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气候论文-辛继召,谢忠翔

区域气候论文-辛继召,谢忠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气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寒流,分布图,区域气候,信贷资产质量,一线城市,企业贷款,小微,江浙沪,山东青岛,长叁角

区域气候论文文献综述

辛继召,谢忠翔[1](2019)在《不良贷款区域气候分布图:大部分开始回暖 局部地区“寒流”未过》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地银保监局叁季度不良贷款的数据陆续披露,大部分地区不良率已开始回落。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各地银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梳理发现,截至2019年9月末,信贷资产质量仍呈现区域分化,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略高于其他地区。比如,吉林、黑龙江不良贷款率(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11-28)

马鹏里,韩兰英,张旭东,刘卫平[2](2019)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变化的区域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和极端降水增加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干旱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干旱发生特征及影响机制。利用1960—2014年中国527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干旱强度、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干旱程度加重,范围增大,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干旱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区域变化,各个区域干旱变化差异显着。西南、华中、华北和华南区域干旱程度明显加重,主要是重度以上干旱次数较多。华北和西南干旱年数最多,为45年,其他地方为35~36年,华北重度以上干旱年份最多,为14年,其次是东北和华南的7年。干旱发生时间和区域也有随机性,中国各区域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干旱不仅发生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在南方湿润和半湿润区域同样发生。各区域以夏旱为主,东北以春旱和夏旱居多,华南以秋旱为主。干旱持续时间不等,有时高达9个月。有些区域年内干旱呈单峰型,有些区域为双峰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干旱呈加重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6期)

刘业炜[3](2019)在《我国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时空差异性研究——基于居民家庭收入、区域气候差异与碳减排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能源消费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31个省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收入水平和气温差异是造成东中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家庭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是家庭能源消费产生时间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在制定能源发展和碳减排政策时,应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各地区实现能源消费向高效、清洁化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张家伟[4](2019)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英国作物种植区域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近日发布一项研究称,如果气候变化不减缓,英国主要作物种植区域将越来越不适合农业生产,这类生产可能要逐步转移到北部和西部地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建模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英国农业带来的长期影响,他们所基于的假设是:如果全球碳排(本文来源于《粮油市场报》期刊2019-11-07)

咏梅,丽娜[5](2019)在《区域地理实习中的气象气候调查设计——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气候调查是高等院校地理学区域地理实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区域地理实习,给出站点选择、气候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气候要素综合观测方法、气候调查与访问和野外观测资料总结报告的制作等重要步骤。此野外调查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考察、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小气候特征及分异规律,吸引学生探讨当地防灾、减灾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4期)

李进,曾泽荣,罗多,张玲[6](2019)在《夏热冬暖气候区域净零能耗建筑案例运行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夏热冬暖气候区域净零能耗示范建筑为研究对象,总结梳理建筑所采用的主要节能技术及手段,分析该建筑2018年全年运行能耗数据来了解建筑的实际用能情况,评价建筑终端用能设备实际运行能效,分析统计期间的典型日室内环境状态。(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王云生,郑绵平,闫丽娟,卜令忠,齐文[7](2019)在《区域气候变化对西藏扎布耶、当雄错、班戈湖变化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lak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not rich. This research reports the observed climatic data and measured water levels of saline lakes from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Zabuye salt lake, the Dangqiong Co salt lake and the Bankog Co salt lake in recent two decades. Combining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aps, we have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the water level of these three lakes in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ed the origins of the changes induc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water level reflect a general ascending trend in these three lak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rising rates of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were 0.08℃/yr during 1991–2014 and 0.07℃/yr during 2004–2014, and of the water level, were 0.032 m/yr and 0.24 m/yr,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changes of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how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increase of lake water quantity are the reduced lake evaporation and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the lake basins by the ris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Seasonal variation of lake water level is powered largely by the supply of lake water types and the seasonal change of regional climate.(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11期)

张璐,刘鹏,张文君,张乐楠[8](2019)在《中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对冬季雾日形成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雾是一种严重的天气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交通和日常生活,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1958~2007年678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冬季雾日数的时空特征,发现冬季多雾地区和年际变率较强地区集中在西南、华北和华南等地区。根据冬季雾日分布特征,将中国划分为3个较为独立的雾区,从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及大气环流背景等方面讨论了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对局地雾形成机制的影响,发现不同区域冬季雾日产生的气候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如下:西南区冬季雾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小,受大气稳定度影响较大,且巴尔喀什湖东侧高压脊加强,冷空气南下,西南较易发生雾;华北冬季雾日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大,伴随长江中下游水汽异常推进偏北,水汽异常大值中心偏北,且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以及东北低压减弱,冷空气活动较弱,华北较易发生雾。华南冬季雾日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大,伴随长江中下游水汽异常推进偏弱,水汽异常大值中心偏南,且东亚大槽减弱,华南较易发生雾。(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盛梅,刘莉,张红[9](2019)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社会逐渐趋向于工业化发展,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现象已经逐渐影响到农业的生产与种植。本文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阐述了气候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降低不良影响的策略,以期全面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7期)

曹云,孙应龙,吴门新[10](2019)在《近50年京津冀气候舒适度的区域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气候舒适期势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气候舒适性的视角出发,利用京津冀地区1966—2015年的170个观测站点5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其综合指数为气候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区域气候舒适期的起止日期、天数及其年际间变化规律,揭示京津冀区域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人口合理分布和气候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以日为时间尺度进行气候舒适期分析,有利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间横向和区域内纵向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气候舒适度指数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综合指数呈显着增加趋势;但各地间变幅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天津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北京变化相对平稳。(2)从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气候舒适期年内分布呈"M"型,舒适期相对集中在4—5月、9—10月,舒适和较舒适等级的月累计日数均达到28 d以上,其中5月气候最为舒适,舒适等级日数最多,达到24—26 d;北京年平均舒适天数最多(100 d),天津最少(91 d)。(3)从单一气候舒适度指数来看,京津冀舒适和较舒适等级的初始日期大多呈显着的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和天数大多略有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着。而综合指数显示,1966—2015年较舒适等级的初始日期变化最为显着,大约每10年提前3—4 d;天津和河北终止日期变化也达到显着水平,大约每10年推迟1—2 d,北京增加趋势不明显。(4)京津冀气候舒适期的空间分布显示,舒适等级的日数从西北向东南地区呈减少特征,河北北部舒适等级的年平均日数最多达115—120 d,东南部最少,不足90 d。(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区域气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和极端降水增加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干旱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干旱发生特征及影响机制。利用1960—2014年中国527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干旱强度、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干旱程度加重,范围增大,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干旱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区域变化,各个区域干旱变化差异显着。西南、华中、华北和华南区域干旱程度明显加重,主要是重度以上干旱次数较多。华北和西南干旱年数最多,为45年,其他地方为35~36年,华北重度以上干旱年份最多,为14年,其次是东北和华南的7年。干旱发生时间和区域也有随机性,中国各区域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干旱不仅发生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在南方湿润和半湿润区域同样发生。各区域以夏旱为主,东北以春旱和夏旱居多,华南以秋旱为主。干旱持续时间不等,有时高达9个月。有些区域年内干旱呈单峰型,有些区域为双峰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干旱呈加重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气候论文参考文献

[1].辛继召,谢忠翔.不良贷款区域气候分布图:大部分开始回暖局部地区“寒流”未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2].马鹏里,韩兰英,张旭东,刘卫平.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变化的区域特征[J].中国沙漠.2019

[3].刘业炜.我国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时空差异性研究——基于居民家庭收入、区域气候差异与碳减排相关性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

[4].张家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英国作物种植区域变化[N].粮油市场报.2019

[5].咏梅,丽娜.区域地理实习中的气象气候调查设计——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9

[6].李进,曾泽荣,罗多,张玲.夏热冬暖气候区域净零能耗建筑案例运行能耗分析[J].建设科技.2019

[7].王云生,郑绵平,闫丽娟,卜令忠,齐文.区域气候变化对西藏扎布耶、当雄错、班戈湖变化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8].张璐,刘鹏,张文君,张乐楠.中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对冬季雾日形成的差异性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9].刘盛梅,刘莉,张红.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J].吉林农业.2019

[10].曹云,孙应龙,吴门新.近50年京津冀气候舒适度的区域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区域气候论文-辛继召,谢忠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