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岩组合论文-胡广,刘文汇,罗厚勇,王杰,陈强路

源岩组合论文-胡广,刘文汇,罗厚勇,王杰,陈强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源岩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烃源岩,成烃生物

源岩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胡广,刘文汇,罗厚勇,王杰,陈强路[1](2019)在《成烃生物组合对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生成的母质是地质历史上沉积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是生物体埋藏演化的结果,其中形成具有生烃能力的沉积有机质的那部分生物称为成烃生物。不同成烃生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导致不同成烃生物组合烃源岩的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因而成烃生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是油源对比(特别是高过熟烃源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各层段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面貌的研究,发现从早寒武世早期以底栖藻类为主,到晚寒武世逐渐过渡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共存,从早奥陶世开始,底栖藻类有增多的趋势,但仍以浮游藻类为主。结合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以底栖藻类为主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一般轻于-34‰,而以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一般重于-30‰。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在碳源利用以及光合作用对碳同位素分馏差异是导致其碳同位素组成不同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帅锋[2](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中下组合烃源岩条件与油源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姬塬油区延长组中下组合(尤其长9)的油源及其成藏模式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次研究选择姬塬油区东南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中下组合为研究对象,在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沉积岩相和烃源岩及原油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泥岩有机碳丰度(TOC)测井解释和过剩压力计算,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主要目的层段的烃源岩条件和源-储压差驱动力及其油气运移驱动方向,进一步结合油-源对比分析,综合探讨了延长组中下组合的油-源关系及其供烃模式。主要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岩心观察和测井解释及其沉积岩相类型分析结果表明,铁边城区块自北向南延长组长7主要发育浅湖-半深湖亚相沉积,长8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和局部前叁角洲亚相沉积,长9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和局部前叁角洲或浅湖亚相沉积。(2)烃源岩有机地化分析、有机碳丰度(TOC)测井解释及烃源岩厚度和TOC编图分析结果表明,铁边城区块长7烃源岩岩性包括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平均厚度为21.6m,干酪根类型为Ⅰ-Ⅱ_1型,达到成熟阶段,TOC平均值为3.9%,是研究区最好的烃源岩;长8泥岩厚度小且不连续,TOC值低,为非-差烃源岩级别,干酪根类型为Ⅱ_2-Ⅲ型,达到成熟阶段;长9暗色泥岩烃源岩平均厚度为5.4m,干酪根类型为Ⅱ_2型,达到成熟阶段,TOC最大值为1.7%,平均值为0.97%,达到中等烃源岩的级别。(3)过剩压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长8、长9平均过剩压力分别为16.8MPa、12.2MPa、12.3MPa;主力烃源岩层长7与长8、长9储层之间的过剩压差分别为1.4~6.8MPa(平均4.5MPa)和1.8~7.4MPa(平均4.6MPa),表明长7烃源岩层与长8、长9储层之间具备源-储压差驱动力条件;次要烃源岩层长9与长8储层过剩压差分布在-1.7~2.2MPa(平均0.1MPa),因而不具备长9烃源岩向长8储层供给油气的驱动力条件。(4)油-源对比及其与烃源岩和源-储压差驱动力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7和长8油层组的原油来自长7烃源岩贡献;长9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长7油页岩贡献,也存在长9暗色泥岩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体受控于长7主力烃源岩的“单源供烃”模式,长9油层组则显示为长7与长9烃源岩复合的“二源主次供烃”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本刊讯[3](2015)在《《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从优质烃源岩到页岩气产层》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由刘树根、马永生、王国芝、蔡勋育、徐国盛、孙玮等11位学者合着的《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由刘树根、冉波、郭彤楼、王世谦、胡钦红、罗超等17位学者合着的《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从优质烃源岩到页岩气产层》2部专着,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胡广,刘文汇,腾格尔,陈强路,谢小敏[4](2014)在《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的构造-沉积环境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烃生物组合是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成烃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烃模拟实验,对成烃生物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在油气地质界还相对较少,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利用成烃生物预测优质烃源岩分布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成烃生物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主要以底栖藻为主,含浮游藻类,但西山布拉克组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为主,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则以底栖藻类(红藻)为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揭示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沉积时均受热水作用影响,且西山布拉克组受影响程度要强于玉尔吐斯组。泥岩稀土、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均为还原环境,但西山布拉克组水体还原性强度要弱,水动力条件稍强,活跃的火山活动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沉积期古地貌起伏程度要强于柯坪地区。对比现代藻类分布模式,构造活动、水体深度以及古地貌上差异可能是导致南雅尔当山剖面西山布拉克组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成烃生物面貌不同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4年05期)

马宁,侯读杰[5](2014)在《珠江口盆地烃源岩及原油新四环萜烷组合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原油的母质来源。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检测出了2种新四环萜烷化合物X和Y,分别为C24-脱-A-奥利烷和新C27四环萜烷。X、Y化合物可作为识别不同层段、不同相带烃源岩的有利指标。根据原油样品的甾烷及萜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将研究区原油主要分为3类,分别为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原油;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与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的混源油;来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原油。(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4年02期)

覃军[6](2014)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中上组合烃源岩条件及油气运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大型迭合含油气盆地,其中浅层的油气勘探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我国油气勘探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勘探重心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过程,但准噶尔前陆盆地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根据新疆油田公司最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论文的研究区四棵树凹陷是全盆44个二级构造单元之一,隶属于南缘北天山山前冲断带一级构造单元,凹陷西起精河地区艾比湖,东以红车断裂带南端一线为界与霍玛吐背斜相接;西南起于天山山系的伊林黑比尔根山,东南与齐古断褶带相接,向北经艾卡断裂带逐渐过渡到车排子凸起,凹陷的主体为一个走向北西西的大单斜,地理位置主要在新疆乌苏市和奎屯市境内,油气勘探面积约为6400km2。该凹陷是在石炭系和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挤压型凹陷,经历了压扭—坳陷—前陆叁个演化阶段,主要的构造均在喜马拉雅期定型,发育的沉积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第四系。该凹陷自1937年发现独山子油田以来经历了近80年的勘探历程,发现了独山子、西湖、卡因迪克、高泉四大含油气构造。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使得该区的成藏条件与油源关系变得较为复杂,以至于近年来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随着油田公司对南缘中浅层的逐渐重视,加之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研究在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那么对四棵树凹陷成藏规律特别是烃源岩条件和油源关系的研究亦迫在眉睫。本次研究系统全面地收集了四棵树凹陷主要地震剖面资料、测井、录井、试油以及岩心地化分析化验资料,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油气地球化学以及石油地质学的原理、方法为基础,应用盆地模拟、多指标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四棵树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运聚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以源控论为指导,结合基础地质划分了研究区中上组合的有利成藏区带。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主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其中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叁工河组为主,八道湾组泥岩厚度小、热演化程度过高,而西山窑组有机质丰度较低,均是较差的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叁工河组烃源岩干酪根为陆生生物母质在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Ⅱ2型,实测Ro与热史模拟均显示该组烃源岩在全区演化程度较高,现今均已达到生烃门限,南部山前地区Ro值已可达1.3%左右;其厚度较大、分布较广,是研究的主力烃源岩。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干酪根为Ⅱ1型,为典型水生生物母质在还原环境下沉积而成,受控于古近纪凹陷的剧烈沉降,水体深而稳定,使该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在全区均可达0.6%以上,根据本区沉积相与有机质丰度的关系可以推出中南部深凹地区普遍可达1.5%左右;由于沉积速率快,该组烃源岩厚度较大,但该组埋藏浅,普遍在2000米~3000米范围内,又受准噶尔冷却型盆地控制,该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低,仅中南部一带进入现今生烃门限,主要的成藏期内仅南部山前进入门限,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小,为研究区的次要烃源岩。中、上组合原油可以分为3类:A类原油源于中、下侏罗统,垂向上主要产于紫泥泉子组,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B类原油为混源,仅见与卡因迪克背斜紫泥泉子组;C类原油源于安集海河组,垂向上主要产于沙湾组,少量见于安集海河组,平面上全区可见,但产量较低。研究区油气主要以近距离垂向运移为主,受控于不同物源的砂体连通性较差,油气不具备远距离横向运移的条件,仅少量油气在K-J区域不整合的输导下自南向北运移至遇到断层后可向上在中上组合的圈闭中聚集成藏,但规模很小,例子为四参1、卡9等井。研究区可总结为两种主要的成藏模式,一为近源一期成藏模式,见于高泉、西湖、独山子地区;二为它生异储二期成藏模式,见于卡因迪克地区。成藏主控因素存在南北差异,卡因迪克地区主要为烃源、断裂控制;高泉、西湖、独山子地区受断裂和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总归而言,烃源和运移条件是本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基于源控论对研究区进行勘探潜力分析,南部背斜带为最有利成藏区,中北部艾卡断裂带、西北部斜坡带成藏潜力依次变差。当然,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构造和沉积等基础地质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斜坡带油源断裂的发现有可能使本次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4-04-01)

江其勤,谢小敏[7](2013)在《石勘院一国家基金项目攻关斩获丰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地质环境及生物演化与优质烃源岩形成”,日前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审查验收,研究成果获得优秀评价。 该项目由无锡地质所副所长腾格尔博士申报,2009年1月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3-06-24)

傅宁,李友川,徐建勇,孙玉梅[8](2012)在《珠叁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与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油样品和不同相带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珠叁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丰度C304-甲基甾烷,并在C29甾烷上有强共逸出峰(X峰),这种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在南海北部盆地尚属首次提出。依据这一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对珠叁坳陷油源重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文昌B凹陷区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区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而琼海凸起西区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2年04期)

张克银,刘光祥[9](2011)在《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中上扬子区下组合(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碳同位素"逆转"的成因及高—过成熟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应用。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区高—过成熟的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逆转"的内因主要是不同物质或组分在高—过成熟不同演化阶段具不同的碳同位素分馏速率;氯仿沥青"A"饱和烃碳同位素值与成熟度密切相关,是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的较好表征指标;直接应用高—过成熟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难以识别沥青(油)/源岩间的亲缘关系,基于模拟实验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可估算高—过成熟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时可溶有机质及其馏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面貌,为沥青(油)/源岩对比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王作栋,孟仟祥,房嬛,王志勇,杜宏宇[10](2010)在《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吐哈盆地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受到细菌微生物改造后其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演化有机质在经受细菌微生物作用时不同系列生物标志物的降解敏感性存在"类阶梯式"序列: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藿烷>甾烷>芳香烃。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和芳烃9-MP/ΣMP是良好的细菌微生物作用有机质的敏感参数。同一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出现:OEP2>OEP1(OEP1可能出现偶碳优势);藿烷C31αβ22S/22(S+R)>甾烷C29ααα20S/20(S+R);及甾烷C29αββ/(αββ+ααα)>C29ααα20S/20(S+R)等异常组合特征,可认为该源岩经历过较强烈的微生物作用过程,其降解程度可用每对参数比值的大小来判识,进而可将这些异常生标组合特征作为判识该地区有无微生物成烃(气、油)的依据。研究区源岩被微生物改造后改变了原始有机质的性质,使其生烃活化能大大降低,在低演化阶段即可生烃,从而有利于低熟油、气的生成。(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源岩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姬塬油区延长组中下组合(尤其长9)的油源及其成藏模式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次研究选择姬塬油区东南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中下组合为研究对象,在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沉积岩相和烃源岩及原油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泥岩有机碳丰度(TOC)测井解释和过剩压力计算,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主要目的层段的烃源岩条件和源-储压差驱动力及其油气运移驱动方向,进一步结合油-源对比分析,综合探讨了延长组中下组合的油-源关系及其供烃模式。主要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岩心观察和测井解释及其沉积岩相类型分析结果表明,铁边城区块自北向南延长组长7主要发育浅湖-半深湖亚相沉积,长8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和局部前叁角洲亚相沉积,长9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和局部前叁角洲或浅湖亚相沉积。(2)烃源岩有机地化分析、有机碳丰度(TOC)测井解释及烃源岩厚度和TOC编图分析结果表明,铁边城区块长7烃源岩岩性包括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平均厚度为21.6m,干酪根类型为Ⅰ-Ⅱ_1型,达到成熟阶段,TOC平均值为3.9%,是研究区最好的烃源岩;长8泥岩厚度小且不连续,TOC值低,为非-差烃源岩级别,干酪根类型为Ⅱ_2-Ⅲ型,达到成熟阶段;长9暗色泥岩烃源岩平均厚度为5.4m,干酪根类型为Ⅱ_2型,达到成熟阶段,TOC最大值为1.7%,平均值为0.97%,达到中等烃源岩的级别。(3)过剩压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长8、长9平均过剩压力分别为16.8MPa、12.2MPa、12.3MPa;主力烃源岩层长7与长8、长9储层之间的过剩压差分别为1.4~6.8MPa(平均4.5MPa)和1.8~7.4MPa(平均4.6MPa),表明长7烃源岩层与长8、长9储层之间具备源-储压差驱动力条件;次要烃源岩层长9与长8储层过剩压差分布在-1.7~2.2MPa(平均0.1MPa),因而不具备长9烃源岩向长8储层供给油气的驱动力条件。(4)油-源对比及其与烃源岩和源-储压差驱动力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7和长8油层组的原油来自长7烃源岩贡献;长9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长7油页岩贡献,也存在长9暗色泥岩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体受控于长7主力烃源岩的“单源供烃”模式,长9油层组则显示为长7与长9烃源岩复合的“二源主次供烃”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源岩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胡广,刘文汇,罗厚勇,王杰,陈强路.成烃生物组合对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为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2].任帅锋.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中下组合烃源岩条件与油源对比分析[D].西北大学.2019

[3].本刊讯.《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从优质烃源岩到页岩气产层》简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胡广,刘文汇,腾格尔,陈强路,谢小敏.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的构造-沉积环境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

[5].马宁,侯读杰.珠江口盆地烃源岩及原油新四环萜烷组合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4

[6].覃军.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中上组合烃源岩条件及油气运移研究[D].长江大学.2014

[7].江其勤,谢小敏.石勘院一国家基金项目攻关斩获丰厚[N].中国石化报.2013

[8].傅宁,李友川,徐建勇,孙玉梅.珠叁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与油源对比[J].中国海上油气.2012

[9].张克银,刘光祥.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

[10].王作栋,孟仟祥,房嬛,王志勇,杜宏宇.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J].沉积学报.2010

标签:;  ;  ;  ;  

源岩组合论文-胡广,刘文汇,罗厚勇,王杰,陈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