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中的公共政策考量 ——以最高法院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司法解释为考察对象

法律解释中的公共政策考量 ——以最高法院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司法解释为考察对象

论文摘要

在金融危机的社会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党中央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文件,要求司法裁判必须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对司法裁判提出“社会效果”的要求,旨在通过司法解释将公共政策转化为司法政策,并进一步内化到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律解释过程中的政策考量因素明显有所增加,这首先是迫于非常态的社会现实与常态下的法律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而具有灵活性、时空性的公共政策则恰恰能够降低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其次是基于规则之治的固有不足,以及政策和法律具有自由、正义、秩序等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在非常态的社会现实下,公共政策正逐渐成为法律解释的“背景规范”或成为解释的对象之一。故法律解释除了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往返流转之外,还需要在“规范与政策”之间往返流转,即同时在事实、规范与政策三者之间往返流转,才能最终获得一个妥当的解释结果(此处“规范”特指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文本),这就是“政策标准”的法律解释思维过程。然而,公共政策并不像制定主体所预期的那样,基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它的实施往往会引发预料之外的意外风险,即“政策反弹”现象。在公共政策介入法律解释过程之后,倘若得不到妥当的权衡和处理,那么公共政策的意外风险就很有可能会通过法律的适用过程进一步的扩散至整个社会,不仅将会直接损害到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会在深层次上使民众的法律信仰造成一定的缺失,这都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对公共政策的入侵必须予以相应的限制才才能防患于未然。笔者采取了法律解释方法的路径,试图从原则标准和政策标准的对比中指出,在法律解释中对政策因素的考量必须以原则标准为基础,尊重法治原则,并且在公平正义的价值指引下进行,这是分别对公共政策介入条件和程度的限制。惟有如此,才能在“规范”和“政策”之间通过不断的反思均衡达到“重叠共识”,才能防范公共政策的意外风险及其扩撒,才能最终取得最佳的法律解释效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社会效果"与"公共政策"
  • 第一节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 第二节 社会效果和公共政策的相吻合
  • 第三节 公共政策及其特征
  • 一、政治学及公共政策学中的公共政策
  • (一) 西方学者的界定
  • (二) 我国学者的界定
  • 二、法学中的公共政策
  •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
  • (一)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
  • (二) 公共政策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 (三) 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为何会进入法律解释过程
  • 第一节 公共政策进入法律解释过程的社会根据
  • 一、非常态的社会现实与常态下的法律之间的冲突
  • 二、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灵活性的政策之间的契合
  • 三、中国语境下"政策治国"的治理传统
  • 第二节 公共政策进入法律解释过程中的理论根据
  • 一、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 二、规则之治的局限性
  • (一) 法律的滞后性
  • (二) 法律的模糊性
  • (三) 法律漏洞的不可避免
  • 第四章 公共政策进入司法解释过程的法治风险
  • 第一节 公共政策自身的意外风险
  • 一、公共政策的先天不足
  • 二、公共政策的后天不良
  • 三、政策反弹的个案分析
  • 第二节 通过司法裁判进一步扩散
  • 第五章 公共政策进入法律解释过程的路径与操作
  • 第一节 现有观点的简要梳理
  • 第二节 原则标准和政策标准
  • 第三节 孙斯坦的"背景规范"
  • 第四节 "背景规范"的借鉴理由
  • 第五节 "事实—规范—政策"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律解释制度中的法院角色[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法律解释的功能分析——以罗马法律解释为视角[J]. 南海法学 2019(01)
    • [3].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及进路[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3)
    • [4].法律解释在司法实务中的选择探究[J]. 法制博览 2019(22)
    • [5].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与局限性[J]. 法制与社会 2018(11)
    • [6].浅析法律解释的目的与功能[J]. 经贸实践 2018(07)
    • [7].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探析[J]. 法制博览 2018(25)
    • [8].法律解释主体间配合关系的反思与重构[J]. 学术探索 2018(09)
    • [9].方法论意义下的法律解释目标[J]. 法制博览 2017(11)
    • [10].误判是比赛的一部分吗?——一个足球界问题的法律解释学解读[J]. 法制博览 2017(30)
    • [11].对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思考与研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03)
    • [12].法律解释还是法律解释的证立?[J]. 求是学刊 2014(06)
    • [13].论疑难案件的法律解释[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14].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以及其运用幅度的限制[J]. 法制博览 2015(10)
    • [15].法律解释中的词义[J]. 法律方法 2019(01)
    • [16].浅议中国法律解释制度[J]. 学周刊 2011(36)
    • [17].浅论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J]. 祖国 2017(21)
    • [18].法律解释“方法”的非自足性[J]. 法律方法 2016(02)
    • [19].法律解释的方法性原则——对四种法律解释方法性原则之方法属性的辩驳与重构[J]. 人大法律评论 2016(03)
    • [20].从许霆案谈法律解释的目的[J]. 山西青年 2017(12)
    • [21].法律解释的价值导向思维[J]. 法律方法 2017(01)
    • [22].“法律解释”的制度设计与功能优化[J]. 法律方法 2017(01)
    • [23].论民国统一解释法令制度及其历史启示[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24].法律解释客观性之考究——有感于《法学方法论》[J]. 长江丛刊 2017(30)
    • [25].论法律解释之本质[J]. 法律史评论 2012(00)
    • [26].法律解释的立场之辨——就《法律解释的范式批判》与姜福东商榷[J]. 法律方法 2012(00)
    • [27].权威的解释与解释的权威——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秩序的和平革命延展至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司法姿态[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0(00)
    • [28].法律解释的目标[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 [29].目的主义对文本主义的优位性:中国前气候变化立法时代的法律解释路径[J]. 世界环境 2020(01)
    • [30].“非法占用耕地罪”的法释辨析[J]. 中国土地 2019(06)

    标签:;  ;  ;  ;  ;  

    法律解释中的公共政策考量 ——以最高法院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司法解释为考察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