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全球细菌耐药发展迅速、危害巨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其主要原因。各国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出台了相应的干预策略、措施,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干预研究,但是针对医学生的宣教干预研究或是活动很少。目的了解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况,提高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和常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对细菌耐药危害的认识,促进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正确观念树立,改善其用药行为,从而从源头上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①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内宣教干预,自身前后对照(类试验);②干预方案:本研究以与抗菌药物使用、细菌耐药预防紧密相关的专业——临床、药学和预防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为对干预对象,对其进行维持一个半月的宣教干预。宣传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常见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适用、细菌耐药情况等。宣教材料包括宣传短片和宣传小册子,短片采用课间休息时播放,每两周一次,宣传小册子分发给个人。③资料收集、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对干预对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个专业各抽取30名,分别在干预前1周、干预后2周内开展。问卷主体部分包括知识、意识、态度和行为四大部分。资料收集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按照得分越高、反映抗菌药物使用越合理的标准,各题被统一转化成分数,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知识每题正确率专业、性别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意识、态度和行为每题得分及各部分得分专业、性别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干预对知识、意识、态度和行为各部分整体得分的影响采用协方差分析,专业、性别作为协变量。结果与分析1.研究在知-信-行等模型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次干预的理论模型:①通过积累的知识和暗示因素的作用下,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易感性;②在特定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环境和知识背景下产生的信念,决定了其态度、判断标准和自我效能;③在前述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人们产生了行动的意图,最终导致行为的发生。2.基线时医学生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有限,总体平均得分为4.21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流黄绿色浓性鼻涕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回答正确率最低,分别为24.4%和32.2%;意识方面,总体平均得分为16.21,“一些细菌变得很难用抗菌药物治疗”平均得分为4.21分,其次为“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对预防细菌耐药很重要”,平均得分为4.09分;态度方面,总体平均得分为19.82分,医学生不赞同患者要求医务人员开处抗菌药物的行为,平均得分为3.61分,较为赞成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平均得分为3.13分;行为方面,总体平均得分为20.39分,发现周围人员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纠正得分为3.13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感觉病情好转或症状消失即停止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较为严重,平均得分为2.75分。知识总体得分与意识总体得分存在回归关系(β=0.430,P=0.005),而与态度之间,此关系不明确;意识与行为之间回归关系不确定,而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回归关系(β=0.201,P=0.023)。3.干预后,干预对象知识、意识和态度总体得分有所提高,其中在协方差分析中,知识校正平均得分从4.22分上升到5.07分(P=0.001),而行为校正得分从20.34分降低到20.03分(P=0.515)。医学生在抗菌药物基础知识和适应症的得分改善较大(P值分别为0.000和0.000);进一步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严重性,得分从4.04上升到4.29分(P=0.017);逐渐反对患者感冒症状3天即开处抗菌药物治疗(P=0.021);“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感觉病情好转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的行为得到改善,但是反映医学生对周围人抗菌药物使用影响方面的两个题目没有改善,平均得分反而下降了约0.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掌握差、存在错误的用药行为;本次针对医学生的院内宣教干预措施,提高了医学生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具有一定的效果;医学生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与其意识存在回归关系,态度与行为之间也存在此种关系,这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一致;要重视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教育,同时必须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关课程纳入到医学生课程中,特别是研究生课程,才能达到长远效果。创新性采用干预的方式研究在医学生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促进活动的效果在国内少见;其次本研究在知-信-行模型、健康信念理论、理性行为理论等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解释了本次研究的结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抗菌药物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 宣教干预论文; 医学生论文; 知识意识态度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