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生儿重度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1000,其中半数与遗传因素相关。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是遗传性耳聋中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遗传性耳聋的80%。到目前为止,己有超过100个耳聋相关基因己被克隆(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Y连锁、线粒体遗传)(The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Homepage;http://webh01.ua.ac.be/hhh/)。为了解我国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群体的分子病因学情况,本课题组自2004年开始,采有候选基因法,对主要的耳聋致病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进行筛查,以明确突变发生的几率、突变形式和突变热点。第一部分病人临床资料收集和耳聋相关基因筛查方法病例收集选取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9例接受GJB2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检测。另外选取行高分辨率CT或MRI扫描发现内耳畸形的耳聋患者48例及正常对照50例接受SLC26A4(PDS)基因突变检测。实验方法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群体分子病因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和策略,包括病例的收集和遗传性耳聋数据库的建立: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软件和试剂;主要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策略。第二部分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人GJB2基因突变分析目的研究重点探讨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病人中,GJB2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率、突变形式。方法取100例中国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及健康对照109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41.0%(41/100)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发现GJB2基因突变。本研究中共发现突变形式有11种,其中235delC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占全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21.0%(42/200)。187G>T和230G>A突变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结论GJB2基因的突变是中国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主要的致聋基因突变,235delC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人工耳蜗植入。第三部分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人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分析目的研究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耳聋患者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突变类型和发生几率。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语前聋96例,语后聋4例;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史者16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2S rRNA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突变。结果在有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史的16例患者中,检出2例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1例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delT961Cn突变,占全部人工耳蜗植入群体的3%。结论在本研究的人工耳蜗植入群体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不是主要的致病病因。第四部分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其他内耳畸形病人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目的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其他内耳畸形患者SLC26A4(PDS)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率、突变类型,以及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各种内耳畸形及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伴有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LC26A4(PDS)基因全部编码区,包括2~21号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突变。48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通过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直接近场记录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结果前庭水管扩大组中70.3%(26/37)、其他内耳畸形组中18.2%(2/11)的患者发现有SLC26A4(PDS)基因突变。本研究中共发现15种突变类型,其中有8种为新发现的类型。IVS7-2A>G是最常见的SLC26A4(PDS)基因突变类型,45.9%(17/37)的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发现此种突变。在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患者中,未发现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有相关性。结论SLC26A4(PDS)基因突变是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主要病因,IVS7-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