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西尔维亚·普拉斯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这些有力的诗篇折射出诗人分裂的自我,体现了诗人试图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穷其一生不断寻求以及最终在死亡里找到真正自我的精神历程。 本文从心理学及传记学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普拉斯诗歌的解读,继而揭露诗人强烈的介乎于作规范女人(作女儿,妻子,母亲)与作理想化的女人(作圣母,作女神,作缪斯)之间的矛盾的心理状态。鉴于普拉斯不凡的人生经历及其备受争议的诗歌,普拉斯本人对本人矛盾身份问题的探求一直是许多评论家不遗余力探索的焦点所在。然而,在以往的评论中,评论者们似乎更倾向于把普拉斯寻求真正自我的心理过程分段来分析,很少有把整个过程前后贯通来研究的。比如,苏珊R·凡·戴恩和简尼·达泊斯两位评论家主要探讨了普拉斯的家居身份和作家身份的矛盾,即她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与同时又想当全职作家之间的矛盾心理。另外,威廉·福莱德借助普拉斯诗歌中的镜象集中分析了诗人受压制的女性身份。 本文借助著名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理论作为理论支架,从普拉斯整个人生角度出发,全面展现了普拉斯借由诗歌来描述自己在短暂一生中所遭遇的各种认同危机,再现了诗人作为一个痛失父亲的女儿、一个遭受丈夫背叛失望至极的妻子、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及一位对诗歌充满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