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与法:明代社会司法实践研究

官、民与法:明代社会司法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司法活动及其过程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具体实践操作,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社会“活”的法律。因此,对法律制度的研究离不开司法实践,研究法律文本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运行状态以及民间社会在实践成文法时的反馈。而记述着帝国法律的官方正史里根本无法表达民间百姓的真实思想,无法反映普罗大众的法律意识乃至民间社会的自发秩序。因此,本文试图以明代官、民之间围绕法律展开的博弈与互动为视角,结合明代判牍、笔记小说、官箴书等材料,考察明代帝国官方关于司法程序的设计理念,分析作为国家法律代言人的地方官员在司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法律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察民间社会对于法律和司法的认识,探析官与民双方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诉求,在司法过程中会如何发生互动,而这样的互动又会对法律的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形成什么样独特的法律文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初审与复审:司法程序中的官与民。本章通过对明代司法的案件受理、逐级呈报程序的解析,指出“自下而上”是明帝国政府关于司法程序的最基本要求。帝国政府的这一程序设计,既是出于刑当矜恤、明德慎罚的立法目的,也有加强社会控制、合理分配职权的现实需要。但在这一程序运行过程中,越诉、淹禁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明政府,其中虽有民风刁悍、官吏腐败等因素,但究其根本,则是程序设计中自身存在着先天缺陷,即使历朝政府一再努力地补偏救弊,但终明一代,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越诉与淹滞之弊病。第二章,告状与判词:诉诸情理的道德认同。本章以审判过程的首尾两端——审判之发端当事人如何通过“告状”将纠纷引入公堂,审判之终结时书面的“判词”如何呈现并说服当事人接受——这一视角,对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文书进行解读,分析明代司法实践及其话语表达的道德化特征,指出礼治秩序是明代帝国官方与民间百姓达成司法认同的社会基础。第三章,清官与青天:民间伸冤的司法期待。本章既分析正史中所记载的清官形象及其司法实践,又分析民间对“清官”形象的塑造以及清官崇拜在民间产生的缘由。指出,无论是正史中记载的体现着“廉”者气质的循吏,抑或是民间流传的各具魅力的清官,都幻化成民间百姓的一种司法期待,寄托着他们的种种企盼与情愫。第四章,复仇与阴司:私力救济的伸冤途径。本章在分析民间冤抑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指出,当平民百姓“有冤无处伸”时,就会采取一种不同于“陈告于官府”的伸冤途径——血亲复仇或诉诸鬼神,具体分析了复仇行为和鬼神信仰在民间法律文化中的作用,并挖掘明代民间法律意识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本文以明代司法程序中司法官员、黎民百姓围绕法律及其实践活动展开的博弈与互动关系为中心,对明代司法实践进行考察,揭示了明代人们真切的生活世界,体会他们对于帝国法律及其实践的感受和态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章 初审与复审:司法程序中的官与民
  • 第一节 自下而上:帝国司法的程序设计
  • 一、初审:自下而上的陈告
  • 二、复审:逐级审查的管辖权限
  • 第二节 治民和治官:程序设计中的权利(力)制约
  • 一、治民:越诉之禁与处罚
  • 二、治官:断罪依律例
  • 第三节 缠讼和淹滞:程序设计的先天缺陷
  • 一、缠讼
  • 二、淹滞
  • 小结
  • 第二章 告状与判词:诉诸情理的道德认同
  • 第一节 告状:诉诸于道德的诉讼策略
  • 一、强调自己起诉的被迫性
  • 二、运用道德性话语诉冤
  • 三、夸大或虚构冤情
  • 第二节 判词:寓情于法的道德文章
  • 一、“曲法以伸情”的司法判决
  • 二、“寓情于法”的裁判文书
  • 第三节 礼:官方与民间司法认同的社会基础
  • 小结
  • 第三章 清官与青天:民间伸冤的司法期待
  • 第—节 清官与青天:理想化的官吏设计
  • 一、循吏——正史对于“清官”形象的塑造
  • 二、青天——民间对“清官”形象的塑造
  • 第二节 “清官”的司法实践
  • 一、司法实践之理讼方式:消极息讼或积极听讼
  • 二、官员司法裁断的情感基础:哀矜与宽宥
  • 三、司法实践之证据获取的技巧:智谋与刑讯
  • 第三节 清官与青天成为民间司法期待的原因分析
  • 一、行走在生死边缘的黎民百姓对生存的期望
  • 二、对贪污腐化现实的不满与愤慨
  • 三、草民的依附与托庇心理
  • 小结
  • 第四章 复仇与阴司:私力救济的伸冤途径
  • 第一节 “兔在冖下不得走”:冤抑的由来
  • 一、“冤抑”的涵义
  • 二、“冤抑”的由来
  • 第二节 以武犯禁:身体力行的复仇文化
  • 一、复仇观的传统:社会与国家
  • 二、明代复仇之义:复仇的法理与伦理
  • 三、复仇:私力自助的伸冤途径
  • 第三节 善恶报应:诉诸鬼神的伸冤途径
  • 一、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观
  • 二、鬼神报应与明代司法文化
  • 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理性认识司法官员待遇[J]. 人民法治 2016(05)
    • [2].确定司法官员待遇的根据[J]. 人民法治 2016(06)
    • [3].古代中国如何立法:君主命令就是法律?[J]. 意林文汇 2016(18)
    • [4].一笔点睛[J]. 民主 2017(12)
    • [5].司法官员亵法枉法酿丑剧[J]. 中国检察官 2011(20)
    • [6].凡俗与神圣:解读“明镜高悬”的司法意义[J]. 中国法学 2010(02)
    • [7].司法良知与司法公正[J]. 法制与社会 2010(30)
    • [8].明清官员司法实践中的“变通”[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02)
    •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官职业道德探析[J]. 人民论坛 2015(32)
    • [10].选拔优秀青年律师任法官应常态化[J]. 中华儿女 2016(03)
    • [11].读律与哀矜:清代中国听审的核心概念[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1)
    • [12].明清时期的“依法裁判”:一个伪问题?[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1)
    • [13].论中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对宋代民事审判的影响[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5(11)
    • [14].清末新政与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1901-1912)——基于《缙绅录》数据库的分析[J]. 清史研究 2018(04)
    • [15].司法官员亵法枉法酿丑剧[J]. 检察风云 2011(14)
    • [16].封面报道3则[J]. 英语文摘 2019(10)
    • [17].论相对权力与相对腐败[J]. 桂海论丛 2016(02)
    • [18].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4)
    • [19].关于清代“有错必纠”刑事司法原则的分析[J]. 前沿 2016(05)
    • [20].儒生、文吏对汉代司法活动的影响[J]. 理论月刊 2016(08)
    • [21].清代司法的理念、制度与冤狱成因[J].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2)
    • [22].“以人为本”思想与宋代法制[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3].清代诬告案件依法判决情况的原因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4].明清刑讯的文学想象:一个新文化史的考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5].贪多少万元才能“惊人”[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12)
    • [26].明清司法的构造、理念与机制:一个论纲[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5(00)
    • [27].省级公检法系统“大换将”[J]. 小康 2016(06)
    • [28].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J]. 法学家 2015(02)
    • [29].编辑部说明[J]. 清史研究 2019(02)
    • [30].“科层制”司法与法律人之异化——从刑事司法角度切入探讨[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3(04)

    标签:;  ;  ;  ;  

    官、民与法:明代社会司法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