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是两大总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则是货币政策调控中最为复杂、最为现实的领域之一,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运行,关系到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实际效果。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要剖析货币政策从决策实施到最终发挥效应之间的运行规律,解释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原因,从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进而提高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实际效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传导过程,即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作用于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进而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行为,最终实际产出变化和国民经济新均衡的一系列过程。对于我国而言,2000年来,我国经历了高速、平稳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从实际的货币政策效果来看,仍然差强人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但其中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则尤为突出。因而结合我国金融改革实际,分析当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对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环境为切入点,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存在的障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部环境中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缺陷,阻碍货币传导;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冲突,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利率传导机制的欠缺,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减弱。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外部环境中则存在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较弱,操作空间有限;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政策传导效果不明显;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水平偏低,增加了货币传导时滞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最后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