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社区:居民网上办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现[1](2021)在《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着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的目标。对于基层政府来说,提高治理能力和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管理。尤其是“放管服”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精简权力服务事项的同时,下放大量审批权限到基层,导致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公共服务提供量剧增之间的矛盾凸显。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来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提升政府效能,增强基层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济南市天桥区是济南市成立最早的中心城区,辖区内中小微企业主体量居全市第一,同时又是济南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散地。近年来其经济发展总量和发展活力长期落后于其他主要区县,政府直属部门分散行政、各自为政的行政服务审批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审批服务需求。为实现天桥转型升级、跨越崛起,天桥区委、区政府深挖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内涵,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态势,在放权上求落实,在管理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深度学习地市先进经验,按照服务对象需求导向调整公共服务实施,通过实行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构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以自我革命引领动能转化,努力打造具有天桥特色的服务型政府。本文正是以天桥区行政服务改革为基础,对中外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概念、内容等,在总结取得成效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发展的合理化建议。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结合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济南市天桥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阐述了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采取的措施、特点、取得的成效,归纳出目前改革存在的不足,例如政府各部门协同性不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体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经验,结合天桥区现状,提出了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一体化、规范化、均等化水平、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估及循环改进机制、引导公民及社会主体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议,以期从标准化视角提出行政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构建起了解民意、尊重民意、体现民意的服务型政府机构。
赖晶晶[2](2021)在《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社区警务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条件下智慧警务的崛起,为社区警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智慧社区警务模式成为必然,并已显示出特定的优势。从宏观上看,警务的“智慧化”不仅会给基层警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更为解决新问题带来了新的方法和策略。随着智慧警务作为推动警务工作创新样态被顺利推出,智慧社区警务也成为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条件下的警务新选择,成熟又行之有效的社区警务理论为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智慧警务引领下,多地公安机关对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不断实践探索,成为警务运行模式构建中实现社区警务新效能弯道超车的“加速器”。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驱动,公安机关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经过不懈努力,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样态与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清晰。基于各地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从目标、导向、机制、体系四个方面对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求,明确了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构建目标是推动基层治安治理智慧化;预测性警务是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构建导向;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构建机制则必须满足建立健全智能防范研判机制、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精准打击防控机制、科学考评管理机制等要素。智慧社区警务模式构建的体系架构需要以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为条件。通过智慧社区警务实践模式的常态化与非常态化的两种样态,分别对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构建效果进行了验证。其常态化样态,选取了F分局智慧化的实践操作与运行状态;非常态化样态则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区警务运行状态进行了应急状态与防控常态化下的操作为实证。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践及其在运行中的检验,不仅证明了社区警务的智慧化手段行之有效,且充满后劲,未来将大有发展之必要。如同任何一项警务创新的逻辑发展顺序一致,智慧社区警务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扰与困难。在实践探索中,智慧社区警务的发展如何直面问题并适应信息化时代条件的新要求,本文也提出了对智慧社区警务模式样态的完备与优化路径的个人意见。智慧社区警务是智慧警务的一个侧面,也是新时代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对公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积极回应。智慧社区警务模式建设已是新时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更多期待,满足广大民众新需求的大势所趋,也是构建平安中国建设的需要。智慧社区警务作为一种基层社区治理方式与治理形态,不仅推动着基层警务改革,更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夏恩强[3](2021)在《南宁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研究 ——以金湖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城市社区治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全面高效地采集居民信息,并经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后转换为社区治理的精准决策,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当下,“智能化”作为我国城市社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已经在多个地区开始了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建设,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治理智能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譬如上海碧云社区、广州珠光街社区以及深圳福田区社区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参考。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建设起步较晚,尚且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每个城市社区的情况都不一样,很难形成一套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社区治理智能化模式。因此每个城市社区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智能化治理,这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实施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实践研究,发现相比于发达地区来说,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实施社区治理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阻碍。一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过于依赖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不足。二是对于市民的信息化宣传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使用和操作智能化系统相对困难,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三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缺乏多元的融资渠道,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导致社区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不完善以及功能优化不足。四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通常是一两个部门在努力,其他部门处于“观望”的状态,跨部门业务协同乏力,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建设中来,不少社区内存在着多个职能系统独立运行的情况,社区业务办理依旧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五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规划不足、精细化程度低,没有考虑老人群体的实际情况,简单推行“一刀切”的服务标准。由于存在着上述问题,本文引用数字治理理论和技术执行框架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搭建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借鉴国内上海市社区治理智能化的成功经验,提出针对南宁市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行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孟琦[4](2021)在《济南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研究》文中认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其强有力的载体与支撑,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社会保障目标的有力保障。社保经办机构能力的提升关系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到亿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关系到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事统筹层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承担了大量公共服务项目,也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经办机构数量增加,人员配置不科学、流动性大、基层服务人才缺乏,制约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基层业务群众对于社保机构服务能力,尤其便利群众、综合业务办理能力、服务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给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带来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全部政策都要落实到管理能力与服务方面,职责和使命重大。现在基层服务机构能力发展滞后,服务质量与社保制度完善不相匹配,严重阻碍着社保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因此提升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能力水平则是社保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不断完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以济南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实地资料,从内部管理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两方面,分析当地基层机构的发展现状、内部管理能力、对外服务能力。通过问卷及访谈汇总得出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实际水平与群众期望方面的差距,从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包含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能力不强影响服务水平、社保政策对外宣传能力弱影响群众知晓率、人社业务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机构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慢影响服务效率,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包含机构改革不彻底影响人员队伍建设、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影响服务效果、信息化办公进展慢影响效率提升、区域情况较为复杂影响业务办理进行系统分析论述。同时文章通过美国、澳大利亚、陕西、北京多地社保机构发展特点、创新点、发展优势、能力提升方式方法进行借鉴,并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收集数据,根据X区社保经办机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人员招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升软硬件水平、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严格规范管理等建议,力求推进基层社保机构服务能力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提升,开启社保经办机构能力提升改革的新篇章,推进社保服务体系全覆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朱拓星[5](2020)在《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各地区按照有关要求深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应对全球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对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究是发展网上政务服务的基础是极具意义的一环,完善网上政务服务,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是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全面发展也极具实践意义。论文研究遵循问题提出—理论基础—分析框架—研究对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选取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研究基础,起到对本研究的指导和解释作用;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网上政务服务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网上服务能力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1.服务方式完备能力,反映要点主要从“渠道可达”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要求;2.服务事项覆盖能力,反映要点主要从“事项可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要求;3.办事指南准确能力,反映要点主要从“指南可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要求;4.在线办理成熟能力,反映要点主要从“业务可办”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要求;5.在线服务成效能力,反映要点主要从“效能可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要求。进一步结合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现状,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网上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网上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制度、统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动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的覆盖度和准确度、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与应用、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六个方面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刘敏[6](2020)在《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等研究理论,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社会公众对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调查结果,对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当前九原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地方政府认识程度、人才建设、财力支持及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几个方面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做法,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江冬冬[7](2020)在《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随之改变,尤其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区警务的信息化发展,即使得社区警务——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从职业化向信息化转变。也正因为这种变化,对基层社区警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警务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一新变化。如此才能在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蚌埠市作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在投入方面、重视程度、信息化水平、群众参与等层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于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该市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经验,进而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为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务实的政策建议。论文从六部分展开论述。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与社区警务建设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铺陈。第一章,介绍了信息化社区警务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文的分析找到切入点。第二章,主要对蚌埠市社区警务的建设现状进行描述,并将其建设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的各自特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研究认为蚌埠市社区警务的硬件设施仍待完善,社区警务室分布不均衡,社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不佳。接着,又仔细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思想观念的滞后,组织管理模式与制度设计不科学,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不充分,社区民警信息素养不高,社会合力尚未形成共同阻滞了蚌埠市社区警务的信息化建设。第四章,总结提炼国内外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模式和经验,以期为推进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的信息化提供经验参考。第五章,在前面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可行路径。认为,唯有提升各方思想认识,重塑社区警务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社区警务保障机制,全面提升社区警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社会参与合理,才有可能推进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提升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辛娜娜[8](2020)在《邹平市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保经办服务能力水平关系到政府组织的有效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政府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社保政策时要能够保持思路清晰;作为社会保险业务的具体办理者在办理社保业务时,要能保证规范高效;作为广大参保群众的服务者在服务群众时,要能做到心贴百姓。作为政府社保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在当前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梳理这些现实问题和找到有效提升社保服务能力的突破路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从总体结构上,本文将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表现聚焦在公众对社保服务的满意度上,将能力提升的根本聚焦在社会保险经办的自身的管理上,根据新公共服务、政府知识管理和绩效管理三种基本理论,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等方法,阐述了邹平市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内在问题,结合上述理论、先进经验和访谈建议,探索出了有效提升邹平市社保机构服务能力水平的具体方法和实用对策。在具体内容上,本文经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得出,邹平市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五险经办分立、征收分离;人员配备不足,员工倦怠情绪高;业务权限管理落后,风险防范意识差;社区服务平台不健全,业务下沉不畅;经办权限管理混乱,风险防范意识差;网上服务不够智能便捷,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和历史存留问题都是其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经办模式、人力资源配置、经办平台建设、内部风险防范、信息化程度等各方面都与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背后的影响因素是综合且复杂的,必须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探索出了构建全覆盖社保服务体系、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灵活用人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注重宣传沟通六个有效提升路径,希望能够切实提升邹平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吉佳玲[9](2020)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研究 ——以浙江省W市L区“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文中认为政务服务是一项政府特有的职能,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载体,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部门中存在的“经济人”特征、部门间的“碎片化”这些现象凸显了政务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在政务服务供给过程中,基层政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基层政府能否有效的提供政务服务事关政务服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本文认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是对协同供给的几大要件进行整合、协调和合作。首先,本文在界定核心概念的时候,解释清了什么是基层政务服务与协同供给,将协同供给的几大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协同供给的支撑点——供需匹配的理念、政府部门间与社会的整合、人员间的整合、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供给监督制度的建立;其次,阐述了整体性治理理论,并探讨了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中的适用性,为论证基层政务服务实现协同供给作出理论铺垫,并建构了整体性治理治理视角下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五个维度;再次,借助浙江省W市L区的协同供给基层政务服务的典型探索,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以数字和技术深化推进协同供给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基层政务服务供给的整体效用与个体效用。然后,归纳出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特点,破与立结合为动力、自助与他助相结合、技术与制度协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响应与回应相结合。最后,在整体性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理念、主体、制度、能力和平台的部分碎片化缺陷,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结合对W市L区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实践情况的调研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总结为强任务型弱共同体理念、社会资本、利益平衡和协调能力四种因素。为此,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整合来打破部门壁垒,破解“碎片化”的难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推进政务服务供给向基层的延伸,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白丽娜[10](2020)在《“互联网+政务”背景下重庆市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正式开启了“互联网+”的时代大幕。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的表述出现了六次,这表明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走向深度融合,“互联网+”将全面融入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和政府体制机制创新之中。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保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执行政府保险政策、落实各项社保待遇的社保经办机构,其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代表政府的形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社保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不足、网上社保平台应用程度不高等公共服务能力问题,尚未充分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提升社保经办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促进社保工作更加系统高效,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内部管理能力与对外服务能力两方面入手,深入调研渝北区社保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存在的五大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以“互联网+政务”走在前面的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北京、深圳、福州三个地方社保经办机构的做法为借鉴,提出针对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思路,可为其他同类系统借鉴。期待在学术上能进一步丰富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探索,在实践上能为我国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在运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信息化社区:居民网上办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社区:居民网上办事(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拟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公共服务 |
2.1.2 标准和标准化 |
2.1.3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 |
2.2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 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过程 |
3.1.1 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背景 |
3.1.2 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方案 |
3.1.3 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主要内容 |
3.1.4 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创建特色亮点 |
3.2 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效 |
3.2.1 增效提速明显 |
3.2.2 服务能力升级 |
3.2.3 服务满意度增强 |
3.2.4 对外形象提升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开展不彻底 |
4.1.2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建设发展不平衡 |
4.1.3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
4.1.4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宣传推广不深入 |
4.2 主要原因 |
4.2.1 标准化建设制度设计不足 |
4.2.2 传统的层级壁垒、部门壁垒阻碍权力共享 |
4.2.3 缺乏用户思维,没有形成用户导向型管理文化 |
4.2.4 政府实践缺乏与社会良性互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
5.1 国外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 |
5.1.1 英国——构建“样本公约”模式 |
5.1.2 美国——搭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5.1.3 澳大利亚——形成政策质询机制 |
5.2 国内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 |
5.2.1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 |
5.2.2 天津市基层质监局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 |
5.2.3 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 |
5.3 经验与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6.1 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一体化、规范化、均等化水平 |
6.2 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估及循环改进机制 |
6.3 引导公民及社会主体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 |
6.3.1 发挥12345 市民热线沟通作用,构建公民有序参与机制 |
6.3.2 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6.4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机制 |
6.4.1 规范网络平台 |
6.4.2 引入扁平化监管、精准化考核的人员管理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访谈提纲 |
附录 B: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2)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综述 |
1.2.1 基本概念 |
1.2.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2 智慧社区警务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 |
2.1 智慧社区警务的理论选择 |
2.1.1 治理理论 |
2.1.2 流程再造理论 |
2.1.3 大数据理论 |
2.2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践选择 |
2.2.1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
2.2.2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发展创新 |
3 智慧社区警务模式构建 |
3.1 构建目标:推动基层治安治理智慧化 |
3.1.1 工作主体智慧化发展 |
3.1.2 运行流程智慧化发展 |
3.1.3 服务内容智慧化发展 |
3.2 构建导向:预测性警务 |
3.2.1 违法犯罪预测导向 |
3.2.2 民意诉求预测导向 |
3.3 构建机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
3.3.1 智能防范研判机制 |
3.3.2 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
3.3.3 精准打击预防机制 |
3.3.4 科学考评管理机制 |
3.4 构建体系:完备智慧社区警务架构 |
4 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样态与实践检验 |
4.1 常态化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样态——以S市F分局为例 |
4.1.1 S市F分局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现状 |
4.1.2 S市F分局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特点 |
4.1.3 S市F分局智慧社区警务运行的困扰 |
4.2 非常态化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样态——以疫情防控为例 |
4.2.1 智慧社区警务助力疫情防控 |
4.2.2 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借鉴 |
5 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的现实优化路径 |
5.1 推进智慧水平适应能力:强化技术机制建设 |
5.2 提升运用科技手段能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
5.3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保障 |
5.4 提升智慧警务建设效能:加强智慧警务宣传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020 法治日报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之智慧警务汇总表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南宁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研究 ——以金湖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个案研究法 |
3.调查研究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社区 |
2.社区治理 |
3.社区治理智能化 |
4.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 |
(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
1.推行治理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2.推行治理智能化是巩固党基层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
3.推行治理智能化是改善传统社区治理的必然要求 |
(三)研究理论基础 |
1.数字治理理论 |
2.技术执行框架理论 |
三、南宁市金湖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金湖社区及其治理的基本架构 |
(二)南宁市金湖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1.金湖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历程 |
2.金湖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举措 |
3.南宁市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具体表现:以“智慧南湖”APP为例 |
(三)建设成效 |
1.优化了社区信息采集的效率 |
2.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
3.创新了社区管理机制 |
四、南宁金湖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过于依赖政府主导 |
2.社区治理主体信息化素质能力不强 |
3.社区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尚未完善 |
4.社区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
5.社区治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全能型政府的惯性制约 |
2.信息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不足 |
3.地方经济发展落后 |
4.基层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制约 |
5.规划决策不民主 |
五、上海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 |
(一)上海碧云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历程 |
1.调研论证阶段 |
2.平台建设阶段 |
3.服务完善阶段 |
(二)碧云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举措 |
1.制定总体实施规划 |
2.提升公众信息化素质 |
3.政府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 |
4.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数据资源 |
(三)碧云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具体表现—以“碧云大管家”为例 |
(四)启示 |
六、南宁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
(一)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 |
1.完善激励引导举措,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
2.转变政府角色,打造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 |
(二)提升社区治理主体信息化素质能力 |
1.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机制 |
2.加大社区居民信息技术宣传培训力度 |
(三)完善社区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 |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财政投入 |
2.依托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运营 |
(四)理顺条块关系,健全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
1.建立统一领导机制,推进条块业务协同 |
2.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部门数据开放、共享 |
(五)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程度 |
1.提升规划决策民主性,有效推进供需平衡 |
2.加强规划决策统筹考虑,注重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 |
七、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济南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社保经办机构 |
2.1.2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 |
2.2.2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2.2.3 智慧政府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 |
3.1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服务机构现状 |
3.2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调查 |
3.2.1 调查问卷制定及实施 |
3.2.2 问卷调查情况描述 |
3.3 工作人员调查问卷汇总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存在问题 |
4.1.1 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能力不强影响服务水平 |
4.1.2 社保政策对外宣传能力弱影响群众知晓率 |
4.1.3 人社业务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
4.1.4 机构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慢影响服务效率 |
4.2 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机构改革不彻底影响人员队伍建设 |
4.2.2 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影响服务效果 |
4.2.3 信息化办公进展慢影响效率提升 |
4.2.4 区域情况较为复杂影响业务办理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5.1 国外经验 |
5.1.1 美国社保经办机构服务情况 |
5.1.2 澳大利亚社保经办服务机构情况 |
5.2 国内经验 |
5.2.1 陕西省垂直模式 |
5.2.2 北京市属地化管理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升济南市X区社保经办服务能力的建议 |
6.1 加强人员招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
6.2 增加资金投入提升服务设施水平 |
6.3 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
6.4 规范经办大厅服务流程提升群众满意度 |
6.5 丰富宣传形式和内容提升政策知晓度 |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政务服务 |
二、网上政务服务 |
三、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三节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分析框架 |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分析 |
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构成 |
第二章 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现状 |
第一节 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机构及职能 |
一、昆明市官渡区基本情况 |
二、网上政务服务主体 |
三、网上政务服务客体 |
第二节 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
一、政务服务网站 |
二、网上审批大厅 |
第三节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维度分析 |
一、网上服务方式完备能力 |
二、网上服务事项覆盖能力 |
三、网上办事指南准确能力 |
四、网上在线服务成熟能力 |
五、网上在线服务成效能力 |
第三章 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还不完善 |
一、网上政务服务相关制度操作层面存在瓶颈 |
二、网上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尚待规范 |
第二节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不完善 |
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纵向建设系统性不强 |
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横向建设统筹不到位 |
第三节 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的覆盖度和准确度不高 |
一、网上政务服务事项覆盖面不广 |
二、网上政务服务事精准度不高 |
第四节 网上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较低 |
一、现有平台建设没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
二、平台建设创新不足 |
第五节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机制缺失 |
一、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价缺乏有效组织开展 |
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标准不规范 |
三、评估评价结果运用不到位 |
第四章 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制度 |
一、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为保障 |
二、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促进体制顺畅 |
三、以目标考核促进工作推进 |
第二节 统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 |
一、强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顶层设计 |
二、升级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
第三节 大力推动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
一、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程序标准化 |
二、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关键环节 |
第四节 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的覆盖度和准确度 |
一、进一步加强网上政务服务事项覆盖度 |
二、进一步优化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准确度 |
第五节 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与应用 |
一、对照评估标准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
二、实现基本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 |
三、强化数据对接成果运用 |
第六节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 |
一、构建网上政务平台服务新形式 |
二、推动深化数据应用的新范式 |
三、创新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新方式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国外研究现状 |
(1)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内容的研究 |
(2)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属性的研究 |
2.国内研究现状 |
(1)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内容的研究 |
(2)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属性研究 |
(3)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路径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文献研究法 |
3.问卷调查法 |
(四)研究内容、创新点和难点 |
1.研究内容 |
2.研究的创新点 |
3.研究的难点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 |
1.社会保障 |
2.公共服务 |
(二)理论依据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2.多中心治理理论 |
3.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1.供给内容日益丰富充实 |
2.供给主体日趋发展壮大 |
3.供给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
4.供给方式不断改革创新 |
5.供给效果逐渐贴合需求 |
(二)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
1.供给总量仍显不足 |
2.供给效率不高 |
3.供给结构不合理 |
4.供给质量不高 |
5.供给主体单一 |
三、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认识不到位 |
(二)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建设重视不足 |
(三)地方财力制约着社会保障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发展 |
(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
四、地方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国内经验借鉴 |
(一)无锡市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 |
(二)杭州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
(三)成都市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
(四)苏州市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 |
五、改善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理念 |
1.政府职能应从“管制”转变为“服务” |
2.“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
1.推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务公开制度 |
2.建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表达参与机制 |
3.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
(三)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监督考核机制 |
1.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 |
2.加强绩效管理与问责 |
(四)建立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机制 |
1.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机制 |
2.推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
(五)加强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人力财力支持 |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2.加大地方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7)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相关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 |
二、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信息化 |
二、社区警务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问题导向警务理论 |
二、公共治理理论 |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二章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的实践 |
第一节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历程 |
一、萌芽阶段 |
二、探索阶段 |
三、发展阶段 |
第二节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成效 |
一、社区警务设施设备升级 |
二、社区警务管理网络化 |
三、社区民警队伍建设有成效 |
四、社区警务制度日益完善 |
五、社区警务信息化创新成效显着 |
第三章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社区警务设施设备仍待完善 |
二、社区警务室布局不均衡 |
三、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 |
四、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欠佳 |
第二节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思想观念滞后 |
二、管理模式与制度设计不科学 |
三、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不充分 |
四、社区民警信息素养较低 |
五、社会参与合力尚未形成 |
第四章 国内外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
一、美国的“片儿警”制度 |
二、日本的“交番所”制度 |
三、新加坡警察的“邻里”特色 |
四、国外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二节 国内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
一、北京顺义区的社区警务建设 |
二、上海普陀区的社区警务建设 |
三、广东广州市的社区警务建设 |
四、国内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五章 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提高各方思想认识 |
一、强化领导责任意识 |
二、转变社区民警思想观念 |
三、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
第二节 重构社区警务管理的目标与理念 |
一、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
二、树立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三节 健全社区警务保障机制 |
一、保障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
二、加强社区警务的人才队伍建设 |
三、重构社区警务人员培训机制 |
四、完善社区警务人员的考评机制 |
第四节 全面提升社区警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
一、创新信息收集与应用方式 |
二、建设社区警务信息化平台 |
三、完善社区警务的信息质量体系 |
第五节 打造社会参与合力 |
一、落实群防群治制度 |
二、实现社区警务信息共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邹平市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社保经办机构 |
2.1.2 基层社保经办机构 |
2.1.3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 |
2.2 研究理论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政府知识管理理论 |
2.2.3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邹平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3.1 邹平市社保事业发展历程 |
3.1.1 邹平市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沿革 |
3.1.2 邹平市社保经办机构发展沿革 |
3.2 当前邹平市社保经办机构概况 |
3.2.1 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机构设置状况 |
3.2.2 社保经办机构基础服务设施状况 |
3.2.3 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事项取得成绩 |
3.3 邹平市社保经办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举措 |
3.3.1 向基层下沉业务 |
3.3.2 试行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 |
3.3.3 大力开展提升社保服务效能的调研 |
3.4 邹平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水平调查结果分析 |
3.4.1 调查问卷设计 |
3.4.2 访谈设计 |
3.4.3 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邹平市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制约因素 |
4.1 职能划转后五险分立,征收分离 |
4.2 社区、村级社保平台建设滞后,存在服务盲区 |
4.3 经办机构内部培训沟通效果差,业务下沉不畅 |
4.4 经办人员配备整体不均衡,职业倦怠情绪高 |
4.5 经办权限管理混乱,信息系统防控薄弱 |
4.6 社保内部系统各异,网上经办服务量不高 |
第5章 邹平市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议 |
5.1 构建覆盖全市的社保服务体系 |
5.1.1 加强社区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建设 |
5.1.2 合理向社区放权,业务适当下沉最基层 |
5.2 创新社保经办服务模式 |
5.2.1 梳理再造业务流程,扩大全市通办事项 |
5.2.2 推广线上帮办代办模式,设立社区帮办代办点 |
5.3 灵活全市社保系统用人管理制度 |
5.3.1 合理配备人员数量,动态调整人员结构 |
5.3.2 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经办能力 |
5.3.3 提高社保人员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 |
5.4 健全完善社保内控制度 |
5.4.1 强化内控意识,形成内控文化 |
5.4.2 防范风险漏洞,确保执行到位 |
5.5 加快基层人社信息化应用 |
5.5.1 整合内部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
5.5.2 扩充线上服务内容,便捷网络平台操作 |
5.6 提高社保双向沟通质效 |
5.6.1 创新宣传形式,放大宣传立体效应 |
5.6.2 关注群众需求,畅通群众反馈渠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研究 ——以浙江省W市L区“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政务服务的相关研究 |
2.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研究 |
3.整体性治理的相关研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基层政务服务 |
2.协同供给 |
3.“最多跑一次”改革 |
4.“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 |
(四)研究重点、创新点和不足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创新点 |
3.研究的不足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整体性治理与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框架设计 |
(一)整体性治理的基本内容 |
1.何谓整体性治理 |
2.理论假设 |
3.整体性治理与各主流范式的观点比较 |
(二)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构成 |
1.供给理念 |
2.供给主体 |
3.供给方式 |
4.供给决策 |
5.供给平台 |
6.供给技术 |
(三)整体性治理在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中的适用性 |
1.整体性治理为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提供目标性价值 |
2.整体性治理为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提供工具性价值 |
3.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促进整体性治理实现制度化 |
三、浙江省W市L区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探索 |
(一)L区基层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
(二)L区基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 |
1.缘起 |
2.制度与规范 |
3.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载体推进政务服务协同供给 |
4.以数字和技术为手段深化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 |
5.初步成效 |
(三)L区基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中的协同逻辑 |
1.破与立结合为动力 |
2.自助与他助相结合 |
3.技术与制度协同 |
4.线上线下相结合 |
5.响应与回应相呼应 |
四、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中的碎片化问题 |
(一)“碎片化”: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缺陷 |
(二)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中的碎片化 |
1.供需匹配非均衡 |
2.条块分割的供给主体 |
3.制度与规范不统一 |
4.下放与承接能力不匹配 |
5.信息共享不均衡 |
五、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影响因素 |
(一)强任务型弱共同体理念 |
(二)利益平衡 |
(三)社会资本 |
(四)协调能力 |
六、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的促进策略 |
(一)树立靶向式的基层政务服务供给理念 |
1.人本导向 |
2.需求导向 |
3.多元协同 |
(二)推动双向互动的供给决策 |
1.规范化 |
2.信息共享化 |
3.民主化 |
(三)强化多元反馈供给机制 |
1.供需互动的生产机制 |
2.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 |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
1.属地管理 |
2.考评奖惩机制 |
(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 |
1.质量监管 |
2.民主监督 |
3.效果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互联网+政务”背景下重庆市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
2.1 “互联网+政务”的缘起、内涵及应用 |
2.1.1 “互联网+政务”的缘起 |
2.1.2 “互联网+政务”的内涵 |
2.1.3 “互联网+政务”的实践应用 |
2.2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考量 |
2.2.1 社保经办机构的性质及职能 |
2.2.2 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界定 |
2.2.3 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考量 |
2.3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
2.3.2 大数据与智慧型政府建设 |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
3.1 渝北区社保中心的基本情况 |
3.1.1 渝北区区情 |
3.1.2 渝北区社保中心基本情况 |
3.2 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调查 |
3.2.1 调研问卷的设计 |
3.2.2 调研概况 |
3.2.3 调研统计分析 |
3.3 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4章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
4.1.1 信息化建设滞后,服务设施不完善 |
4.1.2 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
4.1.3 网上经办项目有限,服务效率受制约 |
4.1.4 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跨区域服务难实现 |
4.1.5 激励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提升动力不足 |
4.2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财政经费支持不足,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 |
4.2.2 经办队伍建设不力,人员工作负荷比大 |
4.2.3 服务系统功能不全,服务方式存在局限 |
4.2.4 部门职能化,存在信息孤岛,联动整合不足 |
4.2.5 服务型政府理念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
第5章 国内外运用“互联网+”优化政务服务能力的经验与借鉴 |
5.1 国外运用“互联网+”优化政务服务能力的经验 |
5.1.1 美国“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 |
5.1.2 澳大利亚政务网站与信息服务紧密结合 |
5.1.3 新加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之道 |
5.2 国内运用“互联网+”优化政务服务能力的经验 |
5.2.1 北京提供“一站式”在线办理服务 |
5.2.2 深圳构建“互联网+社保”模式 |
5.2.3 福州市结合标准化与“互联网+”改进服务水平 |
5.3 国内外经验对渝北区社保中心提升服务能力的借鉴与启示 |
5.3.1 法律地位明确,人员配置、办公经费有保障 |
5.3.2 信息技术先进,服务方式多样 |
5.3.3 数据共享互认,群众办事方便 |
5.3.4 服务作风端正,服务水平优良 |
第6章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提升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
6.1.1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经办效能 |
6.1.2 夯实基础硬件设施,加快标准化建设 |
6.1.3 强化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数据安全 |
6.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6.2.1 加强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 |
6.2.2 优化队伍结构,畅通晋升渠道 |
6.2.3 探索服务外包,缓解经办压力 |
6.3 创新“互联网+”服务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 |
6.3.1 健全网上经办服务体系 |
6.3.2 探索网上预约取号功能 |
6.3.3 全面开通自助服务终端 |
6.4 打通信息孤岛壁垒,强化信息共享共治 |
6.4.1 促进部门间业务信息协同共享 |
6.4.2 推进跨部门数据信息交互共享 |
6.4.3 推动跨系统跨地域信息数据共享 |
6.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意识 |
6.5.1 提高薪资待遇,健全奖励机制 |
6.5.2 优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
6.5.3 加强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作者简介 |
四、信息化社区:居民网上办事(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天桥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研究[D]. 王现.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智慧社区警务模式研究[D]. 赖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8)
- [3]南宁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研究 ——以金湖社区为例[D]. 夏恩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济南X区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研究[D]. 孟琦.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昆明市官渡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朱拓星.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6]包头市九原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 刘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7]信息化背景下蚌埠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D]. 江冬冬.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8]邹平市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辛娜娜. 山东大学, 2020(10)
- [9]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务服务协同供给研究 ——以浙江省W市L区“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D]. 吉佳玲.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10]“互联网+政务”背景下重庆市渝北区社保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 白丽娜.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