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焦竑学识宏富,在心学、老庄学、佛学、史学、文学、考证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在明清思想转型中拥有重要地位,很值得研究。然而目前学界对焦竑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笔者的专业是中国文学批评史,考察的主要对象是焦竑的文学思想,但要研究这样一位思想家的文学思想,先厘清他的儒、释、道三家之学非常必要,因为焦竑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文本于道”,而他所谓的“道”,即是他的“性命之学”,他的“性命之学”则是由儒、释、道三家思想所构建。故本论文力图先明其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再谈他的文学思想。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概括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第一章:焦竑的道家思想。第一节为焦氏《老子翼》研究,旨在阐明焦竑注《老》的用意,其一是摈弃将《老子》神仙化的道教思想,还《老子》清静无为之道家哲学本来面目;其二是构建他“复性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为焦氏《庄子翼》研究,旨在阐明焦竑以儒解《庄》的宗旨,即辩明何为“圣人之道”。第二章:焦竑的佛教思想。第一节主要梳理焦竑在佛学方面的交游情况;第二节为焦竑四种《精解评林》研究;第三节为焦竑以“如来藏”思想为核心的佛学思想,旨在考辩禅宗、禅教融合及净土思想对他的影响。第三章:焦竑的心学思想。第一节着重阐述焦竑“下学而上达”的“复性说”思想及其变化过程;第二节考辩焦竑“师从罗近溪”说的正确与否,并对比二人思想的主要差异;第三节探究焦竑“从容中道”学术品格的由来,旨在考辩王襞、李贽、耿定向三人对焦竑心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第四章:焦竑的文学思想。第一节辨析袁宏道“性灵说”与焦竑“性灵说”的关系,梳理焦竑“性灵说”的变化过程,并探究焦竑晚年“性灵说”的内核;第二节探讨焦竑以禅意为最高境界的诗学观,梳理其“以禅为诗”诗学观的形成过程。结语部分,研究总结及后续研究初步想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耿定向生平与思想发展历程[J]. 鸭绿江(下半月) 2020(15)
- [2].齐奄猫论:耿定向法哲学批判[J]. 人大法律评论 2018(01)
- [3].从《译异编》看耿定向的佛教观[J]. 人文论丛 2018(01)
- [4].浅析耿定向良知学说[J]. 黑河学刊 2013(08)
- [5].和而不同:李贽、耿定向思想交锋与生活交往方式及其历史启示[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3)
- [6].论李贽与耿定向的“不容已”之争[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6)
- [7].论李贽与耿定向史论之差异——以冯道为核心[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3)
- [8].试析耿定向的“万物一体”论[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9].一贯与有无——从耿定向儒佛之辨谈起[J].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2)
- [10].明儒耿定向鄂东讲学发覆[J]. 明史研究论丛 2015(00)
- [11].伏妖记[J]. 文学港 2020(01)
- [12].试评耿定向的讲学活动[J]. 人文论丛 2008(00)
- [13].晚明儒者融會佛道二家的學術範例——論焦竑兼攝耿定向與李贄之學的思想特色[J]. 诸子学刊 2018(01)
- [14].再论李贽《答耿司寇》的文献问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5].湖北问津书院讲学与黄州地区儒学的传播[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6].耿定向的“不容已”说及其卫道意识[J]. 肇庆学院学报 2020(06)
- [17].社会学视域下鄂东讲学兴盛原因探析[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05)
- [18].明代湖北书院考(上)[J]. 荆楚学刊 2014(05)
- [19].假人不假[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2013(11)
- [20].张居正与同乡、同僚、属下关系考辨[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01)
- [21].《李贽全集注》问世有感[J]. 文学评论 2010(06)
- [22].李贄編纂《孫子參同》的時地和動機[J]. 诸子学刊 2012(02)
- [23].何心隐之死考论[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24].明代图书生产与思想争鸣:以李贽的图书刊刻为中心[J]. 文献 2020(04)
- [25].晚明学术中心的形成与鄂东学派[J]. 江汉论坛 2020(06)
- [26].李贽心性论的心理学解读[J]. 兰台世界 2014(36)
- [27].晚明鄂东学术据点形成探源——耿定向与李贽讲学论战的文化史考察[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3)
- [28].泰州学派与凌濛初[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9].“李贄的先驅”——明代“異人”鄧豁渠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J]. 蜀学 2017(02)
- [30].用人之“短”[J]. 人民文摘 2014(07)