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凤于丽瑛王颖(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79-02
准确的临床检验结果,是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人康复的关键环节。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除了饮食、检验前的标本采集、检验方法外病人的用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了解以上药物的血药峰时、体内维持时间、作用消失时间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采集标本时段”取标本检验,把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减少至最低程度,这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1影响临床检验的主要药物
1.1镇痛与抗凝药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有助于胆红素氧化为蓝色物质,是尿中胆红素值升高;吗啡、杜冷丁、布洛芬能使胆总管的奥狄氏括约肌扩张(放松),利于胆总管排除胆汁导致检验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
1.2激素类
雌激素能影响血脂的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引起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盐皮质激素可至水钠潴留和低血钾;肾上腺素减少钙磷的吸收并排除量增加,故血钙、血磷偏低,明显升高血糖值,常误诊为糖尿病。
1.3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青霉素、磺胺药能增高血中尿酸浓度,而误诊为痛风;磺胺药能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浑浊,无法得出正确结果。
1.4降糖药
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出现低血糖,其他降糖药如:D-860、氯磺丙脲等还可以损害肝功至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白细胞减少等。
1.5利尿药
双氢克尿塞、速尿、三氯噻嗪、利尿酸等典型临床反应是低血钾、低血容量低血氯,长期应用可见高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1.6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因抑制叶酸吸收导致巨细胞贫血;又因能抑制骨髓而至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卡马西平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损害肝功能。
1.7抗癌药
多数抗癌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并可导致肝功改变谷丙、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并出现黄疸。
1.8标本着色药
主要指药物能使尿液着色,干扰比色测定及荧光分析,如黄连素、维生素B12、阿的平使尿液呈黄色,氨苯喋啶使尿液呈蓝绿色,并有蓝色荧光,服用利福平尿液呈橙红色等。
2优选采集标本“时段”,排除干扰
2.1消炎镇痛(抗凝)类
吗啡、杜冷丁、布洛芬在用药前4小时内影响检验结果,24小时后消失。以吗啡为例2~3h及4~6h的时段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最大;4~6h至24h的时段影响减轻;≥24h基本无影响为优选时段,余者类推。
2.2激素类
乙烯雌酚每24h服药一次,检验标本的采集应在下一次服药前为最佳时段。
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一次给药作用8~12h,血药峰值1~2h为短效激素类,地塞米松为长效激素给药可维持36~72h,采集标本时间应放于下次给药前为宜。
2.3抗生素
青霉素0.5~1h达血浓高峰时,有效浓度维持4~6h,2代及3代头孢菌素,血药峰时0.5~2h可维持8h;磺胺甲噁唑(SMZCO)——新诺明,其半衰期为10~12h,采集标本时间应避开此时段,最好能在下次给药前为佳。
2.4降糖药
速效胰岛素维持时间6~8h,中效胰岛素维持时间18~24h,长效胰岛素维持时间24~36h。甲苯磺丁脲作用维持6~12h;氯磺丙脲维持36h,若检查尿血项目是应在以上药物作用维持时间以外进行。
2.5利尿药
双氢克尿塞口服1~2h显效,4~6h达血浓高峰时,可维持6~12h;速尿口服作用迅速1h达血浓高峰时可维持4~6h;氨苯喋啶1~2h显效,4~6h达血浓高峰值可维持12h,采集以上用药后标本,应在药物维持时间以外的时段。
2.6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6~12h达血浓高峰时,连续服用6~10d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20ug/ml),服药期间需采集标本检验时,应在血药峰值以外或下次服药之间为宜。
2.7抗癌药
CXT(环磷酰胺)服后1h达血药峰时,56%于血浆蛋白结合tl/24~6h;MTX(氨甲喋呤)口服后1h达血药峰时tl/22h;马利兰口服吸收良好tl/22~3h。采集标本检验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避开血药峰时。
2.8标本着色药
黄连素含小檗碱呈黄色,核黄素为黄酶的辅助成分为黄色,在体内作用时间为4~6h,24h排出体外故采集标本最佳时间是清晨下次给药前的时段;利福平为一种橘红色结晶粉末有效血药浓度为8~12h;氨苯喋啶其活性形式及代谢产物为蓝绿色由肾排出(服药后12h排出体外),采集标本应在给药12h以外的时段。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消除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有关医务人员必须研究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给药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tl/2、体内维持时间和作用消失时间,达到择时采取标本,减少或避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临床符合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陆基宗.药物影响检验结果[J].健康周报,2007,6.19.A3版[1].
[2]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出版P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