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决定病人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多年来外科及病理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代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敏感指标及合理的肿瘤分期方法。肿瘤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是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细胞表达的多基因产物共同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此过程包括癌细胞与原发癌灶脱离、癌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侵袭降解脉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继而形成转移灶。肿瘤体离解成孤立的肿瘤细胞,并且失去大部分分化的细胞学特征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是一个重要事件。而肿瘤芽殖恰好是浸润转移过程的第一步,即癌细胞与原发癌灶脱离。Zmai于1949年首先描述了在肿瘤浸润前缘芽殖这一病理特征。随后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这种组织学现象,并用肿瘤芽殖这个名词来代表这一现象,报道了这种组织学特征和它与转移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Morodomi提出肿瘤芽殖的概念,即位于浸润前缘的孤立的单个癌细胞或少于5个癌细胞的癌细胞簇。本文回顾性调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外科施行根治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大肠癌病例,分析其肿瘤芽殖的有无及密度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早期正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00年1月至2001年12间,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外科施行根治手术大肠癌病人9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平均57.5岁(36~86)。收集患者切除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n=94),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检查芽殖存在与否并计数芽殖密度。Budding的存在与否根据Ueno etal的标准决定。把肿瘤芽殖定义为:一个孤立的单个癌细胞或由少于5个未分化癌细胞组成的一个癌细胞簇(显现从大的癌体侵润前缘的发芽)。对于肿瘤芽殖的定量:每个玻片被用低倍(×10倍物镜)放大镜细查,辨别肿瘤芽殖最高密度的区域。每个肿瘤病例选择3个被认为是最高密度的区域,用20倍的物镜计数每个区域的芽殖灶的数量,用其中数量最多的作为该例肿瘤芽殖的程度,并用强度这个名词代表;按芽殖强度小于10和大于等于10把病人分成两组。结果肿瘤芽殖强度与淋巴结转移数(P<0.001),浸润深度(P=0.004),肿瘤分化(P=0.03)相关;高低芽殖组间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Ⅱ期芽殖组与Ⅲ期生存曲线间无显著差异(P=0.116)。中分化高芽殖组与低分化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7%和62%,两组生存曲线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0),前者较后者预后更差。肿瘤芽殖强度与肝,肺,骨等血源性复发有显著性联系(P<0.001)。COX模型分析表明肿瘤芽殖强度是反映大肠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结论本组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芽殖与淋巴结转移数(P<0.0001);浸润深度(P=0.004);肿瘤分化(P=0.03)等临床病理指标有显著的联系。相同TNM分期高芽殖组较低芽殖组预后明显差(P<0.001),Ⅱ期芽殖组与Ⅲ期预后无显著差异(P=0.116),提示肿瘤芽殖强度及其有无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相同T分期高芽殖组较低芽殖组预后明显差(P<0.001),T3期高芽殖组与T4期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6%和30%,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P=0.959);相同大体类型高芽殖组较低芽殖组预后明显差(P<0.001);相同生长方式高芽殖组较低芽殖组预后明显差(P<0.001);提示肿瘤芽殖强度是独立于T分期、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等代表大肠癌恶性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良好参数,可以预测预后。肿瘤芽殖强度和术后复发的关系的研究表明高芽殖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芽殖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提示肿瘤芽殖强度是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良好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08(02)
- [2].Cathepsin 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大肠癌芽殖的相关性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12)
- [3].CD163、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芽殖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03)
- [4].猪肠道酵母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饲料研究 2011(11)
- [5].延边泡菜品质评价以及耐盐酵母菌的筛选[J]. 食品科学 2015(05)
- [6].掷孢酵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