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 ——论《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

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 ——论《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

论文摘要

《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是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维克多·佩列文的代表作。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禅宗小说。小说以一个存在的难民普斯托塔的目光来审视1919年和1990年两个时空,世界在主人公时空穿越的过程中幻化。 论文从如下几个方面阐释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 1.佩列文现象。佩列文现象被普遍地看成是由于作家小说的畅销而引发的偶像效应。偶像效应仅仅是表象。论文力图挖掘佩列文现象和俄罗斯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并把这种现象上升到小说诗学的高度。 2.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论文在证明作品是互文本的前提下,剖析其超文性与蒙太奇思维的关系;论文作者认为,戏仿导致反英雄的诞生。 3.游戏者说。以“形而上者谓之道”为依据,论文将“后现代主义游戏”这个概念的所指局限于“超经验的事物”,即“本体论”的范畴之内,而“形而下”则是指“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具体的游戏,即论文中所谈到的游戏的语句,其作用无疑是在我们经验的范围内证明这个“抽象的后现代主义游戏所指”的存在。 4.恍惚,一种对真实的印象。论文在确定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禅宗哲学存在相似之处的前提下阐释《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是具有禅宗色彩的后现代文本,并通过“火车”等具体的抽象物解读小说中“世界是幻象”的命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神秘的作家和神秘的作品
  • 2 国外对佩列文的研究状况
  • 3 国内对佩列文的研究状况
  • 4 本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佩列文现象
  • 1.1 后现代主义,一种无法逆转的趋近
  • 1.1.1 后现代主义和俄罗斯历史文化的关系
  • 1.1.2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神秘开端
  • 1.1.2.1 俄罗斯文化中的后现代情结
  • 1.1.2.2 постмодернизм和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ъ
  • 1.1.2.3 соц-арт、后现代主义和佩列文的创作理念
  • 1.2 佩列文现象
  • 1.2.1 一种现象的现象
  • 1.2.2 佩列文现象,一种反叛的姿态
  • 1.2.3 莫维主义还是伪莫维主义
  • 1.2.4 佩列文文本世界的神秘主义气质
  • 1.2.4.1 神秘主义的DNA
  • 1.3 佩列文与喷气现实主义
  • 1.3.1 喷气现实主义的发展之路
  • 1.3.2 佩列文,喷气现实主义的完善者
  • 1.3.3 喷气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在《恰》中的运用
  • 第2章 文本的互文性研究
  • 2.1 神性的山峰因互文而被削平
  • 2.1.1 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与互文性的关系
  • 2.2 由互文搭建的《恰》之空间
  • 2.2.1 作者退席,图尔库登场
  • 2.2.2 “木桩”的块茎生存
  • 2.2.2.1 块茎与被抛的此在
  • 2.2.2.2 被唤醒的记忆
  • 2.2.2.3 精神分裂与叙事策略
  • 2.2.2.4 言下之文
  • 2.3 文本的超文性分析
  • 2.3.1 超文性与超文本
  • 2.3.1.1 理解超文性及超文本
  • 2.4 蒙太奇思维
  • 2.4.1 蒙太奇与互文性
  • 2.4.1.1 时间蒙太奇
  • 2.4.1.2 空间蒙太奇
  • 2.5 互文效果:超文性的戏仿
  • 2.5.1 反英雄
  • 2.5.1.1 英雄的神话
  • 2.5.1.2 反英雄的神话
  • 第3章 游戏者说
  • 3.1 个体的呢喃
  • 3.1.1 对后现代主义诗学中游戏概念的认识
  • 3.2 游戏与后现代文学
  • 3.2.1 游戏的后现代阐释
  • 3.3 游戏空间论
  • 3.3.1 游戏的后现代品格
  • 3.3.2 游戏的启动
  • 3.3.2.1 后现代文本的游戏态度
  • 3.3.2.2 语言游戏
  • 3.3.3 我游戏,因为我不能不游戏
  • 3.3.4 形而下的游戏设置
  • 3.3.4.1 一个具体的游戏
  • 3.3.5 对形而上和形而下游戏的几点思索
  • 3.3.5.1 游戏的空间架构
  • 第4章 恍惚,一种对真实的印象
  • 4.1 现实,N种可能的世界
  • 4.1.1 在现实和梦幻的接壤地带
  • 4.2 现实在文本中的显现
  • 4.2.1 被幻象化的世界
  • 4.2.2 被括起来的后现代的真实
  • 4.2.2.1 幻象之说
  • 4.3 东方情调
  • 4.3.1 东方意蕴的后现代表达
  • 4.3.1.1 中国意象
  • 4.3.2 禅宗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恰》的关系
  • 4.3.3 当后现代的思想和禅宗的空观相撞时
  • 4.3.3.1 解空
  • 4.3.4 对世界空性的阐述和证明
  • 4.3.4.1 火车
  • 4.3.4.2 黏土机枪
  • 4.3.4.3 乌拉尔河
  • 4.3.4.4 精神分裂症
  • 假难民之名——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研究导引[J]. 音乐研究 2017(03)
    • [2].列文的一天[J]. 朔方 2019(07)
    • [3].维·佩列文的虚空观念与跨国主义写作[J]. 都市文化研究 2016(02)
    • [4].列文定理[J]. 考试(高考英语版) 2011(11)
    • [5].汉诺赫·列文的《安魂曲》——一只眼含泪时,另一只眼才能含笑[J]. 齐鲁周刊 2019(42)
    • [6].佩列文小说《尼卡》中的后现代自我意识[J]. 现代交际 2017(18)
    • [7].关于《马列文论》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探索[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07)
    • [8].佩列文时空艺术研究之可能性探析[J]. 名作欣赏 2018(18)
    • [9].杜西列文:印度手艺邂逅现代理性[J]. 设计 2011(04)
    • [10].佩列文小说中的异化主题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1].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塑造与文学意蕴[J]. 电影评介 2016(10)
    • [12].道德的自我完善——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人格精神[J]. 作家 2012(02)
    • [13].列文的来路问题[J]. 作家 2017(02)
    • [14].关于马列文论的教学、研究及其它——刘文斌先生访谈[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02)
    • [15].佩列文及其新作《美女菠萝水》评介[J]. 外国文学动态 2011(06)
    • [16].多米尼克·列文与俄罗斯研究中的帝国视角[J]. 俄罗斯学刊 2015(05)
    • [17].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书写[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9(01)
    • [18].佩列文小说中的语言文字游戏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0(06)
    • [19].《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列文的爱情观比较[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0].佩列文出版新作[J]. 世界文学 2014(06)
    • [21].从列文形象看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0)
    • [22].高校马列文论教学反思和重建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7)
    • [23].佩列文:一个后苏联时期的文学标本[J]. 俄罗斯文艺 2013(03)
    • [24].约瑟夫·列文涅艺术生涯浅析[J]. 黄河之声 2011(15)
    • [25].佩列文小说《黄箭》的象征世界[J]. 俄罗斯文艺 2008(02)
    • [26].图说城事[J]. 人人健康 2010(08)
    • [27].《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形象浅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28].他是安娜,也是列文 读《安娜·卡列尼娜》[J]. 厦门航空 2019(01)
    • [29].解约束方程组的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04)
    • [30].六位大佬比不过一个交易员[J]. 环球人物 2014(13)

    标签:;  ;  ;  ;  ;  ;  ;  ;  ;  

    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 ——论《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