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艳1关伟军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2.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0部队130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名及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次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人群各项指标相对于同组阴性人群及对照组正常人群要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中,尿微量蛋白的意义比尿蛋白更大,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更为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微量蛋白【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74-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与此同时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的糖尿病发病率也接近10%。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在临床上,通常只能观察到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小球呈高滤过状态和尿微量蛋白的排泄量上升。为了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和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选取过去我院接受诊治的90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名及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次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52名,女性患者38名,年龄38~7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世界健康组织提出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对照组包括男性51名,女性39例,年龄35~70岁。上述样本都排除肾脏疾病、高血压以和自身免疫等疾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早晨空腹,收集尿液,对尿液样本的尿蛋白进行定性检测,随后采用离心法获得上清液,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选用人尿微量白蛋白(ALB)Elisa试剂盒,对所有尿液样本的微量尿蛋白指标(mAlb、α1-MG、β2-MG及IgG)进行测定,相关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选用尿微量蛋白分析仪DCA-2000(德国拜尔医药生产)对尿蛋白进行检测。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1、两组样本尿蛋白、尿微量蛋白定性检验情况对所有样本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若尿微量蛋白量含量在30mg/L以上则尿液中的检验结果为蛋白质阳性。详见表1。
表1
2、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情况对所有尿液样本进行mAlb、α1-MG、β2-MG及IgG尿微量蛋白指标检验。观察组尿微量蛋白阳性人群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阴性人群和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三、讨论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报道显示国内发病率达9.7%,其并发症也随其发病率的增高而增加,糖尿病肾病是发生较多、危害较大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全部并发症的20%~30%。
糖尿病肾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诊断时常被忽略。肾脏机能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和电荷屏障作用,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因此尿液中蛋白量很低,但当肾小球完整性受损,会使大量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使尿液中蛋白量增高。发病初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常见尿液中出现微量蛋白、现肾小球内压变化等,所以极易在临床确诊及检测时遭忽略,进而造成漏诊、延误治疗等情况。如果人体肾脏长期处于高渗透状态,则可能导致诸多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可以尽早发现肾脏出现病变,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逆转糖尿病肾病,防止人体受到更大的损伤。
在本文所述的情况中,仅检查尿蛋白无法全面反映出患者的肾脏状况,观察组中,尿微量蛋白例数为52例,占比为57.78%,而尿蛋白阳性例数为19例,占比2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尿蛋白呈现阳性时患者的肾脏已受到较大程度的损伤。因此,尿微量蛋白能够视作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种诊断方式,且其意义较仅采用尿蛋白检测更大。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中,尿微量蛋白的意义比尿蛋白更大,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更为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李建萍.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75+177.[2]林芳.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78-79.[3]李晓燕,陈立民.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结果分析[J].才智,2011,33:252.作者简介:姜海艳,1968.11.7,女,汉族,吉林省,硕士学位,副主任技师,临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