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用

免疫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用

吴全裕(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35300)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M、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含量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比浊法和速率法检测诊断为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gM、ALP、γ-GT含量,并与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试验组IgM、ALP、γ-GT明显偏高。结论IgM、ALP、γ-GT含量可作为监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好有效指标。

【关键词】IgMALPγ-GT胆汁性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93-0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胆汁淤滞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性破坏,汇管区炎症坏死,并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至肝功能损害。为探讨胆管破坏是否与免疫因素有关,对2例PBC患者和30例正常者IgM、ALP、γ-GT含量测定作分析总结:

1对象和方法

1.1检测对象:2例,出现原因不明瘙痒,6月至2年不等,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经超声、CT及其它检查符合本病诊断,排除药物、硬化性胆管炎、慢活肝等引起的肝病。

1.2检测方法:早晨空腹抽血,离心取血清。用比浊法检测IgM,速率法检测ALP及γ-GT。试剂合为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按说明进行,仪器:美国贝克慢LX-20。

2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PBC患者血清IgM、ALP、γ-GT含量及其对比见附表。

附表正常对照组和PBC患者血清IgM、ALP、γ-GT含量对照表(x-±SD)

组别例数IgMALPγ-GT

正常对照组302.35326

PBC患者组210.628389

从附表可见,PBC患者组IgM、ALP及γ-G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偏高。

3讨论

PBC的病因尚未阐明,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病人90%为中年女性,早期症状为瘙痒和轻度疲乏。其病变主要在汇管区,病理变化为四期,第一期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汇管区胆管有点片状坏死,胆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将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第二期为胆管增生期,小胆管广泛增生,叶间胆管减少,胆管周围炎症广泛并向界板扩展,累及邻近肝实质细胞,出现碎屑样坏死。第三期为纤维化期,汇管区纤维增生显著,纤维分隔向小叶伸展。第四期为肝硬化期[1]。目前认为胆管的破坏免疫因素是主要的,为免疫调节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细胞免疫异常

病人肝活检发现,胆管炎症浸润主要T细胞,被激活的CD4细胞与CD8细胞同时存在[2],正常T细胞识别抗原是靶表面有HLA-Ⅰ或Ⅱ的表达,PBC的胆管上皮细胞HLA-Ⅱ抗原表达增加[3]。CD8细胞活力增强时,转化成细胞毒细胞,攻击胆管上皮引起炎症及破坏,产生PBC早期(病理Ⅰ、Ⅱ期)的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至病理变化Ⅲ、Ⅳ期,胆管破坏后引起肝细胞内胆汁淤滞和酮堆积,胆汁成分和酮的肝毒性作用又增强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体液免疫异常

血清IgM增高,并达到较高水平。约60%~95%PBC病人血清内存在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其分子量大小不同,大分子量可>90S,是IgM与IgG、IgA或IgM的免疫复合物。

本组测定结果显示,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显示体液免疫功能亢进。ALP明显升高,晚期患者γ-GT也明显升高,表现为由胆汁淤滞发展至肝功能损害,出现球蛋白、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3-445。

[2]杨廷彬,尹学念。实用免疫学[M]。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4:230-231。

[3]孔海云,现代自身免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30-433。

标签:;  ;  ;  

免疫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