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李传军
导师: 曹文柱
关键词: 歌谣俗语,公众舆论,社会风俗,官民互动
文献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歌谣是流传于民众中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俗语则是一种包含和反映特定社会知识和社会现象的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和大部分俗语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的,是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的产物,它们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俗语在社会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存在的歌谣风议,是民众和一部分官僚士人对现实政治和生活的反映,它们作为一种公众舆论,表达了对时政和统治上层的批评和意见,可以看作是普通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的一种特殊手段。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非常注重民间歌谣的舆论作用,经常派遣皇帝身边的近侍作为风俗使者分路巡行天下,收辑歌谣。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绣衣使者和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不仅如此,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同时还赋予风俗使者一定的权力,可以根据民间歌谣风议对地方官进行监督甚至黜置,有的统治者本人也注意根据社会上的歌谣风议调整统治措施和统治方法。这样就在普通民众和统治上层之间通过歌谣这种介质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对于我国古代的社会机制及其良性运转,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僚制度,特别是由于儒吏区分和选举猬滥等造成的贪官污吏对民众利益的侵害,也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产生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歌谣俗语的分类及其所反映的政治与社会生活
(一) 歌谣俗语所反映的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生活
(二) 歌谣俗语所反映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 歌谣俗语所反映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风貌
第二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歌谣舆论的社会空间——兼论闾里巷路与台寺府属在歌谣传播中的作用
(一) 两汉魏晋南北朝歌谣作者身份初探
(二) 闾里巷路与歌谣舆论的传播
(三) 官府机构成为歌谣舆论传播空间的原因和意义
第三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心理氛围
(一) 从集群行为理论看我国古代的讹言和童谣
(二) 社会政治危机与流言和讹谣的产生
(三) 民间信仰与政治操作对流言讹谣产生的影响
(四) 恐慌与紧张:讹谣、流言传播的社会心理氛围
第四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
(一) 斗粟兴谣,逾里成诵
(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方式
(三)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歌谣传播有关的几个直接因素
第五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
一 从先秦采诗之官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风俗巡使制度
(一) 歌谣与先秦时期的采诗之官
(二) 汉魏时期绣衣直指和风闻奏事关系略论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
(1) 俗使者设立的缘起
(2) 风俗使者巡行的时间
(3) 风俗使者的人数、官职和品秩
(4) 风俗使者的任务和权力
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对歌谣风议的反应和举措
(一) 歌谣与官吏的升迁与黜置
(二) 歌谣与统治集团的互动关系
(三) 统治者对社会讹谣和流言的态度及反制措施
第六章 吏道、官事与民谣 ——两汉魏晋南北朝歌谣俗语与官僚政治的关系
(一) 吏道与民谣:循吏和酷吏的典型意义
(二) 亲民之吏与百姓之本:统治者对各级官吏重要性的认识和道德期望
(三) 贪官污吏对民众利益的侵害和歌谣风议的产生
结语:历史古歌的千年回响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11-21
参考文献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D]. 柳称.南开大学2014
- [2].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 金霞.北京师范大学2005
- [3].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D]. 王娟.上海师范大学2013
- [4].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 尹建东.四川大学2002
- [5].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D]. 郭娜娜.南开大学2014
- [6].东汉至南北朝墓券研究[D]. 罗操.华东师范大学2015
- [7].魏晋南北朝家庭关系研究[D]. 王仁磊.郑州大学2010
- [8].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 李卿.厦门大学2002
- [9].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 王亚利.四川大学2003
- [10].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 吴海燕.郑州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 尹建东.四川大学2002
-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 李卿.厦门大学2002
- [3].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 吴海燕.郑州大学2003
- [4].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 赵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5].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 张焕君.清华大学2005
- [6].士人认同与时局变[D]. 郭世轩.北京师范大学2007
- [7].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 夏增民.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