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生成与规划研究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生成与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在当前的规划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的肌理问题,城市的河流沿岸作为城市独特的城市区域,在城市肌理方面,尤其值得我们给予特殊的关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形成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方面,通过结合有机学说理论,寻求城市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的理论基础及生成过程与机制,进而总结出城市空间肌理的类型与图示,这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肌理的生成研究;另一方面,探究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协调要素与方法,提出要建立顺应河流的城市空间肌理,并结合实际的规划项目,将城市空间肌理的生成研究在规划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指导城市河流沿岸这一特殊区域更好更科学的发展,这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肌理的规划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河流沿岸城市空间肌理中挖掘潜在的规律,然后在当前设计目标的引导下,创造新一轮的城市肌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缘起
  • 1.1.1 城市现象
  • 1.1.2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的特殊性
  • 1.1.3 感悟
  • 1.2 关于城市肌理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概念的剖析
  • 1.2.3 研究范围与方法
  • 1.2.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二章 城市肌理的历史回顾与发展
  • 2.1 历史回顾
  • 2.2 发展的脉络
  • 2.3 城市肌理的研究薄弱空白
  • 2.4 小结
  • 第三章 有机生长理论与城市空间肌理生成机制
  • 3.1 城市有机体观点
  • 3.1.1 有机秩序原则
  • 3.1.2 相互协调原则
  • 3.2 有机生长相关理论
  • 3.3 城市空间肌理组成要素
  • 3.3.1 河流及水网
  • 3.3.2 路网
  • 3.3.3 建筑实体结构
  • 3.3.4 地块界线
  • 3.3.5 其它要素
  • 3.4 城市空间肌理生成过程与机制
  • 3.4.1 城市肌理要素连接协调原则
  • 3.4.2 要素的多样性与功能的互补性
  • 3.4.3 城市肌理生成要减小无序性
  • 3.4.4 城市肌理大尺度依赖小尺度
  • 3.5 小结
  • 第四章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类型与图示
  • 4.1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肌理实例分析
  • 4.1.1 中世纪巴黎城市实例
  • 4.1.2 阿姆斯特丹城市实例
  • 4.1.3 巴塞罗那城市实例
  • 4.1.4 唐代洛阳城市实例
  • 4.1.5 上海城市实例
  • 4.1.6 桂林城市实例
  • 4.1.7 合肥城市实例
  • 4.1.8 常州城市设计实例
  • 4.1.9 台州城市设计实例
  • 4.2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类型
  • 4.2.1 依水系的不同划分
  • 4.2.2 依路网结构的不同划分
  • 4.2.3 依地块功能的不同划分
  • 4.2.4 依城市片区核心的不同划分
  • 4.3 小结
  • 第五章 河流两岸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协调方法与要素研究
  • 5.1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辩证关系
  • 5.1.1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对立关系
  • 5.1.2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统一关系
  • 5.2 建立顺应河流的沿岸肌理
  • 5.2.1 把握沿岸与腹地的肌理形态差异
  • 5.2.2 建设适应河流的沿河路网
  • 5.3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协调方法
  • 5.3.1 肌理继承
  • 5.3.2 肌理交织
  • 5.3.3 肌理更替
  • 5.3.4 肌理联结
  • 5.4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协调要素
  • 5.4.1 河流要素协调
  • 5.4.2 尺度要素协调
  • 5.4.3 路网要素协调
  • 5.4.4 建筑要素协调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上海苏州河历史地段保护与改造规划设计
  • 6.1 项目前景
  • 6.2 苏州河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生成分析
  • 6.2.1 基地分析
  • 6.2.2 滨水区城市肌理生成分析
  • 6.2.3 苏州河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特征分析
  • 6.3 城市空间肌理更新设计分析
  • 6.3.1 操作流程与方法
  • 6.3.2 肌理更新协调要素分析
  • 6.3.3 肌理更新规划设计与成果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分析与总结
  • 7.2 发展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社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6)
    • [2].用情感与诗心消除城市空间的冷漠[J]. 重庆建筑 2019(12)
    • [3].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民国上海城市空间中的人文景观[J]. 大众文艺 2019(23)
    • [4].《中国城市空间的公与私》[J]. 城乡建设 2020(02)
    • [5].新中国70年城市空间治理的历史演进与政治逻辑[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6].法经济学视角下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J]. 西部学刊 2019(21)
    • [7].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6)
    • [8].基于城市空间微更新的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2)
    • [9].空间句法视角下近代上海(1843—1949年)城市空间组构演变研究[J]. 住宅科技 2020(01)
    • [10].传统城市空间的近代转型:以上海县城为例(1905—1914)[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01)
    • [11].基于格网分析的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分异机理[J]. 经济地理 2020(06)
    • [12].增加城市空间的“有趣率”[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3)
    • [13].城市空间中的体验式上演:场所和非场所中的视频映射(英文)[J].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0(01)
    • [14].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08)
    • [15].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7)
    • [16].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5)
    • [17].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J]. 城市规划 2020(08)
    • [18].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现实困境与实现理路[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9].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J]. 城市规划 2020(10)
    • [20].对城市空间融入单体建筑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9(03)
    • [21].“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4)
    • [22].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J]. 学术探索 2019(09)
    • [23].论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J]. 新闻传播 2019(15)
    • [24].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空间的生产更新与消费[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5].上海近代行列式里弄的构成机制与城市空间营造方式——基于城市细胞视角的重新解读[J]. 华中建筑 2019(12)
    • [26].中国政府“企业化”调控下的城市空间企业化现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11)
    • [27].我国城市空间拥挤形成机制及疏解[J]. 学习与实践 2018(03)
    • [28].《城市空间》二[J]. 齐鲁艺苑 2018(02)
    • [29].争议的公共性:一种谱系学视角的城市空间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0].“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 新闻记者 2018(06)

    标签:;  ;  ;  ;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生成与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