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语言因素论文-岳峰,耿良凤

超语言因素论文-岳峰,耿良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语言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随同口译,主体性,交际,对话理论

超语言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岳峰,耿良凤[1](2016)在《译员的主体性与“超语言”因素——体育赛事随同口译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口译员是交际的参与者,是话语意义的积极构建者,其主体性的发挥会对译语和交际氛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译员要在确保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采取增译、减译、改译、省译、误译、释义等相关应变策略。交际是口译的本质,口译员为了促进交际,可能在口译实践中调整自己的立场,发挥主导作用来促进交流沟通,提高口译活动的审美度。"立场准则"与"交际调控"这两个"超语言"层面可用于分析口译案例。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作者之一耿良凤的口译实践,力图为体育口译领域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案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冯骏[2](2015)在《影响名动分离的超语言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欧语和汉语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大多表明,大脑在理解名词和动词时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即名动分离。支持名动分离这一结论的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名词和动词本身在语义或语法上存在着显着差异。笔者认为,语义或语法上的差异是属于传统语言学范畴的内部因素;而如果将名动分离现象放置在认知科学的更大视角下,就会发现在人类认知的更深层次上还存在对名动分离更具决定性的超语言因素。尤其是相对于名词理解而言,动词理解非常依赖具身的动作体验;而具身的动作体验,则与思维的水平和发展方式以及大脑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只有注意到超语言因素的存在,并在今后的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中充分考虑超语言因素的重要影响,才会使名动分离机制的实证研究得出更全面、客观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韩杰,王利华[3](2012)在《从超语言因素看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不足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纽马克提倡的交际翻译理论是当今电影翻译中的主流原则,它适用于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文本。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更加自由,把信息翻译的有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其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形。本文主要以《魔羯星一号》等一些影片的字幕翻译为范例,从超语言因素的角度探讨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王玺,李力荣,陈宏升[4](2012)在《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传统上把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而按翻译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分,又可分为科技翻译、政论翻译、新闻报刊翻译、文艺作品翻译以及诗歌翻译等。本文仅从翻译的内容方面来简单探讨一下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又称为语言外因素,有些翻译专家(如巴尔胡达罗夫)称其为"翻译的实用方面",而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等值理论中的第五种等值,即伴随意义等值,本文认为也属于此类因素,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2年08期)

余高峰[5](2011)在《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和表达的重要手段。在翻译实践中,除要考虑语法、词汇、结构诸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语言之外的超语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将原文的含意表达出来。译者承载着传播异国文化的使命,对原语言国家和原文知识领域的了解是译出上佳作品的前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11-18)

杨杉[6](2011)在《汉维文学作品中的超语言因素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更是文化的载体。对于语言的翻译,需要我们更多的掌握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他可译与不可译的因素。在汉维文学作品的互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语言本身因素以外的,如文学历史背景、民俗文化、上下文情景等等诸多超语言因素,如果不能正确的把握和处理这些因素,在翻译的过程中便会出现望文生义或词不达意的情况,尤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我们更需要突出译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对这些超语言因素及其翻译情况进行讨论,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1-06-11)

梁鸣[7](2008)在《超语言因素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间的转换,它还涉及众多的超语言因素。文章从文学、历史、现代社会生活、民俗等方面探讨了超语言因素在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08年03期)

李娜[8](2007)在《影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超语言因素分析——心理因素与英语听力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涉及诸多超语言因素,而心理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因素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提高听力教学效能。(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关靖[9](2007)在《超语言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而理解原文不仅涉及到对语言本身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译者要熟悉影响原语和译语这两种语言的超语言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本文来源于《时代人物》期刊2007年12期)

吴学鲁[10](2006)在《超语言因素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它还涉及到众多的超语言因素,即:语言本身以外的、能够影响翻译的一些因素,其中包括语言的整个文化背景(文学、历史、现代社会生活背景、民俗等)及交际情境和上下文。这些超语言因素在翻译这种双语言转换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超语言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印欧语和汉语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大多表明,大脑在理解名词和动词时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即名动分离。支持名动分离这一结论的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名词和动词本身在语义或语法上存在着显着差异。笔者认为,语义或语法上的差异是属于传统语言学范畴的内部因素;而如果将名动分离现象放置在认知科学的更大视角下,就会发现在人类认知的更深层次上还存在对名动分离更具决定性的超语言因素。尤其是相对于名词理解而言,动词理解非常依赖具身的动作体验;而具身的动作体验,则与思维的水平和发展方式以及大脑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只有注意到超语言因素的存在,并在今后的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中充分考虑超语言因素的重要影响,才会使名动分离机制的实证研究得出更全面、客观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语言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岳峰,耿良凤.译员的主体性与“超语言”因素——体育赛事随同口译案例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冯骏.影响名动分离的超语言因素[J].浙江社会科学.2015

[3].韩杰,王利华.从超语言因素看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不足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王玺,李力荣,陈宏升.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J].科技致富向导.2012

[5].余高峰.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C].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6].杨杉.汉维文学作品中的超语言因素及其翻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1

[7].梁鸣.超语言因素与翻译[J].语言与翻译.2008

[8].李娜.影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超语言因素分析——心理因素与英语听力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关靖.超语言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时代人物.2007

[10].吴学鲁.超语言因素与翻译[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  

超语言因素论文-岳峰,耿良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