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检验科甘肃省酒泉市735000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检验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再将疾病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0)和重症组(n=40)。对比疾病组、正常组以及轻症组、重症组的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疾病组淀粉酶(621.21±64.15U/L)、脂肪酶(1025.21±113.35U/L)、C反应蛋白(43.26±5.10mg/L)水平高于正常组,重症组的淀粉酶(782.15±91.34U/L)、脂肪酶(1350.24±126.54U/L)、C反应蛋白(52.58±5.17mg/L)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C反应蛋白、脂肪酶、淀粉酶三项血清指标不但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还可作为病情评估指标。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脂肪酶;淀粉酶;急性胰腺炎

消化系统急腹症中,百分之十左右都为急性胰腺炎[1],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持续升高,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重症和轻症两种,前种发病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2],死亡率更高,后遗症多,后者容易治愈,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十分关键。本文为了探讨C反应蛋白、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检验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选取患者共80例,详细内容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疾病组”,就诊时间为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再选取同期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组”,将存在高血压病史、合并感染、重要脏器疾病、循环衰竭、其他急腹症的患者排除,将“疾病组”中的80例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40例/组。

重症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19例(共40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23±4.10)岁。

轻症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18例(共4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5.51±4.05)岁。

正常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20例(共40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5.42±4.12)岁。

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数据有差异,但差异不大(p值>0.05)。

1.2方法

采集每位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ml,静置后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五分钟,分离出血清。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用速率法检验,C反应蛋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疾病组、正常组两组的血清淀粉酶含量、脂肪酶含量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

比较疾病组中轻症组和重症组两组的血清淀粉酶含量、脂肪酶含量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x±s)的形式表示血清淀粉酶含量、脂肪酶含量、C反应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并用t值检验。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若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则用P<0.05表示,反之为P>0.05。

2结果

2.1疾病组与正常组对比

对比发现,疾病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含量、脂肪酶含量、C反应蛋白水平都比正常组体检者要高,p值小于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疾病组与正常组对比结果(`x±s,n=40)

注:数据组间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目前尚未研究出比较清晰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使得多种胰酶被激活,胰腺细胞自身溶解,引发炎症反应,属于综合征。患病之后,体内的白细胞被过度激活,增加氧自由基、炎症递质释放量[3],加重病情,损害组织器官,危及生命。重症胰腺炎的预后较差,即使生命得以挽救,也会有较多后遗症[4],而轻症胰腺炎只要对症治疗,就可早期康复,因此在病情加重前就确诊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比较常用的方式,随着生化检测仪器的更新改进,实验室检查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的青睐,主要因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人体中存在大量的酶类物质[5],研究证明,血清中的淀粉酶会在患急性胰腺炎后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发病后的六小时到十二小时之间[6],三天后会逐渐降低,可见早期诊断中检查淀粉酶含量有必要,但是,患有其他急腹症,例如胆囊炎、胆石症等,血清中的淀粉酶含量也会升高[7],可见淀粉酶在疾病的诊断中无特异性。脂肪酶由胰腺泡合成得到,积聚在十二指肠中,当组织器官受损后,会堵塞胰腺管,迫使脂肪酶转移到血液中[8],可淀粉酶相比,脂肪酶升高时间更后,一般在发病后的三天左右,但持续时间更长。C反应蛋白属于炎症指标,组织受损时,其水平升高明显,而急性胰腺炎存在炎症反应,因此患病后C反应蛋白会显著升高。

结果部分数据显示,疾病组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都比正常组高,并且重症组数据高于轻症组,p值小于0.05。

由此可知,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不但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还可评估病情,建议联合检验。

【参考文献】:

[1]刘雨晴.血清C反应蛋白、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2):276-278.

[2]王海燕.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27-28.

[3]陈斌.C反应蛋白、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298-300.

[4]李孝才.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58-460.

[5]王松江,李怡静.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联合测定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022-1024.

[6]方欢欢,熊姿,王文娟.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对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3):304-307.

[7]柯贵宝,刘哲,徐云滢.L—FABP和NAG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15,41(4):263-264.

[8]柯贵宝,胡小丽,马龙.KIM-1和Cys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15,19(2):314-316.

标签:;  ;  ;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