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6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对英国社会带来影响。科学思维模式不仅左右人的言行,而且对语篇也产生作用。近代英国历史语篇因为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从16世纪的编年体叙事体裁向19世纪和20世纪宏大叙述体解释体裁的转变。历史语篇的作者群从非专业的编年体历史学家到19世纪和20世纪大学范围内的专业历史学家的转变。历史语篇的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从单一叙述政治军事到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体裁、作者群体和内容的转变,历史语篇的词汇语法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对于16世纪的历史语篇,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语篇出现了近代科学和学术语篇的某些特征,历史语篇在它演变过程中向着科学和学术语篇的方向靠拢。历史学家从历史方法、思想、学科、体裁、作者身份和内容的角度探讨了近代历史学受到科学思潮的影响出现的变化。他们的研究表明近代历史学在19世纪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历史学的这些科学变化使得19世纪的历史语篇在词汇语法方面产生了变化。词汇语法的变化使得19世纪的历史语篇比起16世纪的历史语篇更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技术性、解释性、推理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等。修辞学家注重研究历史语篇叙述模式的结构和演变,研究某些历史作品的整体写作风格和具体修辞格的表现和功能。他们认为历史语篇的叙述形式是历史学家表现过去不可缺少的手段,历史学家通过叙述形式把历史证据和自己的分析解释结合在一起。他们指出历史语篇是历史学家运用修辞策略的产物。他们分析到西方历史叙述体经历了从中世纪年代纪到文艺复兴编年体到19世纪历史叙述体的转变,三者的差异体现在解释程度的多少上。语料库语言学家从历时和语料的方法研究英语散文词汇语法的演变,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医学、科学和法律语篇。他们发现从16世纪到20世纪,这些语篇的特征是叙述性减弱、信息性和客观性增加。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研究了学校历史语篇的语言特征,他们研究了历史语篇的体裁、及物性、语法隐喻、表示时间关系的词汇语法、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语法、语气、情态和遁语。他们发现语法隐喻是历史学家在历史语篇里建立抽象性和技术性的重要语言资源。他们发现历史语篇主要通过物质和关系过程叙述和解释历史事件。历史学家试图通过减少情态的使用向读者展现一个客观的过去。他们也发现历史语篇里遁语的使用多少和历史学家对证据了解程度的多少有关。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近代英国历史语篇因受到历史学科学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揭示近代历史语篇的语言变化,本文选择16世纪霍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体》和19世纪伯利的《晚期罗马帝国史》作为对比研究的语料。编年体是16世纪历史写作的主要体裁,霍林西德是16世纪编年体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出现了以大学为中心的专业史学,伯利是专业史学的代表人物,宏大历史叙述体的《晚期罗马帝国史》是伯利的代表作。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类别人物在霍林西德和伯利历史语篇当中的整体分布和在小句中作参与者的研究,本文发现语篇整体上霍林西德较多使用具体人物,而伯利较多使用类别人物,小句层面上霍林西德较多使用具体人物作参与者,而伯利较多使用类别人物作参与者。研究表明伯利历史语篇比霍林西德历史语篇更具有概括性。通过对非名词化语法隐喻的时间术语、制度性术语和符号性术语在霍林西德和伯利历史语篇当中的整体分布和在小句中作参与者的研究,本文发现语篇整体上伯利比霍林西德使用更多的时间术语、制度性术语和符号性术语。研究表明伯利历史语篇比霍林西德历史语篇更具有抽象性;伯利语篇的抽象性还表现在使用语法隐喻上。体现在大量使用名词化语法隐喻,使用名词化当中的动词派生名词,使用由名词化和动词化构成的抽象小句。伯利语篇抽象程度的提高还体现在对名词化、名词词组和抽象小句的还原问题上,正是因为高度的抽象性,名词化、名词词组和抽象小句的还原需要好几个步骤。高度的抽象性还造成了某些结构的无法还原。伯利语篇的技术性体现在大量使用名词化语法隐喻建立时间技术性术语和时间分类术语上。较高程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技术性使得伯利的历史语篇更加接近科学语篇。通过对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语法研究,发现霍林西德较多使用一致型式的词汇语法来解释历史。一致形式包括并列和从属连词。并列和因果连接词使得因果关系局限在时间框架里。因果连接词连接叙述两个包含具体历史事件的小句,小句的参与者往往是具体历史人物,解释的概括程度较低。伯利较多使用隐喻形式的词汇语法来解释历史。隐喻形式的词汇语法有反真实条件句、外在和内在因果过程参与者、外在和内在因果过程、因果环境和因果环境关系过程。因果关系词汇语法从一致型向隐喻型的转变说明了伯利历史语篇中间因果关系摆脱时间关系的限制,成为语篇重要的组织手段。使用反真实条件句是科学和学术语篇常用的表示作者对不同实验条件所产生可能结果的推测。伯利较多使用反真实条件句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解释性的推测。外在因果和内在因果是科学语篇经常使用的表示解释的词汇语法。外在因果过程参与者把原因和结果从因果连接词变成名词,使因果关系以实体的面貌出现,外在因果过程参与者可以成为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抽象的事物代替具人物,历史解释进而从具体走向抽象。外在因果过程把原因和结果从因果连接词变成动词,可以在抽象的事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抽象的事物代替具体人物,历史解释进而从具体走向抽象。霍林西德历史语篇虽然也出现外在因果过程,但是过程前后的参与者是具体人物,显然解释程度不如伯利。内在因果过程参与者和内在因果过程体现了历史学家对历史证据和历史事实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只有在历史学科科学化之后,只有在历史写作建立在历史证据和历史事实基础上之后,内在因果过程参与者和内在因果过程的使用才会大量出现,伯利语篇大量出现内在因果过程参与者和内在因果过程体现了高度解释性。因果环境可以在抽象的原因和事件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了历史语篇的解释性。因果环境关系过程的使用主要出现在科学、地理和经济学等解释性质的语篇中间,伯利通过这个过程对抽象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解释性的增强使得伯利的历史语篇更加接近科学语篇。通过对情态和人称的词汇语法的研究,发现霍林西德语篇较多使用认识盖然性的情态动词、现象动词、外接小句和第一人称I和第二人称you。与之相反伯利的语篇更多使用认识必然性的情态动词、表示寻求表述准确和保护作者观点的情态附加语、名词化情态、研究型动词和第一人称we和祈使句。这些表示情态和人称的词汇语法的变化表明了近代历史学家情态立场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比起霍林西德伯利对过去更加肯定,较多从演绎而非猜测得出结论,较多使用证据、分析、数据和事实而非外界观点证实命题和得出结论,伯利更加试图寻找历史事实的准确性的表述,同时使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表述留有余地。虽然可以看到伯利比起霍林西德更加强调解释,但他试图以隐性的声音把解释传递给读者。这一切都反映了伯利语篇的情态和人称表达上向着科学语篇的方向靠拢,迎合了近代历史学科学化的趋势。本文从功能语法角度对霍林西德和伯利的历史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近代历史语篇受到历史学科学变化在词汇语法上产生的转变。19世纪历史学方法、历史学思想和历史学专业化更加接近自然科学的模式,对历史语篇的词汇语法产生了影响,19世纪的历史语篇通过语言的作用更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解释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在词汇语法特征上更加接近科学语篇和学术语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仿石粉刷修缮工艺研究[J]. 华中建筑 2020(05)
- [2].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现状与保护建议[J]. 中国文化遗产 2017(01)
- [3].某近代历史建筑质量鉴定和加固建议[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7(05)
- [4].新兴中小城市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 山西教育(教学) 2010(09)
- [5].武汉大学近代历史建筑营造技术研究[J]. 华中建筑 2013(03)
- [6].城市近代历史资源的利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南京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10)
- [7].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J]. 学术研究 2011(09)
- [8].浙江渔歌与大连近代历史[J].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2(00)
- [9].大连近代历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现代交际 2019(02)
- [10].论广东近代历史的特点和影响[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03)
- [11].大连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现代交际 2018(17)
- [12].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3].为什么民营企业家是最优秀的[J].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1(02)
- [14].默顿提出科学精神特质的近代历史依据[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9)
- [15].城市快速发展下对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保护的探索——以青岛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4)
- [16].某市近代历史建筑加固技术研究[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5(11)
- [17].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探窥[J].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00)
- [18].河南近代历史公园遗产的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08)
- [19].试论中国坚持主动作为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历史必然[J]. 新西部 2019(23)
- [20].与时俱进,瑕不掩瑜——评《上海百科全书》(二〇一〇)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J]. 东吴学术 2013(01)
- [21].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清醒剂”[J]. 人民论坛 2016(19)
- [22].从近代历史看“和谐社会”在当代建成的必然性[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02)
- [23].某近代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4(09)
- [24].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以武汉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为例[J]. 中外建筑 2010(11)
- [25].论清末民初的侠义之风[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6].论近代历史变迁中的中国文化转型[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06)
- [27].冬季辽宁近代历史建筑的劣化形态及机理研究[J]. 施工技术 2017(S1)
- [28].天津近代历史名校文化特色研究——以南开和耀华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6(03)
- [29].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6)
- [30].权利的社会价值[J]. 人权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