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1R自身抗体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AT1R自身抗体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肾脏移植是临床根治慢性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配型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进步,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短期存活率大幅提高。但是移植后发生一定比例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仍然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CR)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二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移植物的损害是由抗体的活动所造成,还是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即由T细胞、NK细胞等细胞毒或迟发性超敏反应所造成的。如果受者体内存在或出现针对供者特异性的抗体,通常称为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cute humoral rejection,AHR)或血管性排斥反应,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2001年,第六届Banff肾移植病理会议正式将同种异型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补充入Banff国际分型标准,急性抗体介导的移植肾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包括3个基本特点:急性组织损伤的形态学证据;抗体作用的免疫病理学证据(如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循环供体特异性HLA抗体或其他供体内皮细胞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证据。Colvin将抗体引起的移植物损伤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和无临床症状的适应状态。介导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抗体多为HLA抗体,我们临床检测多可以避免这种排斥反应,但那些未知抗体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发生几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尚无特异治疗手段。因此,鉴别这些非抗HLA抗体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对体液排斥反应的有效治疗显得非常重要。非HLA抗体包括抗MICA抗体、抗MICB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新近发现的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 AT1-AA)等。AT1-AA于1999年在先兆子痫患者中发现的,直到2005年Dragun等才发现在发生顽固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患者中存在AT1-AA,并认为AT1-AA在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证明AT1-AA可引起血管性排斥反应,Dragun等将含有人AT1-AA的血清注射到肾移植大鼠。实验使用Fischer344-Lewis肾移植模型,移植后一周,移植肾显示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内浸润。但该实验采用人血清,并且不是纯化的抗体,不能完全排除存在异种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需要采用大鼠源性AT1-AA针对大鼠进行实验,才能更直接阐明AT1-AA对移植肾脏的损伤作用。Dragun等报道的16例AT1-AA引起的血管性排斥反应患者中只有5例C4d阳性,说明其排斥进程与HLA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反应有所区别。我们推测AT1-AA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反应机制并非如HLA抗体那样结合细胞表面抗原后激活补体导致细胞的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是与靶细胞表面的AT1R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促进细胞的增殖或凋亡。为验证以上假设,我们将观察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受到AT1-AA刺激后的功能改变,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作为急性排斥反应和内皮激活的重要指标将作为检测对象。体液性排斥反应学说认为EC是抗体作用的最初靶点。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液和组织液间有广泛的联系和物质交换,不仅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抗血栓性、血管紧张调节、毛细血管形成、产生细胞因子、粘附因子及抗肿瘤活性等功能。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文献报道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表达明显增加,且肾小管上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与排斥的严重性呈正相关。ICAM-1不仅是急性排斥反应的始动因素,而且在免疫应答和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AT1-AA是否会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导致ICAM-1的合成与分泌增加从而加重或启动血管性排斥反应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实验将用AT1-AA刺激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检测ICAM-1的合成和释放是否增加。有研究显示,AngII与AT1R结合后是通过MAPK、JAK/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面发挥作用。我们推测AT1-AA可能是通过与这些细胞表面的配体(AT1R)结合,转导细胞内信号。本实验将研究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AT1-AA介导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中的作用。对AT1-AA进行研究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AT1-AA,并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我们拟用大鼠AT1R多肽免疫大鼠,观察是否可诱导产生AT1-AA;将AT1-AA注射到肾移植大鼠,观察是否引发排斥反应,探讨AT1-AA对肾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然后选用可能的阻断方法。通过上述研究,阐明同种AT1-AA确可介导早期体液性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移植肾内皮细胞为抗体作用的主要靶点、AT1-AA与受体结合后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本课题对于揭示AT1-AA介导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监测和治疗这一特殊类型排斥反应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1.本研究拟用大鼠源性AT1R多肽片段偶联血蓝蛋白制备抗原并免疫大鼠,监测免疫的大鼠体内是否产生AT1-AA,如有AT1-AA生成则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并观察其对自身组织有无病理性损伤。2.采用制备的大鼠源性AT1-AA注射到肾移植受体大鼠,观察受体大鼠是否发生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并重点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有无损伤;给予口服氯沙坦有无保护作用。3.在体外实验中观察AT1-AA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的作用,监测内皮细胞受到AT1-AA刺激后ICAM-1的表达变化。研究AT1-AA诱导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信号通路,探讨AT1-AA介导内皮细胞ICAM-1变化的分子机制。使用氯沙坦阻断对信号转导通路及ICAM-1合成有无影响,探讨氯沙坦是否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T1-AA所致排斥反应的措施。主要实验方法和结果:1.大鼠源性AT1R多肽偶联血蓝蛋白制备免疫原对大鼠进行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大鼠血清AT1-AA可疑阳性,第三次加强免疫后AT1-AA血清阳性率90 %,第四次加强免疫后,免疫组AT1-AA阳性率100 %,其中AT1-AA滴度在第13周达到高峰。使用protein G-sephrose 4B亲合层析纯化AT1-AA,所得到的抗体进行生物学鉴定,可以使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速度加快。光镜及电镜未观察到明显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病理改变。2.成功建立了大鼠肾移植模型,SD大鼠的MHC个体差异很小,组织相容性很好,移植肾病理改变轻微,术后第7天活检按Banff’97在ⅠA以下,肾小管、肾小球、微血管的损害很轻,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对照。3.肾移植大鼠注射AT1-AA,发生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光镜下表现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累及微血管,形成动脉内膜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细胞浸润,但未见透壁性纤维素样动脉内膜炎;电镜下显示内皮细胞肿胀,破裂形成碎片向管腔内突出、脱落,内皮细胞间间隙增宽,连接不完整;血管周围水肿,管腔内炎症细胞较多并向管腔外游出。肾移植大鼠注射AT1-AA的同时给予氯沙坦口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移植肾功能得到保护,移植肾损伤明显减轻。4.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并对培养的内皮细胞进行纯化和传代培养,经免疫荧光测定,其标志物vWF表达阳性,纯度高,可满足实验需求。5.用不同浓度的AT1-AA(1:200,1:100,1:50)刺激内皮细胞,在刺激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内皮细胞经AT1-AA作用后,ICAM-1水平在0-24h内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24h时,ICAM-1水平达到最高,36h开始下降。不同浓度的AT1-AA所导致的ICAM-1水平升高程度有所不同,浓度越高,对内皮细胞内合成ICAM-1的影响越大,其中以稀释度为1:50的AT1-AA对其影响最大。6.使用制备的AT1-AA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ERK1/2、p38MAPK和JNK/SAPK的水平。结果发现,AT1-AA能够激活ERK1/2和p38MAPK,在20分钟左右活化作用最强,随着时间的延长,ERK1/2、p38MAPK水平逐渐下降;AT1-AA对JNK/SAPK无明显活化作用。7.使用不同浓度的PD98059(30μM、60μM)和氯沙坦(10-6mol/L、10-5mol/L)可明显抑制ERK1/2活性,其中60μM PD98059和10-5mol/L氯沙坦对ERK的抑制最为显著。在p38MAPK通路的实验中显示不同浓度的SB203580(20μM、40μM)和氯沙坦(10-6mol/L、10-5mol/L)也在不同程度上抑制p38MAPK的激活,其中40μM SB203580和10-5mol/L氯沙坦效果较为明显。8.分别使用SB203580、PD98059和氯沙坦对内皮细胞进行预处理,在加入AT1-AA后24h收集内皮细胞检测ICAM-1的合成情况,结果发现氯沙坦和SB203580联合对内皮细胞预处理对ICAM-1的升高抑制最为显著,可以抑制约97%,单独加入PD98059或单独加入氯沙坦对AT1-AA引起的ICAM-1升高的抑制相对较低,分别为40%和55%。结论:1.大鼠源性AT1R多肽能够诱导大鼠产生AT1R自身抗体,此抗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不明显。本实验证实了大鼠源性AT1-AA的存在,并成功的对抗体进行分离、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2.采用制备的大鼠源性AT1-AA注射到肾移植受体大鼠,观察发现受体大鼠发生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光镜和电镜显示移植肾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3. AT1-AA可引起部分难治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推测其可能机制是与内皮细胞表面AT1R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造成内皮功能紊乱,表现之一是合成并分泌ICAM-1,进而导致白细胞浸润并进一步破坏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移植物失功。使用AT1R阻断剂(如氯沙坦)可以减轻这种排斥反应,对移植肾有益,提示临床移植前后需要检测受体AT1-AA水平,特别是既往妊高症或恶性高血压患者,治疗AT1-AA引起的排斥反应可以早期使用ARBs。4.用AT1-AA刺激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可以诱导ICAM-1的合成和释放增加,AT1-AA可以活化ERK1/2、p38MAPK,使用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p38MAPK通路阻断剂SB203580和氯沙坦能抑制ICAM-1的合成。提示我们预防和治疗AT1-AA介导排斥反应的手段可以考虑使用ARBs、ERK/p38MAPK通路阻断剂以及ICAM-1与LFA-1结合位点阻断,其作用点各不相同,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为受体结合阶段、信号转导阶段和效应分子阶段,为将来AT1-AA的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AT1R 自身抗体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AT1R 多肽免疫大鼠制备AT1R 自身抗体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T1-AA 诱导肾移植大鼠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AT1-AA 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CAM-1 的信号通路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附记
  • 致谢
  • 照片
  • 文献综述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英文论著
  • 相关论文文献

    • [1].AT1R和eNOS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生中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7)
    • [2].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肾AT1R的表达[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08)
    • [3].AT1R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银杏叶片的干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21)
    • [4].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AT1R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11)
    • [5].AT1R基因多态性与煤矿井下工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3(04)
    • [6].AT1R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形成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2)
    • [7].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AT1R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5)
    • [8].AT1R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12)
    • [9].AT1R、AT2R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09)
    • [10].AT1R及MCP-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16)
    • [11].替米沙坦对压力负荷过重所致心衰大鼠心肌ACE2和AT1R表达的影响[J]. 心脏杂志 2016(01)
    • [12].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系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06)
    • [13].基于AT1R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证候实质研究[J]. 中医杂志 2016(04)
    • [14].ACE、AT1R基因多态性与孕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14(44)
    • [15].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 [16].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12)
    • [17].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小鼠肺组织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变化[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7(07)
    • [18].AT1R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江苏医药 2020(10)
    • [19].二氧化硫污染对运动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AngⅡ、AT1R的调节作用[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08)
    • [20].氯沙坦介导AngⅡ/AT1R信号通路减轻百草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1)
    • [2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贵州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6(04)
    • [22].兰州地区银屑病患者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10)
    • [23].厄贝沙坦抑制大鼠平滑肌细胞AT1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0)
    • [24].缬沙坦对大鼠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组织MCP-1及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31)
    • [25].腺嘌呤肾虚多尿模型大鼠肾脏AT1R、MR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04)
    • [26].宁肾祛湿化瘀汤对狼疮肾炎小鼠AT1R、HIF-1α和HO-1 mRNA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04)
    • [27].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ET-1和AT1R表达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09)
    • [28].电针干预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AngⅡ/AT1R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7(08)
    • [29].AT1R 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对SHR主动脉AT1R蛋白分布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3)
    • [30].AT1R、ACE基因多态性与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对降压药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03)

    标签:;  ;  ;  ;  ;  ;  ;  

    AT1R自身抗体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