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形+名短语的交集歧义研究

汉语形+名短语的交集歧义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形式句法以及语义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语形容词修饰名词导致的歧义问题。本文首先对汉语形容词进行了新的分类,指出汉语中存在交集性与非交集性形容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汉语中形名歧义的特点并解释了形名歧义产生的原因。汉语中形名修饰的最大特点在于“的”的存在。本文作者认为,汉语中“的”的存在不会抑制形容词的非交集性解读,导致形名歧义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形容词和它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距离。本文对带“的”的形名组合和不带“的”形名组合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带“的”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不会产生交集性与非交集性歧义,但会因为在句法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分别产生交集性解读或者非交集性解读。对于带“的”的形名组合,作者综合了语境理论和中心词优先原则,引入一个语境变量,对带“的”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所导致的三种不同歧义类型分别予以解释,并且提供了详细的句法结构图。本文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歧义被不同的变量控制,第一种歧义类型由中心词所隐含的任务变量控制,第二种歧义由本文作者引入的语境变量控制,第三种歧义由任务变量和语境变量同时控制。本文还对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导致的歧义问题进行了分析。当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离名词最近的形容词往往只有非交集性解读,而离名词较远的形容词一般为交集性解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Preliminaries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roposals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 2.2 Previous Analyses
  • 2.2.1 Siegel (1976)
  • 2.2.2 Von Fintel & Heim (1999)
  • 2.2.3 Larson (1998)
  • 2.2.4 Huang (1997, 2006)
  • 2.3 Summary
  • Chapter 3 Adjectival Ambiguity in Mandarin Chinese
  • 3.1 Introduction
  • 3.2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djectives
  • 3.2.1 Adjective or Relative Clause
  • 3.2.2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djectives
  • 3.3 Characteristics of Adjectival Ambiguity in Chinese
  • 3.4 Explanations for Adjectival Ambiguity in Chinese
  • 3.4.1 A Semantic Analysis
  • 3.4.2 A Syntactic Analysis
  • 3.5 Summary
  • Chapter 4 Multiple Adjectival Modifications and Ambiguity in Chinese
  • 4.1 Introduction
  • 4.2 Ordering of Multiple Adjectives and Adjectival Ambiguity
  • 4.2.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Ordering Restrictions
  • 4.2.2 The Number of Adjectives Allowed in the Pre-N Position
  • 4.2.3 Order of de-less Adjectives and de-marked Adjectives in Pre-N Position
  • 4.2.4 Ambiguity in Multiple Adjectival Modifications
  • 4.2.5 Multiple Adjectival Ambiguity in Possessive DP
  • 4.3 Summary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歧义[J]. 当代工人 2020(21)
    • [2].浅析无意歧义与蓄意歧义的产生原因[J]. 青春岁月 2014(03)
    • [3].编读往来[J]. 百科知识 2014(16)
    • [4].歧义的幽默效果分析[J]. 大家 2012(04)
    • [5].谈“歧义双关”[J]. 中学语文 2020(29)
    • [6].从“扶贫‘送’老婆”新闻看报道如何避免歧义[J]. 新闻潮 2019(03)
    • [7].模糊限制语歧义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9)
    • [8].谈试题歧义的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9].爱的歧义[J]. 视野 2020(10)
    • [10].歧义语的意义优选浅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1)
    • [11].歧义的语用探析[J]. 大家 2012(03)
    • [12].从语境的角度分析歧义的产生情况[J].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09(02)
    • [13].歧义产生的七种情况[J].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2011(06)
    • [14].歧义的修饰和逻辑教养[J]. 青苹果 2008(11)
    • [15].英语无意歧义及消解模型研究[J]. 海外英语 2014(12)
    • [16].论否定范围与否定歧义及歧义消除[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11)
    • [17].“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J]. 汉语学习 2011(02)
    • [18].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9].对中文分词歧义消除算法的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5(04)
    • [20].分化歧义中语音特征的作用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21].从认知心理看歧义结构的成因[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22].俄语形态潜在歧义分类描写[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2)
    • [23].从“小心碰头”看歧义结构的潜性特征[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4)
    • [24].怎样判别文言文模糊词句歧义[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7)
    • [25].如此编排、制题酿歧义[J]. 新闻与写作 2011(12)
    • [26].英语归属歧义的成因与消解[J]. 中外企业家 2010(04)
    • [27].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 [28].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J]. 语文教学之友 2013(08)
    • [29].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J]. 语文教学之友 2009(02)
    • [30].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J]. 心理科学 2013(02)

    标签:;  ;  ;  

    汉语形+名短语的交集歧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