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朱宾忠
导师: 于可训
关键词: 福克纳与莫言,文艺思想,主题与人物,创作特色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去世近20年后,一颗文学新星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这就是生于斯,长于斯,并且把大部分作品的背景置于家乡山东高密而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新锐作家莫言。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莫言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福克纳的影响这一事实,进行了一些影响研究的工作,确认了福克纳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莫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平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不存在影响的地方有何共同之处。与此同时,作为在本国文坛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福克纳和莫言也都飘洋过海,在对方国度的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福克纳在中国文坛显然是以巨人形象出现的,受到广泛的尊崇,近年来中国学界对他的研究热情也如同温度计上盛夏的气温节节攀升,而莫言在美国也随着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对他的好几部长篇小说的翻译和出版而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兴趣,学界对他的研究热情也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随着中美文化、文学交流的日益密切,对这样两位作家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作家本人和他们的创作,也将有助于两个民族、两个文化的了解和交往。鉴于此,本文拟从文学道路、文艺思想、创作主题、人物塑造以及创作特色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展开平行比较研究,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比较长短,分出优劣,并尝试对他们的文学价值进行评估。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简要回顾了福克纳在中国以及莫言在美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福克纳的大部分短篇小说都以各类文集的形式翻译在中国出版了,而他的19部长篇小说中也已经有8部译成了汉语,有的小说还有好几个译本。在研究方面,出版了一批关于他的传记,其中有中国学者撰写的,也有从外文翻译的。此外,还翻译出版了一部福克纳评论集。迄今为止,从《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里可以检索到的研究福克纳的硕士论文已达28篇之多。中国的学术期刊在过去的十年间刊发了200余篇福克纳研究文章,涉及到福克纳的大部分作品。这些文章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理论对福克纳的作品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莫言已经有四部长篇,2个短篇小说集(《红高粱》、《天常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师父越来越幽默》和《爆炸》)译成了英文在美国出版,学界关于他的评论文章也有数十篇,这些文章有的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肯定莫言的独特性,有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概说
第一章 谋异道同、殊途同归——福克纳与莫言创作历程及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第一节 艺术之舟的启航
一、民间故事的滋养
二、文学阅读的陶冶
三、创作欲望的萌发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宁馨儿——社会文化背景及时代风潮对于各自创作的影响
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
二、转型期社会特殊的精神风貌
三、继承与反叛,吸收与扬弃
四、把握时代的精神
第三节 故乡世界的守望
一、现实的故乡——艺术创作的源泉
二、心造的故乡——文学书写的平台
三、怨乡与怀乡——莫言、福克纳对于故乡爱与恨的双重情感
四、源自故乡,超越故乡——莫言、福克纳作品的普遍性特质
第四节 从迷惘的探索到清醒的追求——莫言、福克纳的创作分期论
一、滥觞阶段——对主流文学的应和
二、成熟阶段——建构起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
三、沉降阶段——自我超越的困顿
第五节 人本、求真、言志与载道——福克纳与莫言文艺观之比较
一、文艺与人性
二、文艺与真实性
三、文艺与独创性
四、文艺与言志及载道
第二章 不同视域下相同的关注焦点——福克纳与莫言部分主题比较
第一节 “恶”的狂欢——福克纳和莫言对于种种“恶”的审视
一、社会之恶
二、文化之恶
三、人性之恶
第二节 叩问亲情——莫言与福克纳笔下扭曲的家庭关系
一、对立与隔膜——莫言与福克纳笔下的父母/子女关系
二、薄情寡义——莫言与福克纳笔下的兄弟姐妹关系
第三节 问世间情为何物?——福克纳与莫言小说中的爱情言说
一、灵肉一体的爱情
二、两种基本的爱情模式
三、关于莫言、福克纳爱情言说的未尽之思
第四节 追寻昔日的辉煌——福克纳与莫言笔下的家族历史叙事
一、摹写家族从辉煌到衰败的图景
二、追寻家族沦亡的成因
三、莫言、福克纳历史观探得
第五节 解读死亡——福克纳与莫言对于死亡主题的探寻
一、死亡:困境中的突围
二、死亡是一面多棱镜
第三章 类似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福克纳与莫言人物形象比较
第一节 理念的勇士与血性的汉子——福克纳与莫言硬汉形象比较
第二节 精神的人与肉体的人——福克纳与莫言军人形象比较
第三节 为情而生、为情所困的女性群体——福克纳与莫言笔下的少女、少妇形象比较
一、福克纳笔下的少女少妇形象
二、莫言笔下的少女、少妇形象
三、福克纳与莫言的妇女观
第四节 行径卑劣的恶棍与势焰熏天的恶霸们——福克纳、莫言笔下的恶人形象比较
第五节 “二等公民”——福克纳笔下的黑人与莫言笔下的农民之比较
一、被损害与被压榨的人们
二、体制的顺民
三、心灵畸变的人们
第四章 一样的探索异样的表现——福克纳与莫言创作特色论
第一节 “我是唯一的报信者”——福克纳与莫言艺术创作的想象性
第二节 小说其形,诗歌其质——论福克纳与莫言小说的诗化倾向
第三节 超越常规、超越自己——求新求变的小说结构
第四节 叙事比故事更重要——论莫言、福克纳对叙事角度多元化的追求
一、多种叙事角度的实验
二、儿童视角和痴傻人视角的运用
第五节 小说的生命在于语言——莫言、福克纳语言风格比较
一、独特的语汇是他们的注册商标——莫言与福克纳的语汇比较
二、蔓延繁复与堆砌臃肿——福克纳与莫言部分句式比较
三、新奇有趣与贴切隽永——莫言与福克纳的比喻比较
四、以一贯之与摇摆起伏的个性化语言——福克纳与莫言的人物语言比较
结语:福克纳与莫言的创作异同及得失综述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 鲍晓英.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 [2].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 王璐.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 [3].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D]. 孙宇.吉林大学2017
- [4].越南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接受观念研究[D]. 阮秋贤.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