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MOS基础信息在分局铁路运输中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焦荣亮[1](2015)在《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各种运输方式不断兴起,使得铁路运输在市场中份额实际呈现不断下降主要趋势。铁路货物物流运输在传统运输方式下已不能获得可观良好效益,在这种情形下,发展现代物流是铁路货运业在运输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必要途径,为此,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铁路货场传统意义上业务办理更加突显出落后趋势,很难与高速发展现代物流接轨。铁路货场物流发展当务之重是调整运输市场计划和运作方式,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来适应货主需求和市场发展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铁路货运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如铁路货运特征与分类、现代物流、传统物流、供应链以与第三方物流等。其次,对我国铁路货运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概述,并对其与现代物流中心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和分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归纳出铁路货运业发展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再次,详细论述了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三个具体模式:构建铁路物流虚拟性联盟、组建区域性物流小集团、组建全国性物流大集团。用模糊评价法对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选择具体路径进行实证化分析。并且以北京铁路局丰台货运中心为案例,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具体测算。结果显示出,北京铁路局发展现代物流最优模式为:构建铁路物流虚拟性联盟。最后,针对铁路货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具体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铁路货运业拓展现代物流相关对策与建议。包括认真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切实加强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铁路运输规模化,加快物流人才扎实培养等等。我国国内目前对现代物流发展准备是有很多不足,没有对现代物流有很多认识,导致我国现代物流业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最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调整,煤炭、矿石大宗原材料、粗加工材料、半成品货源特别适合进行铁路远距离运输,然而如今所占运输比重却大幅下降。相反,一些批量小、个体轻、产品附加值很高、时效性相比较高货源所占运输比重却大幅上升了。因此,上诉现象在一个侧面表明了铁路货场技术水平滞后,难以与高速发展现代物流趋势相接轨。眼下要求是调整运输市场计划及运作方式,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以便适应货主需求与市场发展需要。相比较于其它竞争对手而言,航空运输在速度上有绝对优势,公路运输在便捷性上有一定优势,而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如此看来,铁路运输并无较大优势,所以如果不进行改革促进发展,难以达到效益最大化,而且也不能满足货主日益增长物流需求,铁路运输在现代各种运输方式中优势展现并不乐观。
李敏[2](2014)在《数据仓库在铁路运输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决策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运输秩序、提高运输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的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大幅度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益。但是以前我国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相关的各种铁路信息系统和统计数据分散、庞杂,无法满足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对于决策支持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上述需要,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构建了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解决了系统构建中的的若干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技术等目前在物流信息系统中运用的比较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梳理出技术发展的脉络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些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运用的现状,并对现有技术中各种不同的方法方案进行比较。继而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依托数据仓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力图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并为铁路系统的各级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其中重点研究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中两个子系统,即综合运输指标数据集市和客运数据集市,包括数据源的分析、数据源抽取方案设计、数据集市的模型设计、以及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和加载方案设计。并分别针对综合运输指标数据集市和客运数据集市,研究了其在决策活动中的各种应用,包括报表应用、OLAP应用、预测应用和数据挖掘应用等。
龚晓曼[3](2013)在《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自备车(本文所写的铁路自备车即为企业自备货车)的投入使用缓和了铁路运输企业通货车种不足的困境,但由于有关铁路自备车应用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部门管理观念及手段的落后,使得铁路自备车在现阶段的应用管理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并缺乏生产经营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沟通的数据共享平台。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物联网基本知识;接着对铁路自备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给出我国现有与自备车管理有关的信息系统,分析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对生产经营企业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并对建立铁路自备乍管理信息系统的利弊进行阐述。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两者之间不同的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物联网技术建立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下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并阐述了系统中铁路运输企业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功能模型及系统的层次模型,编程实现了数据共享平台即铁路自备车服务中心。在数据共享平台,生产经营企业可以上传空车信息,结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上注册企业提供的需求车预约和现车申请功能,铁路运输企业就可以定位全路货源的位置信息与发送站段信息:再与生产经营企业协商并达成运输协议,就可以充分利用铁路自备空车,为双方带来共同利益。文章最后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双向测距工作原理及短报文功能,提出在完善心用于铁路车辆的智能北斗车载终端的基础上,使基最终可以通过北斗星网直接与铁道部调度中心进行双向通信;通过手机绑定,还可以解决用户对运行基间车辆位置的定位追踪。
孙汉武[4](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杨友兰[5](2009)在《异构环境下的铁路货运集成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由于铁路系统内部业务比较复杂,目前存在许多分散的信息系统,无法为客户提供整体的信息服务。本文设计了在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客户服务系统,将铁路已存在的各个货运环节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还提供网上受理的服务平台。本文着重论述了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网络架构、模块描述及构建策略,对铁路货运网上交易模式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行了探索。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研究背景,并介绍了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章讨论、分析了国内铁路货物运输的业务背景。从铁路货运的现状和铁路货运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传统铁路货物运输模式和铁路货物运输集成客户服务系统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三章阐述了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的系统设计。分析了系统的业务需求,进行了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软件设计。第四章阐述了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的实现。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描述了系统运行环境、软件展示、安全技术,分析本系统异构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第五章对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陈东明[6](2008)在《广梅汕铁路货运营销策略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广梅汕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滑和铁路货运营销意识落后、结构不均衡、运力与需求矛盾突出、环节多、市场意识差等形势,采取文献检索与分析、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比较研究以及实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市场营销发展规律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客户服务、价格管理等相关理论发展,提出铁路货运目标市场、大客户和定价机制。通过对广梅汕铁路货运市场进行SWOT分析,阐述了路网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指出存在观念障碍、传统铁路体制障碍、资金障碍和产品障碍;面临运输市场需求扩大、货运市场空间大、外部合作机会增加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市场竞争挑战,进一步明确了广梅汕货运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通过对近年来在服务质量认证、视觉形象识别、营销机制改革、营销信息化、大客户服务、价格杠杆发挥等实践和梅州水泥铁路运输流失案例分析,结合货运市场新变化提出广梅汕铁路的营销目标,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广梅汕铁路货物运输营销提出建立营销项目组团承包机制、开发货运新产品和发展货运代理、进行客户服务流程再造、实施规范和灵活定价、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货物运输效率、以构筑信息平台为基础发展电子商务的营销组合和具体实施步骤的设想,对解决广梅汕货运发展问题提供解决途径,为加快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提供有益探讨。
陈钟[7](2010)在《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调、有机结合、连接通畅、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过程由单一方式向多样化发展,运输工具由简单机械向现代智能化发展,而人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往往要使用多种运输工具才能实现,因此运输生产本身就要求把多种运输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运输过程。从运输业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种运输方式一方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这两种要求交织在一起,使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迈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主要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通过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势,打破行政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推动综合运输发展,以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动态过程;是交通运输业实现新跨越的主动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仍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外对交通运输业发展进行的研究很多,但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从运输效率和智能交通的角度,系统全面地研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首先对国外综合运输体系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得出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启示。然后使用系统论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结构效果模型、灰色GM(1,N)模型、DEA模型和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方向是运用信息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国际综合运输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智能交通系统这一概念。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综合利用所有相关先进技术,综合开发相关交通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由此产生整体提高路网利用率的增值效应。其中,交通信息的综合开发与服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现阶段各种交通模式的信息化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还没有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系统内部在建立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们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信息孤岛要想实现通信与共享,甚至更为有效地利用信息及其它资源,信息集成是唯一的手段。本文在论述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提出了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设计了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结构。最后,提出了建设和完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吴利军[8](2007)在《利用SOA技术构建铁路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目的是研究SOA技术在铁路中如何运用,并且从需求、扩展性、灵活性等方面来说明SOA技术能够建立一种全新架构的铁路信息系统。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总结和分析,理论结合实际。从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历程和现存信息系统的介绍入手,分析了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需求动态性造成系统不稳定,系统建设初期规划对后期发展的限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面向服务的架构方法。本文介绍了架构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SOA架构理念。SOA架构理念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重用性、可扩展性。这些特性正是铁路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本文重点是如何利用SOA技术建设铁路信息系统,并在文章中从服务需求分析、服务建立、服务契约定义等基础层面出发,阐述如何在铁路信息系统中引入SOA技术,并且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部分给出了示例性的说明,这些是本文的创新点。通过对客服信息系统的模拟构建,将SOA技术实例化到一个简单的系统模型之中。通过模型的运作,说明了SOA技术能够构建一个灵活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都很强的铁路信息系统。
杨栩[9](2007)在《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针对当前铁路货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总体战略目标,对建设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把货运市场分析与货运生产分析相结合,阐述了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论述了如何构建铁路局货运管理综合数据平台;研究了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设计。在铁路局货运经营管理工作中货运市场和货运生产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铁路局货运市场分析和铁路局货运生产分析两个大方面阐述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把货主按货物流向、运量、品类、运输方式、吨收入率等指标划分为若干个货主群,使每个货主群具有相似的运输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得到某个流向上的各品类货物的运量有多少,即货流细分。根据货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货车类型,再根据这种货车装运该种货物时的货车平均静载重,就可以把货流细分得到的运量换算为装车数,再把装车数与货物流向相结合就形成了车流,即车流细分。根据列车编成辆数和到发站技术作业条件,可以确定某一车流能否开行列车以及开行的列数,从而形成运输产品。本文给出了由客户细分到货流细分再到车流细分最后形成运输产品的系统总体设计思想,系统设计思想改进了现行铁路货运管理信息系统重视铁路内部货运生产分析忽视货运市场分析的现状。论文论述了铁路局货运管理综合数据平台的构建方法。原始货票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整合发送货票、到达货票、十八点、FMOS、货调、市场信息等货运管理相关信息源,实现了信息的多维分析,为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改进了现行铁路货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质量标准不规范的问题。论文研究了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细分、货运需求量预测、货流细分、车流细分、运量及货车运用指标分析、货运收入指标分析、重点物资台帐管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初步解决了现行铁路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
吴飞[10](2006)在《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数据仓库时,集成的数据是进一步分析、统计和数据挖掘的基础。另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必须是共享、可重用的,而不是造成了新的信息孤岛。而数据仓库中现有的ETL方案只能在语法、结构层次上集成数据,无法解决数据的共享、重用、以及语义上集成的问题;ETL的过程非常繁琐,没有智能化,工作量巨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数据仓库中一种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重点解决了集成中的语义异构问题。提出了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异构集成的框架与总体流程:首先建立领域本体,在领域本体的指导下建立数据源的全局本体,各数据源分别建立局部本体,然后通过数据源局部本体与全局本体间的映射得到映射关系,再通过本体推理,得出隐含的语义关系,用最终的语义映射关系来指导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过程,实现数据仓库语义程度以及智能化的异构数据集成。在领域本体方面,研究了一个铁路货运营销CRM的领域本体,采用了W3C推荐的OWL作为本体表示语言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本体的ETLT具——OntoETL,并结合铁路货运营销系统,利用本体异构集成的技术,详细分析和设计了货运营销CRM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过程。
二、FMOS基础信息在分局铁路运输中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MOS基础信息在分局铁路运输中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相关理论概述 |
2.1 铁路货运相关理论概述 |
2.2 现代物流相关理论概述 |
2.3 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可行性 |
2.4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
3. 铁路货运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铁路货运现状概述 |
3.2 铁路运输作用 |
3.3 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
3.4 铁路货运站与现代物流中心联系与区别 |
3.5 铁路货物运输中存在具体问题 |
3.6 铁路货运融入和发展现代物流机遇 |
4. 铁路货运业拓展现代物流发展需求分析及选择 |
4.1 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
4.2 铁路货运业拓展现代物流发展模式需求分析 |
4.3 铁路货运业现代物流发展模式选择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
4.4 铁路货运业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评价指标选取 |
4.5 案例分析:北京铁路局丰台货运中心物流现状分析及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具体路径 |
4.6 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功能 |
5. 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具体策略 |
5.1 铁路货场物流功能拓展可采取措施 |
5.2 铁路货运业拓展现代物流实施策略 |
5.3 铁路货运业拓展现代物流保障措施 |
5.4 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需要解决问题及方针 |
5.5 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思路与对策 |
6.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6.2 本文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
附录 2 |
(2)数据仓库在铁路运输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我国铁路运输决策的基本情况 |
1.1.2 选题背景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
第2章 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 |
2.1 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 |
2.2 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 |
2.3 数据仓库的数据源 |
2.4 数据仓库的数据清洗、整理和加载(ETL)策略 |
2.5 SAS数据仓库的存储与管理策略 |
2.6 数据挖掘技术 |
2.7 客运/货运数据仓库系统的集成 |
2.8 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的原型系统 |
第3章 综合运输指标数据集市的设计和应用 |
3.1 数据源的分析 |
3.2 综合运输指标数据集市的模型设计 |
3.3 综合运输指标的ETL方案设计 |
3.4 建立数据仓库更新的时间机制 |
3.5 综合运输指标数据集市的决策支持应用 |
第4章 客运数据集市的设计 |
4.1 铁路客运信息数据源的分析 |
4.2 数据源抽取方案设计 |
4.3 客运数据集市的模型设计 |
4.4 数据清洗/整理/加载方案设计 |
第5章 客运数据集市的决策支持应用 |
5.1 报表应用 |
5.2 OLAP应用 |
5.3 客流预测应用 |
5.4 数据挖掘应用 |
5.5 其它应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物联网 |
2.1 物联网的概念 |
2.2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
2.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
2.4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自备车的管理概述 |
3.1 铁路自备车管理的规章制度 |
3.2 铁路自备车的管理现状 |
3.2.1 现有与铁路自备车管理有关的信息系统 |
3.2.2 生产经营企业对运用自备车的管理现状 |
3.3 构建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及技术需求 |
3.3.1 建立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3.2 物联网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 |
4.1 铁路自备车各管理部门的需求分析 |
4.1.1 铁路部门管理者的需求 |
4.1.2 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需求 |
4.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
4.2.1 总体功能结构 |
4.2.2 系统中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功能 |
4.2.3 系统中生产经营企业对自备车的管理功能 |
4.3 基于物联网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层次模型 |
4.3.1 感知层 |
4.3.2 网络层 |
4.3.3 应用层 |
4.4 数据共享平台 |
4.4.1 用户主要功能设计 |
4.4.2 平台主要界面设计 |
4.4.3 利用平台解决铁路自备空车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物联网技术在自备罐车定位追踪中的应用分析 |
5.1 基于北斗卫星的铁路自备罐车的定位追踪 |
5.1.1 实行自备罐车定位追踪的可行性分析 |
5.1.2 自备罐车定位追踪的解决方案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4)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
4.1 用户分类 |
4.2 用户需求 |
4.3 数据需求 |
4.4 业务流程分析 |
4.5 数据流程分析 |
4.5 平台功能需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5.1 平台建设目标 |
5.2 平台总体设计 |
5.3 平台功能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接口设计 |
5.6 运行环境设计 |
5.7 安全设计 |
5.8 关键技术研究 |
5.9 技术创新点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应用实例 |
7.1 项目背景简介 |
7.2 系统建设情况 |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
7.6 系统运行效果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
1 移动设备 |
2 固定设备 |
3 自然灾害 |
4 视频监控 |
5 应急救援 |
(5)异构环境下的铁路货运集成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意义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应用背景 |
2.1 铁路货运体系及其客户服务 |
2.1.1 铁路背景 |
2.1.2 铁路货运业务模式 |
2.1.3 铁路货运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 |
2.2 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的业务模式 |
2.2.1 传统铁路货物运输市场商业模式现状 |
2.2.2 新型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分析 |
2.2.3 铁路货运集成客户服务系统的意义 |
2.3 铁路货物运输异构模式的研究 |
2.3.1 相关业务系统和相关业务数据访问 |
2.3.2 系统异构 |
2.3.3 数据异构 |
第三章 异构环境下的铁路货运集成客服系统设计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1.1 系统角色 |
3.1.2 系统功能模块概述 |
3.2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系统层次结构 |
3.3.2 系统硬件架构 |
3.3.3 系统软件架构 |
3.4 系统功能设计 |
3.4.1 系统角色 |
3.4.2 货物运输网上受理 |
3.4.3 到发货物的追踪查询 |
3.4.4 运价查询模块 |
3.4.5 信息发布 |
3.4.6 基础信息 |
3.4.7 在线反馈 |
3.4.8 营销分析 |
3.5 系统软件设计 |
3.5.1 软件总体结构 |
3.5.2 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 |
3.5.3 网上交易流程 |
第四章 异构环境下的铁路货运集成客服系统实现 |
4.1 系统实现中的相关技术介绍 |
4.1.1 J2EE技术 |
4.1.2 AMTrix技术 |
4.1.3 MQSerise |
4.2 系统架构实现 |
4.3 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
4.3.1 基础功能 |
4.3.2 网上受理 |
4.3.3 运价查询 |
4.3.4 货物追踪 |
4.3.5 营销分析 |
4.4 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
4.4.1 AMTrix对报文转发的实现 |
4.4.2 MQSerise对跨地区报文转发的实现 |
4.5 安全技术 |
4.5.1 铁路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 |
4.5.2 认证与统一登录 |
4.5.3 接入与访问 |
4.5.4 访问安全 |
4.5.5 用户认证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5.2.1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广梅汕铁路货运营销策略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的组织机构 |
第二章 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
2.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
2.2 铁路货运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
2.2.1 货运市场细分 |
2.2.2 铁路货运市场细分 |
2.2.3 铁路货运目标市场 |
2.3 铁路货运大客户营销 |
2.4 铁路货物运输运价确定机制 |
第三章 铁路在货运市场上的基本状况 |
3.1 货运市场需求 |
3.2 铁路货运市场供给 |
3.3 铁路在货运市场中面临严峻挑战 |
第四章 广梅汕铁路货运市场分析 |
4.1 货运市场营销的优势 |
4.1.1 路网优势 |
4.1.2 区域优势 |
4.1.3 资源优势 |
4.1.4 体制优势 |
4.2 货运市场营销的劣势 |
4.2.1 观念障碍 |
4.2.2 传统铁路体制障碍 |
4.2.3 资金障碍 |
4.2.4 产品和技术障碍 |
4.3 货运市场营销的机遇 |
4.3.1 运输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
4.3.2 铁路运输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
4.3.3 外部合作机会增加 |
4.4 货运市场营销的威胁 |
4.5 广梅汕铁路货运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
第五章 广梅汕铁路货运营销实践 |
5.1 营销机制改革 |
5.1.1 专业化营销改革 |
5.1.2 组团承包经营 |
5.2 建设货运信息平台 |
5.2.1 集装箱一口价 INTRANET管理系统 |
5.2.2 互联网站货运信息平台 |
5.3 实施货运大客户服务策略 |
5.3.1 营造以客为尊氛围 |
5.3.2 提供差异化服务 |
5.3.3 持续改进诚信营销 |
5.3.4 实施走出去战略请回流失客户 |
5.3.5 成立客户服务中心提供贴心服务 |
5.4 广梅汕铁路价格下浮策略运用 |
5.4.1 以抢占铁路运输市场确定运价 |
5.4.2 结合企业成本和利润确定运价 |
5.4.3 “随行就市”灵活调整价格 |
5.4.4 认真执行“国家明定价格” |
5.5 广梅汕铁路2007年货物运输情况分析 |
5.6 梅州水泥铁路运输流失案例 |
5.6.1 案例介绍 |
5.6.2 案例分析 |
第六章 广梅汕货运市场营销的定位和对策 |
6.1 货运市场出现新变化 |
6.1.1 对铁路货运市场营销不利因素 |
6.1.2 对铁路货运市场营销有利因素 |
6.2 货运营销的新目标市场 |
6.3 未来一段时间营销措施和实施步骤的设想 |
6.3.1 建立营销项目组团承包机制 |
6.3.2 开发货运新产品和发展货运代理 |
6.3.3 进行客户服务流程再造 |
6.3.4 实施规范和灵活定价 |
6.3.5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
6.3.6 以构筑信息平台为基础发展电子商务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附件一 |
附件二 |
(7)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体系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体系结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综述 |
2.1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综述 |
2.1.1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趋势 |
2.1.2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研究综述 |
2.2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启示 |
2.3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
2.3.1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历程 |
2.3.2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现状 |
2.3.3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 |
2.4 综合运输体系内涵 |
2.5 本章小结 |
3 综合运输一体化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础 |
3.1 系统论中的结构效果模型 |
3.2 系统论中的灰色GM(1,N)模型 |
3.3 系统论中的数据包络分析(DEA)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系统分析 |
4.1 结构效果模型在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合理化分析中的运用 |
4.2 灰色GM(1,N)模型在综合运输体系协调性分析中的应用 |
4.3 DEA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
4.3.1 运输效率的内涵 |
4.3.2 运输效率的区分 |
4.3.3 综合运输体系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
4.3.4 我国运输资源投入——产出分析 |
4.3.5 运输效率计算与评价 |
4.3.6 评价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5.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5.1.2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
5.2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 |
5.2.1 铁路运输 |
5.2.2 公路运输 |
5.2.3 水路运输 |
5.2.4 航空运输 |
5.2.5 管道运输 |
5.2.6 城市枢纽 |
5.3 各种运输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分析 |
5.3.1 土地占用 |
5.3.2 能源消耗 |
5.3.3 环境影响 |
5.3.4 交通安全及运输损失 |
5.3.5 总体评价 |
6 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趋势——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 |
6.1 交通运输信息化与智能化理论 |
6.1.1 信息化促进技术进步带动综合运输发展 |
6.1.2 交通运输信息化与智能化 |
6.2 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概述 |
6.2.1 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 |
6.2.2 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结构研究的意义 |
6.3 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必要性 |
6.4 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设计 |
6.4.1 系统体系结构 |
6.4.2 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内容 |
6.4.3 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设计 |
6.5 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战略目标 |
6.5.1 我国发展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方针 |
6.5.2 我国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 |
6.6 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
6.7 发展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需要考虑的若干因素 |
6.8 本章小结 |
7 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
7.1 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 |
7.2 加快港口发展 |
7.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促进物流与综合运输共同发展 |
7.4 加速市场改革,尽快建立健全运输市场体系 |
7.5 充分发挥政府、法律法规的作用 |
7.6 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
7.6.1 新型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
7.6.2 新型管理体制基本模式的特点和实现的步骤 |
7.7 本章小结 |
8 主要结论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1 主要观点和结论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3 本章小结 |
9 参考文献 |
10 附表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利用SOA技术构建铁路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没有统一的软件架构规划 |
1.1.2 没有统一的系统开发标准 |
1.2 国外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
2 我国铁路信息系统 |
2.1 我国铁路信息化情况 |
2.1.1 我国铁路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2.1.2 铁路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
2.2 我国铁路信息系统简介 |
2.2.1 铁路信息系统的总体层次 |
2.2.2 铁路信息系统选介 |
2.3 我国铁路信息系统技术特点 |
3 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SOA)及其发展 |
3.1 系统架构概述 |
3.1.1 系统架构的含义 |
3.1.2 系统架构的重要作用 |
3.2 SOA理念 |
3.2.1 SOA的概念 |
3.2.2 SOA的特点 |
3.2.3 SOA发展概况 |
4 SOA技术在铁路信息系统中的运用研究 |
4.1 采用 SOA 技术进行系统构建的原因 |
4.1.1 系统整合的需要 |
4.1.2 系统扩展的需要 |
4.2 应用 SOA 技术构建铁路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 |
4.2.1 详尽可靠的需求分析 |
4.2.2 服务的分析 |
4.2.3 服务契约定义与服务接口的建立 |
4.2.4 基于铁路信息系统服务的服务总线建立 |
4.3 服务整合与网络化 |
5 SOA技术在铁路信息系统中运用案例研究 |
5.1 客运专线客服信息系统服务功能简介 |
5.1.1 信息查询服务 |
5.1.2 业务受理服务 |
5.1.3 信息发布服务 |
5.1.4 客户关系管理 |
5.2 客服信息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
5.2.1 信息的获取 |
5.2.2 信息的存储 |
5.2.3 信息的传递 |
5.3 客服信息系统的设计 |
5.3.1 设计目标 |
5.3.2 系统架构模型设计 |
5.4 客服信息系统的实现 |
5.4.1 平台工具和数据库的选择 |
5.4.2 三层架构的建立 |
5.4.3 Web服务的实现与提供 |
5.4.4 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结论 |
6 SOA技术在铁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现状 |
2.2 现行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1 设计思想有待提升 |
2.2.2 数据共享程度低 |
2.2.3 数据标准不规范 |
2.2.4 决策功能不完善 |
2.3 论文研究重点 |
2.3.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2.3.2 铁路局货运管理综合数据平台 |
2.3.3 完善辅助决策功能 |
3 构建铁路局货运管理综合数据平台 |
3.1 建设基础 |
3.2 建设目标 |
3.3 体系结构 |
3.4 功能概述 |
3.4.1 数据采集 |
3.4.2 数据整合 |
3.4.3 数据分析利用 |
3.5 数据标准规范 |
3.5.1 数据完整性 |
3.5.2 数据时效性 |
3.5.3 数据安全性 |
3.5.4 数据采集日志 |
4 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功能设计 |
4.1 客户关系管理思想是系统的指导思想 |
4.1.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
4.1.2 数据库营销 |
4.2 货运市场分析功能设计 |
4.2.1 客户细分功能设计 |
4.2.2 货运需求量预测 |
4.3 货运生产分析功能设计 |
4.3.1 货流细分功能设计 |
4.3.2 车流细分功能设计 |
4.3.3 运量及货车运用指标分析功能设计 |
4.3.4 货运收入指标分析功能设计 |
4.3.5 重点物资台帐管理功能设计 |
5 北京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
5.1 系统概述 |
5.2 系统主要功能 |
5.2.1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
5.2.2 系统功能简介 |
5.3 系统运行效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作者简历 |
(10)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目前 DW系统中异构数据集成方案的不足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 |
第2章 数据集成和本体论相关概念和技术 |
2.1 数据集成 |
2.1.1 数据集成的概念与目的 |
2.1.2 数据集成的必要性 |
2.1.3 数据集成的主要方式 |
2.2 数据仓库相关概念 |
2.2.1 数据仓库产生 |
2.2.2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集成 |
2.2.3 联机分析处理 |
2.3 本体论 |
2.3.1 本体概念 |
2.3.2 本体映射 |
2.3.3 本体推理 |
第3章 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框架设计 |
3.1 整体框架总述 |
3.2 本体构建 |
3.2.1 建立领域本体 |
3.2.2 建立数据源全局本体 |
3.2.3 建立数据源局部本体 |
3.3 异构数据集成过程 |
3.3.1 集成中的本体映射方法 |
3.3.2 集成中的语义推理 |
3.3.3 集成的工具——OntoETL |
3.3.4 集成过程举例分析 |
第4章 本体异构集成框架在铁路货运营销 CRM中的应用 |
4.1 铁路货运营销 CRM介绍 |
4.2 铁路货运营销 CRM用户需求分析 |
4.2.1 功能需求分析 |
4.2.2 源系统基础数据分析 |
4.3 异构集成的基础——本体设计 |
4.3.1 领域本体设计 |
4.3.2 数据源本体设计 |
4.4 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设计 |
4.4.1 概念设计 |
4.4.2 基于货运营销 CRM本体建立维数据模型 |
4.4.3 OntoETL工具设计与应用 |
4.5 OLAP分析与系统优点总结 |
4.5.1 OLAP分析 |
4.5.2 系统优点总结 |
第5章 结束语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FMOS基础信息在分局铁路运输中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研究[D]. 焦荣亮.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2]数据仓库在铁路运输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D]. 李敏.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3]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龚晓曼. 西南交通大学, 2013(S2)
- [4]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5]异构环境下的铁路货运集成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友兰. 复旦大学, 2009(11)
- [6]广梅汕铁路货运营销策略与实践研究[D]. 陈东明. 中南大学, 2008(04)
- [7]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研究[D]. 陈钟.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1)
- [8]利用SOA技术构建铁路信息系统的研究[D]. 吴利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 [9]铁路局货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栩.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10]数据仓库中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D]. 吴飞. 江苏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