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

论文摘要

辽宁省西部属于低山丘陵区,为著名的燕山山脉之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区,北邻兴蒙古生代造山带。本文是从区内前中生代地质构造背景入手,分别对区内构造格局、裂陷与伸展作用、挤压与收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板内造山带构造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辽西型板内造山过程及形成机制。区内中生代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强烈,且远离该时期的板块边缘,与其西邻的燕山地区相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内造山带。它是在前寒武纪克拉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前中生代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中新元古代拗拉槽和古生代(包括部分三叠系)克拉通稳定盖层发育三个阶段;中生代开始地壳活化,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进入了板内造山作用阶段。早期构造演化属于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中晚期属于太平洋构造域;在早期近东西向的构造-岩浆岩带之上叠加了中生代晚期新生的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又叠加了许多以结晶基底和中酸性侵入岩为核的垂向隆升构造,构成了本区中生代基本构造格局。辽西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强烈,伸展和收缩作用多期交替;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北北东脆性断裂所控制的、由隆起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盆岭构造和多期次褶皱及逆冲断裂发育;反映了中生代早期主压应力为南北向,晚期为南东-北西向的应力场特征。此外,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表现为多旋回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在每个旋回内岩浆具有从偏基性岩到偏酸、碱性岩的演化规律;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呈带状分布,受同期断裂控制。本区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印支运动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幕、燕山运动划分四个构造幕。本区中生代经历了始造山期、主造山早期、主造山晚期和造山期后(重造山期)的板内造山过程。其造山作用机制是复杂的、非单一的、多阶段的、多方向的;远离板块边缘,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只是构成大的构造环境,地球内部物质的垂向调整、幔源物质和热流的上升是板内造山作用的主因;重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切向力是形成板内造山带表层构造的不可忽视的力源;边界力主要作用于板块的边缘及附近,而位于板内,边界力的有效传递不能解释板内的构造变形及强烈的岩浆活动,相比之下,体力的作用起到主导作用。

论文目录

  • 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1 绪言
  • 1.1 国内外有关板内造山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 研究区范围及以往工作评述
  • 1.3 选题选区依据
  • 2 辽西地区前中生代地质构造背景
  • 2.1 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 2.2 中新元古代坳拉槽演化阶段
  • 2.3 古生代克拉通盖层发育阶段
  • 3 辽西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格局
  • 3.1 大地构造位置及地貌景观
  • 3.2 中生代地层系统及不整合界面与构造层
  • 3.3 中生代构造运动的期、幕划分
  • 3.4 中生代区域构造格局及主要断裂特征
  • 4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 4.1 辽西中生代裂陷作用与裂陷阶段的划分
  • 4.2 辽西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伸展构造特征和类型
  • 4.3 变质核杂岩
  • 4.4 辽西中生代盆地及盆岭构造
  • 5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挤压作用与收缩构造
  • 5.1 中三叠世末挤压作用与收缩构造
  • 5.2 晚三叠世末挤压作用和收缩构造
  • 5.3 早侏罗世末挤压作用和收缩构造
  • 5.4 晚侏罗世末挤压作用和收缩构造
  • 5.5 早白垩世末挤压作用及收缩构造
  • 5.6 白垩纪末挤压作用及收缩构造
  • 6 辽西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岩浆岩带
  • 6.1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
  • 6.2 辽西中生代侵入岩
  • 6.3 辽西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
  • 7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的基本特征、构造演化及造山作用机制
  • 7.1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带的基本特点
  • 7.2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
  • 7.3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机制
  • 7.4 对辽西型板内造山带研究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 8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发表论文情况
  • 2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泰宁地区中志留世辉绿岩脉成因及对陆内造山作用的制约[J]. 地球科学 2020(03)
    • [2].东北地区复合造山作用与松辽盆地深部找藏方向探讨[J]. 地质找矿论丛 2012(01)
    • [3].从深部背景看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J]. 地质学报 2020(08)
    • [4].大陆边缘增生造山作用[J]. 地学前缘 2009(03)
    • [5].从板缘碰撞到陆内造山:华南东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J]. 地球科学 2018(02)
    • [6].北极区域构造对沉积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J]. 极地研究 2020(02)
    • [7].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1)
    • [8].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分析[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3)
    • [9].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 [10].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J]. 岩石学报 2020(08)
    • [11].构造动力体制与复合造山作用——兼论三江复合造山带时空演化[J]. 岩石学报 2013(04)
    • [12].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J]. 地球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