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会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滋病,CD4~+T细胞,机会性感染,病毒载量
机会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娜丽,马臻,赵文江[1](2019)在《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中的CD4+T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随访6个月,统计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患者例数和类型,分析CD4+T细胞与机会性感染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于6个月内发生机会性感染,感染率为53.12%。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细菌性肺炎(30.88%)、肺孢子菌肺炎(22.06%)和口腔念珠菌感染(16.18%)。发生机会性感染或病毒载量≥104/ml的患者CD4+T细胞水平均显着低于未发生机会性感染或病毒载量<104/ml的患者(均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100个/μl和病毒载量≥104/ml均是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CD4+T细胞水平降低可增加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应对其进行常规检测,避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1期)
黄萍[2](2019)在《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O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8例新发现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4次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后1个月是否出现OIS分为OIS组(n=8)及非OIS组(n=20)。比较两组4次测量的CD4~+T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1、△2、△3),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例(△1%、△2%、△3%),并对上述指标预测OIS发生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OIS组在第3次及第4次测量时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非OIS组(P<0.05)。OIS组的△1、△2、△3、△1%、△2%、△3%均高于非OIS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2、△3、△1%、△2%、△3%的ROC曲线面积较大,同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大提示新发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发生OIS的风险增高,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改变情况有利于预测OIS发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周彬,刘怡[3](2019)在《针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情况。方法对2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观察分析患者的感染种类、感染部位和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与机会性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检验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115例(57.50%),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80例(40.00%),其他感染种类(慢性肠炎感染、肺孢子菌肺炎、肺外结核病、败血症、隐球菌脑炎、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和感染性腹泻等)5例(2.50%);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122例(61.00%),口腔部位72例(36.00%),其他感染部位(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表层、皮肤黏膜组织、生殖道、血液系统等)6例(3.00%);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162例,占81.00%,>200个/μl的38例(19.00%)。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状况表现复杂多样,而且会随着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感染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程芳,蒋贤高,刘赛朵,叶新春,施伎蝉[4](2019)在《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监测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首诊发现的HIV感染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4次监测后1个月是否出现机会性感染分为发生机会性感染组(OIS组,n=8)及未发生机会性感染组(NOIS组,n=20)。对比两组4次重复测量CD4+T细胞数量、[(第1次CD4+T细胞数量)-(第2次CD4+T细胞数量),即△1]、[(第2次CD4+T细胞数量)-(第3次CD4+T细胞数量),即△2]、[(第3次CD4+T细胞数量)-(第4次CD4+T细胞数量),即△3)]、[(第1次-第2次)/第1次×100%,即△1%]、[(第2次-第3次)/第2次×100%,即△2%]、[(第3次-第4次)/第3次×100%,即△3%],同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OIS组第3次及第4次测量的CD4+T细胞数量均显着低于NOI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4.37,均P<0.05)。OIS组的△1、△2、△3、△1%、△2%、△3%均高于NO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9、2.18、2.47、7.21、2.47、5.08,均P<0.05)。经分析显示,△2、△3、△1%、△2%、△3%的ROC曲线面积较大,同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结论通过连续监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改变情况,CD4+T淋巴细胞数量突然下降幅度较大,很有可能提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有可能发生机会性感染,需积极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覃江龙,秦英梅,卢亦波,廖柏明,蓝健[5](2019)在《广西艾滋病马尔尼菲蓝状菌机会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西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机会性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6 95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筛选出血液或骨髓马尔尼菲蓝状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为15.60%(1 085/6 956)。各年龄组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中壮年为主。男性感染率为16.29%,女性为13.36%,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同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细胞计数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0 cells/μL者感染率最高(33.03%)。桂东地区感染率最高(20.72%),桂北地区最低(12.70%)。季节里4月份感染率最高(22.31%)。结论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的感染率为15.60%,作为广西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上需要加强对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毛静鑫[6](2019)在《北京市顺义区门诊机会性筛查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门诊机会性筛查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本地区宫颈癌一级预防提供相应参考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总感染率18.2%(2894/15849),单个亚型感染率13.3%,混合感染率4.9%。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感染率前叁位亚型均为52型,16型,58型。HPV感染率呈现两个年龄感染高峰期,分别为≤20岁组和51-60岁组,21-30岁感染率最低(14.0%),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8.8%),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顺义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常见亚型为52,16,58型,高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加强该地区有性生活女性的HPV筛查工作,有助于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4期)
兰云[7](2019)在《268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相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艾滋病患者的各项病例资料。分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检测所有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胸闷气急等。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93例患者死亡,175例患者存活。268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20×103/μ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20~80×10~3/μL、>80×10~3/μL的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实施系统、规范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马怡[8](2019)在《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登记在册的的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308例患者依次进行病原学检查、痰涂片及分支杆菌培养、疱疹病毒检测、弓形虫抗体检测及其他相关细菌或真菌感染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疾病种类、感染部位、多部位感染结果及感染病死率进行分析,据此来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308例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疾病种类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细菌性肺炎55.19%、口腔念珠菌病40.25%和肺孢子菌肺炎25.97%。308例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呼吸道61.04%、口腔41.56%和中枢神经系统5.19%。308例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其中2个部位感染的患者132例,3个部位感染的患者38例。308例患者中,死亡172例,死亡率55.84%,共包括重症肺炎170例(细菌性肺炎128例和肺孢子菌肺炎42例)、弓形虫脑病1例、败血症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疾病种类为细菌性肺炎、口腔念珠菌病和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且患者的单个感染部位比例与多个感染部位发生比例相当,但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感染率进行控制,依次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1期)
陈七一,许东海,魏连贵,吕志彬,李晶晶[9](2019)在《颅内环形强化病变在艾滋病机会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颅内环形强化病变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的诊断及鉴别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7年本院AIDS患者合并颅内感染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标准为MRI增强扫描发现脑内病变,并在临床试验性治疗好转或经手术活检证实的患者。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病例29例,其中弓形虫脑病9例,脑结核13例,神经梅毒2例,细菌性脑脓肿2例,隐球菌脑病3例。CD4+计数中位数为34cells/ul。AIDS颅内感染病变主要分布区域以大脑灰白交界区、基底节区为主,不同感染构成比例略有差异。多发粟粒结节在脑结核多见,其他多呈环形病变。特征性征象如:弓形虫脑病出现偏心性靶征(33.3%),近中线侧壁增厚(20.5%),脑结核呈簇状分布融合呈分隔样、分叶状(25.9%),隐球菌胶样囊病变(100%)。弓形虫脑病、脑结核、脑脓肿病变周围水肿明显(76.9%、67.9%、75%)。弥散加权成像DWI(b=1000)弓形虫脑病高信号显示率(5.1%)低于其他感染病变(约50%)。结论对于艾滋病患者,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病因复杂,在出现特征性的MR征象时对提示病因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韦汉芬[10](2019)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HIV)血液透析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影响。方法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4.1~2018.3.31本院42例HIV感染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培养自我护理能力,从认知、心理、行为方面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随访与咨询,并对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4.8%低于对照组19.1%,观察组未感染率95.2%高于对照组8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HIV透析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机会性感染意外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机会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O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8例新发现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4次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后1个月是否出现OIS分为OIS组(n=8)及非OIS组(n=20)。比较两组4次测量的CD4~+T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1、△2、△3),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例(△1%、△2%、△3%),并对上述指标预测OIS发生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OIS组在第3次及第4次测量时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非OIS组(P<0.05)。OIS组的△1、△2、△3、△1%、△2%、△3%均高于非OIS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2、△3、△1%、△2%、△3%的ROC曲线面积较大,同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大提示新发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发生OIS的风险增高,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改变情况有利于预测OIS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会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娜丽,马臻,赵文江.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2].黄萍.连续监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J].广西医学.2019
[3].周彬,刘怡.针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程芳,蒋贤高,刘赛朵,叶新春,施伎蝉.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5].覃江龙,秦英梅,卢亦波,廖柏明,蓝健.广西艾滋病马尔尼菲蓝状菌机会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9
[6].毛静鑫.北京市顺义区门诊机会性筛查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兰云.268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8].马怡.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2019
[9].陈七一,许东海,魏连贵,吕志彬,李晶晶.颅内环形强化病变在艾滋病机会感染中的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10].韦汉芬.护理干预对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