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淮河流域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尤其是受到自然环境变迁影响严重的江淮东部地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考古工作开展得比较少,相应的研究也远远不够。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博物院在江淮东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为该区域的综合研究积累了大量新材料。同时相邻的海岱地区以及太湖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愈加充实,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越来越成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江淮东部地区史前遗存进行详尽分析,确立江淮东部史前文化性质及年代发展序列,进而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由考古遗存所揭示的江淮东部地区的史前社会。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前言。主要介绍文章写作的原因,以及写作的思路,同时对文章的时空框架作简要说明。二、第一章:江淮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主要从地理地貌及成因、自然环境与气候、海岸线变迁等几个方面,借助于地理环境等自然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介绍。三、第二章:江淮东部史前考古工作与研究历程。主要介绍江淮东部地区史前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内相应开展的考古研究工作。四、第三章:江淮东部地区的史前文化。在对江淮东部地区发现的史前典型遗址分期的基础上,与区域内其他遗址进行对比,从而梳理江淮东部地区各遗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文化发展的序列;同时将文化遗存与周围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区域内不同时期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与性质。五、第四章:江淮东部地区的史前社会。主要是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考古遗存进行阐释,以此研究史前时期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与文化。由于不同时期发现的考古遗存的数量及种类都不同,而不同的材料所能凝聚的信息量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论述时有所偏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六、结语。主要是指出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