弯曲振动的叁维环模型,并应用于卡车子午线轮胎振动模态分析。在综述轮胎环模型发展的基础上,考虑了大变形应变和非线性应变项、面内面外弯曲和面外扭转叁维位移模式,修正文献中的轮胎初始应力和气压功表达式,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首次建立了叁维轮胎环模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利用模态展开技术得到了叁维环模型面内和面外振动固有频率的解析解。该解析解首次建立了轮胎物理参数和轮胎叁维振动固有频率之间的解析表达式,为轮胎的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验证叁维环模型的准确性,对比了环模型分析、有限元模型和实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发现叁者之间吻合良好,这证明文中建立的轮胎叁维环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抓住子午线轮胎振动的本质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外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杨玉虎,杜爱伦,王世宇.环状周期结构面外参激振动稳定性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8
[2].危银涛,刘哲,周福强,赵崇雷.考虑面外振动的轮胎叁维环模型[J].振动工程学报.2016
[3].牟微,顾春雷,眭晓哲,解立斌,王欣.乳胶C-H面外摇摆振动模式ATR二维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5
[4].陶莎,于利娟,吴德印,田中群.p-π共轭分子的氨基面外弯曲振动模的拉曼光谱[J].物理化学学报.2013
[5].雷力,陆建飞.周期性高架桥在面外振动下的缺陷态能带与模态[C].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2
[6].孙士平,赖余东.蜂窝夹芯板弯曲与振动响应的面外尺寸效应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叶康生,赵雪健.动力刚度法求解平面曲梁面外自由振动问题[J].工程力学.2012
[8].李暾,陈政清,李寿英.拉索风雨激振的多模态耦合及面内-面外振动[J].振动与冲击.2012
[9].李耀伍,许立忠.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马达转子面外自由振动分析[J].工程力学.2010
[10].李磊.拱桥面外振动TLD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