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川崎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目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各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方法:配对测定50例KD患儿(急性期50人、亚急性期47人、恢复期48人)及19例正常对照儿童、28例发热待查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ol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脉有无损害分成两个亚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42,P<0.001);川崎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恢复期川崎病患儿无论冠脉有无扩张性损害,其FMD无统计学差异(P=0.421)结论:无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KD患儿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能初步无创性反映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简便而无创的检查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第二部分川崎病内皮微颗粒水平变化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浆CD144+/CD42b-、CD62E+、CD105+内皮微颗粒血清学水平的变化,并与川崎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相联系,探讨川崎病各期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方法:①将KD患儿按病期配对分成三组:急性期30人次、亚急性期28人次、恢复期30人40例次(其中10人在恢复期<6月及>6月各检查一次),与健康儿童组12例及发热对照组12例对照;②将KD恢复期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表现分两个亚组:冠脉损伤组(CAL)与无冠脉损伤组(no coronary artery lesion, NCAL)。对以上儿童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144+/CD42b-EMP、CD62E+EMP、CD105+EMP比例及绝对数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其与CD144+/CD42b-EMP、CD62E+EMP、CD105+EMP比例及绝对数相关性。结果:①川崎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CD144+/CD42b-EMP比例及绝对数、CD62E+EMP比例及绝对数、CD105+EMP绝对数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27.97、21.88、20.23、18.66,P=0.05、0.00、0.00、0.00、0.00),CD105+EMP比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16,P=0.70)。与发热对照组比较,KD患儿急性期CD62E+EMP比例高于发热儿童,其余各期血浆EMP比例及绝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论恢复期有无冠脉扩张性损害,两亚组间血浆CD144+/CD42b-EMP、CD62E+EMP、CD105+EMP比例及绝对值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控制分组与冠脉扩张后,FMD依然与CD144+/CD42b-EMP、 CD62E+EMP、CD105+EMP绝对数有负相关(r=-0.312、-0.341、-0.293, P=0.004、0.002、0.008)。结论: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EMP水平均明显升高,恢复期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提示KD恢复期内皮损伤持续存在,EMP水平的监测可用于KD长期预后评估。EMP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相关,提示内皮微颗粒能反应内皮损伤和(或)内皮功能障碍,是川崎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颗粒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 2019(09)
- [2].可怕的雾霾[J]. 快乐作文 2017(13)
- [3].微颗粒物处理系统[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Z1)
- [4].绳子变滤网[J]. 青少年日记(小学版) 2017(03)
- [5].微颗粒实时在线监测仪在固液体系测量中的应用[J]. 化工学报 2019(S2)
- [6].循环微颗粒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04)
- [7].血小板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相关临床疾病的关系[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2)
- [8].光控亲/疏水转换的硅钛核壳型微颗粒制备易清洗防晒霜研究[J]. 功能材料 2015(01)
- [9].复杂结构核-壳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方法[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0].C反应蛋白诱导内皮微颗粒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02)
- [11].胰岛素对血管内皮微颗粒的作用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05)
- [12].基体表面微颗粒粘附力测量方法的专利技术[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17)
- [13].内皮微颗粒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估[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06)
- [14].血小板微颗粒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03)
- [15].内皮微颗粒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9)
- [16].内皮微颗粒与冠心病[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2)
- [17].基于微颗粒种肥电动施肥器的研制及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19)
- [18].微流控法制备新型微颗粒功能材料研究新进展[J]. 化工学报 2014(07)
- [1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11(06)
- [20].微颗粒影响空蚀破坏的实验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0(08)
- [21].内皮微颗粒与内皮细胞凋亡[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22].内皮细胞微颗粒测定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6)
- [23].2009年粉体/纳微颗粒标准技术培训研讨班通知(第一轮)[J]. 中国粉体技术 2009(04)
- [24].成人血小板微颗粒绝对计数方法的建立[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25].赢创开发出新型PEEK微颗粒[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23)
- [26].赢创开发出新型PEEK微颗粒[J]. 橡胶参考资料 2016(01)
- [27].微颗粒收集装置在吴泾电厂300MW机组的应用分析[J]. 电站系统工程 2013(01)
- [28].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及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04)
- [2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循环血小板微颗粒和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03)
- [30].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01)
标签:川崎病论文; 内皮功能障碍论文;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论文; 肱动脉论文; 超声论文; 内皮微颗粒论文; 流式细胞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